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7b21dc87ffc447ba55b2728ca6601a6\" img_width=\"495\" img_height=\"337\"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00c29a8317148d59363538e1d156b2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38\"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u003Cdiv\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凱瑟琳·辛格說:死亡,不是悲劇,而是恩寵。\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在所有人的生命中,都會產生對於死亡的焦慮,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它被我們選擇性遺忘到了角落裏,再用一層灰布遮住,任他慢慢長大,然後,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處去了。偶爾有的人突然面對死亡的時候會發現,它已經變得如此巨大,巨大到令人窒息,巨大到一瞬間就輕易吞噬掉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00c29a8317148d59363538e1d156b2a\"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38\"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個被屏蔽的概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死亡焦慮(Death Anxiety)就像是一個被所有人屏蔽的概念,大多數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社會心理學家湯姆‧匹茨辛斯基(Tom Pyszczynski)曾提出了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算是人類對於死亡的早期認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麼是死亡焦慮?具體而言包括了兩個方面,得知即將面對死亡時的恐懼感以及正在經歷死亡時產生的焦灼感。既有對分別和失去的不捨感,也有無助和恐懼感,是一種綜合感覺。同時往往還摻雜了錯覺,即我們容易把對死亡的無助感和別離的痛苦、憂愁雜糅到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那些錯覺在不久之後就會被我們治癒,因爲我們還可以通過再進行相遇來彌補那一份空虛,讓新的東西填補內心的空洞。而真正令我們不斷回憶和恐懼的是死亡帶給我們的無助感,你根本無從感知死亡,無從理解死亡,永遠也不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使暫時用一個謊言欺騙你,也無法讓你得到對死亡的體驗式理解(瀕死體驗曾一度被認爲是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因而也就永遠也無法釋懷,這便是真正的死亡焦慮,至於其他的錯覺不過是催化劑,會加深了我們的痛苦情感。\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48c7766582d4904b6386a4e3f5a8273\"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6\"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何緩解死亡焦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結合恐懼管理理論和現代心理學觀點,緩解死亡焦慮的方式主要有三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提升自尊水平,通過自我肯定抵抗死亡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轉移注意力,讓心理資源被其他\u003Cspan\u003E事物所\u003C\u002Fspan\u003E佔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加深對死亡的理解,將死亡教育融入社會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國,死亡教育是一塊很茫然、模糊和隱晦的區域,畢竟沒有人可以強大到足以整日面對死亡而不驚心動魄,還能夠淡然的給別人分享正確的死亡觀念。現代社會對死亡教育的處理方式,要麼置之不理,要麼分散到儘可能多的責任人身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儘可能不讓幼兒接觸死亡,儘可能轉移注意力,不去直面死亡,儘可能在必要的時候淡化死亡的危險性和可怕之處,這是我們目前的死亡教育方式,我們再看看日本社會的死亡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c8800af74e744b5bfdb9623bf6ce6fa\" img_width=\"1680\" img_height=\"1050\"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認真地對待死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他們的一些牽涉到死亡的文化產品裏,充滿了對死亡的理解,他們將生命和死亡處理得很靈動,他們得到的最好結果就是,讓日本社會上下在面對死亡時候,變得認真,有勇氣,不會不知所措地大失體態。這也符合他們一貫的民族特性,認真地對待一切事物,哪怕是死亡。他們可以從他人的死亡中,獲取自我在這個社會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也是死亡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即面對死亡,我們如何思考生命?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理解一切日常、如何感受自然?\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fe8fc2ce7cb4fe9b73de150ed221a05\" img_width=\"484\" img_height=\"300\"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未知的東西是最可怕的,黑暗裏充滿了未知,所以它是如此可怕。死亡和黑洞一樣,永遠隱藏在黑暗中,吞噬着一切生命。我們知道了生命是如何停止跳動的,卻不知道死亡爲何降臨。爲什麼生命誕生了,卻一定要死去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像讓一個生命從誕生到消失的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只剩下荒誕的舞臺劇本。像《等待戈多》那樣重複一幕幕單調的對白。除非在更高的境界或者維度裏,我們的生和死沒有區別,他們只是另一種本質上微不足道的變化,我們無從得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這樣一個現象:一個\u003Cspan\u003E事物所\u003C\u002Fspan\u003E涵蓋的範圍越廣,他的意義就越大。死亡纏繞在萬物的律動裏,甚至直追宇宙的終結,因而探討出他的本質答案,還要在很久遠以後,在近乎永恆中去追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香菜與糖,不同的人嚐到的味道不同,而香菜永遠是香菜,糖永遠是糖。正如你永遠是你,死亡也無法改變你。是的,死亡可以剝奪你,讓你變成一具空洞的軀殼,能讓你從他人的記憶中凝固、變淡,可是,死亡能讓你改變自己對自我的認知嗎?答案是否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7b21dc87ffc447ba55b2728ca6601a6\" img_width=\"495\" img_height=\"337\" alt=\"死亡心理學:死亡焦慮是一個被屏蔽的概念,如何緩解?\"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死亡能讓你認識自己的本質,有了死亡,我們能更確切地得到一些東西,我們可以花一輩子的時間來確認那些生命中珍貴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死亡會將我們從迷失自我的道路上拉回來,讓我們徹底認識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The End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 | 神奇小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參考資料:《死亡心理學》\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微信公衆號:第一心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3854412239719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