"\u003Cp\u003E隨着中企在美國公共交通設施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美國部分政客的“焦慮症”也愈發嚴重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爾街日報》7月24日報道,美國國會正在醞釀一項法案,欲禁止使用聯邦資金購買中國巴士及列車。而禁令支持者們給出的理由除了保護本土產業,還有那些老調重彈的所謂“間諜行爲”、“保護國家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對於美國而言,這些中企不但提供了技術過硬的產品,還爲大批美國人帶去了工作,比亞迪美國工廠所在地加州蘭卡斯特市市長帕瑞斯,就稱讚比亞迪的到來是該城市“最偉大的事”。他已經就相關禁令聯絡代表加州的參衆議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道截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衆議院7月12日通過了衆議院版本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中有包括“禁止公共交通機構使用聯邦資金購買中國國有、控股或獲得補貼的公司製造的列車”內容,目標直指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參議院6月表決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版本也有類似條款,且包括中國的客車,目標鎖定電動汽車生產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其子公司BYD Motors在美國市場銷售的電動客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道稱,美國國會將很快對兩個版本的提案展開閉門討論,相關舉措的支持者聲稱,禁令能“保護美國產業免受獲得中國政府補貼的競爭對手侵害”,他們還揚言,中國客車和列車上的攝像頭、位置跟蹤器和其他設備可能爲中國提供所謂“監視和戰略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州民主黨衆議員哈利·羅達(Harley Rouda)則宣稱,此舉是爲保護美國“免受公共交通系統間諜和破壞行爲的影響,符合國家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國地方交通運輸部門約三分之一的資金支出都仰賴於聯邦政府撥款,支持相關禁令的兩黨議員的目標,顯然是將中企排斥於美國市場之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些美國人會失去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全球最大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中國中車近年在美國市場取得了耀眼成績,《華爾街日報》稱,其在美國的子公司已在美國列車市場取得很大突破,年銷售額約爲180億美元;2014年至2016年間,公司更拿下了一系列美國合同,向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和費城供應車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中車已在芝加哥和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建立了工廠,以履行其在美國的訂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中車馬薩諸塞州業務發言人里維拉(Lydia Rivera)表示,如果國防授權法案中針對中車的措辭成爲法律,顯然意味着一些美國人會失去工作,並直言“這是一種可怕的情況”。里維拉說,中車有時是(美國)重要公共合同的唯一投標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里維拉反駁所謂中企會對美國國安構成威脅的說法,她表示:“我們覺得這種說法聳人聽聞,我們對出行公衆的安全和福祉並不構成威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道稱,到目前爲止,中國中車在美國只生產乘用列車,且在這一領域不存在美國競爭對手。但中車也生產貨運列車,其美國競爭對手擔心中車有可能在該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不過後者表示沒有在美國生產貨運列車的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如此,在美國一些人眼中,中車仍存在“威脅”,代表美國鐵路安全聯盟(Rail Security Alliance)的遊說人士奧爾森(Erik Olson)就聲稱,交通運輸是一個“戰略性行業”,應禁止外國政府支持的實體進入,“外國政府可能會想知道我們什麼時候運送直升機、坦克、石油或糧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卡斯特發生過的最偉大的事就是比亞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美國,比亞迪生產的電動巴士目前市場雖相對較小,但隨着交通運輸系統降低碳排放的趨勢,預計這一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迅速擴大。市場研究和諮詢機構Prescient & Strategic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4年,美國電動巴士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7.45億美元攀升至19.5億美元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部位於深圳的比亞迪,2014年以來已經通過其位於加州蘭卡斯特的工廠向美國14個州交付了超過340輛電動巴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亞迪發言人吉拉爾多(Frank Girardot)直言相關禁令毫無理由,“比亞迪客車裏沒有間諜軟件,中國政府中也沒人指示我們要做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蘭卡斯特市長帕瑞斯(R。 Rex Parris)則稱讚比亞迪幫助振興了這座約有18萬人口的沙漠城市,該公司在這裏僱傭超過800人,帕瑞斯說,“蘭卡斯特發生過的最偉大的事就是比亞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帕瑞斯已就此向代表加州的衆議員希爾(Katie Hill)和參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取得聯繫。希爾不予置評,麥卡錫辦公室則稱其沒有參與此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觀察者網今年5月曾報道,身爲美國衆議院少數黨領袖的麥卡錫當時公開支持比亞迪,反對國會兩黨試圖限制中企獲得聯邦資金的運輸系統合同訂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另一方面,2019年第一季度,巴菲特(Warren Buffett)麾下公用事業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持有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8.25%的股份。針對相關禁令,該公司能源業務發言人斯特朗(Jessi Strawn)稱,此舉受到市場競爭對手支持,但將導致州和地方交通運輸機構成本上升,且選擇餘地更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亞迪在美國有兩個競爭對手:一個是總部位於加州伯靈格姆的電動客車製造商Proterra,另一個是加拿大客車生產商New Flyer of America,後者在美國運營着幾家工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6月美國參議院通過參議院版本“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後,曾有記者提問中國外交部:就法案中一些涉華條款,例如止聯邦政府資金與中國國有企業合作,中方對此有何評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比,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方對美國國會參院通過包含消極涉華內容的有關法案表示堅決反對。上述法案一旦成法,將損害中美關係,干擾破壞中美在一些重要領域的合作。中方已經就此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敦促美方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過時理念,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把握中美關係大勢,不得放任包含有消極涉華內容的法案成法,以免損害中美關係大局。\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028625838085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