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鵬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知否|讓蚊子自相殘殺?新技術讓滅蚊從絕育開始

夏天已經快結束了,但蚊子依然每天都在把人逼瘋的邊緣瘋狂試探。人們滅蚊的方法也是“各顯神通”,有掛蚊帳的“物理隔離法”,噴殺蟲劑的“化學剿滅法”,還有直接上手拍的“人肉暴力法”。但總感覺這輩子是滅不完的,一覺睡醒發現自己身上、眼皮上、甚至腳底心都被蚊子“光顧”了一遍。

但蚊子的噩夢來了。

近日,美國《自然》雜誌發佈論文:世界上最具攻擊性的蚊子之一,白紋伊蚊,幾乎從中國廣州的兩座島嶼上被消滅乾淨了。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奚志勇教授的帶領下,以蚊治蚊,讓蚊子“自相殘殺”,這兩個試驗90%的野生白紋伊蚊都被滅掉。

白紋伊蚊,俗稱“花腳蚊子”,也叫亞洲虎蚊,有帶白色條紋的腿及小而黑白色的身軀。它們來自東南亞,散佈於馬達加斯加往東到新幾內亞,北至朝鮮半島的緯度地區。與埃及伊蚊同爲登革熱的病媒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爲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像蚊科的其他成員一樣,雌性的蚊子有一個長而細的管狀器官,用來收集血液,餵養它們的卵;而雄性則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雌性的蚊子會把卵產在水的附近來繁殖,但不像其他蚊子一樣把卵直接產在水中,典型地會把卵產在死水池中,任何敞開盛了水的容器都可以令幼蟲生長繁殖。

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元兇之一,除此之外,還可傳播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瘧疾、黃熱病等。

在此之前已有兩種滅蚊方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一種是“昆蟲節育技術”,利用輻射讓雄蚊不育,再把它們放到野外。雄性白紋伊蚊並不吸食人類血液,又能干擾雌蚊產卵,不育雄蚊比較虛弱,相比野生雄蚊,難以吸引雌蚊子。

第二種是“細菌感染法”,向蚊子注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會影響蚊子的生育能力,帶有這種細菌的雄文和野生雌蚊交配後的蟲卵無法存活,但這種辦法在大範圍實施時,有細菌的雌性蚊子被放到野外還是會繼續產下後代。

奚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將兩種辦法結合,先讓白紋伊蚊感染三種沃爾巴克氏菌株,再進行低水平輻射。

雄性蚊子注射三種沃爾巴克氏體菌株新型共生菌的疫苗,這種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後,雌蚊產下的卵完全不孵化。

這種帶有共生菌的雄蚊,與同樣帶共生菌的雌蚊交配不會絕育,與野生雌蚊交配纔會絕育。

奚團隊在廣州兩個島上進行試驗,一共釋放數百萬只三重感染且受過輻射的蚊子,經過二到三年的持續釋放,基本清除兩個試驗點的野生蚊蟲種羣,野生成蚊數量年度平均減少約83%-94%,且在長達六週內偵測不到任何成蚊。野生幼蟲數量年均平均減少超過95%,且13周內未檢測到存活的紋卵。

這一方案成本爲每公頃每年108至163美元,與傳統的昆蟲絕育工程成本非常接近。

控制了白紋伊蚊的數量,對於截斷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也有着關鍵性作用。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