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十年來,諸多改革發軔於南粵,諸多探索起始於嶺南,廣東無愧於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區”這樣的定位和稱譽。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寄望廣東“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爲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u003Cp\u003E《中央黨校學習筆記》(李宜航著)再版以來,得到廣大讀者的熱愛與支持,目前登上當當網“圖書暢銷榜”,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和厚愛。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同樣道理,經得住市場和讀者考驗的書籍,纔是真正的好書。\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CWAhWCUV9bC8\"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2220\" alt=\"剛再版,它就登上當當網“圖書暢銷榜”\"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CWAhrCl9TgWn\"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800\" alt=\"剛再版,它就登上當當網“圖書暢銷榜”\"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李宜航是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修班(第1期,一年制)學員。他把在中央黨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所思,“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學修相長”的所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所得,反覆提煉總結,寫成了《中央黨校學習筆記》一書,年前由羊城晚報出版社出版。書中的部分篇目,曾發表在《學習時報》上,並被《紅旗文摘》、黨建雜誌社《學習活頁文選》《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報刊轉載,引起廣泛關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央黨校學習筆記》和作者之前出版的《延安筆記》《井岡山筆記》,構成了既各具特色又一脈相承的“學習三部曲”。其中,追求“哲學思考,詩性表達”的《中央黨校學習筆記》在噹噹網上架僅一天就已售罄,並迅速躍入政治\u002F軍事類新書熱賣榜前十。此次再版,作者精益求精,更新、完善了部分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下面,我們再次來一起欣賞下本書中的部分內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時代,將改革進行到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哪怕是世界上最挑剔的評論家也得承認一個事實: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閎中肆外、回山倒海的壯麗史詩,是以“改革開放”的如椽大筆寫就的。習近平總書記反覆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大本大宗、堅甲利兵,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部史詩,那麼廣東實踐必定是其中最泛浩摩蒼的篇章。四十年來,諸多改革發軔於南粵,諸多探索起始於嶺南,廣東無愧於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區”這樣的定位和稱譽。改革開放,無疑是廣東最鮮明的時代烙印、精神特質、活力之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是讓數據說話。1978年至今,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速快3.1個百分點,比世界平均增速快9.7個百分點,經濟總量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相比於1978年,2017年廣東的GDP增長了482.6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換個角度來看,廣東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穩居首位,超過了10%。目前,廣東經濟總量約佔全國1\u002F9,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約佔1\u002F8,外貿進出口約佔1\u002F4,累計吸收外資約佔1\u002F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來比較一下,廣東經濟總量在1998年就超過了新加坡,2003年又超過了中國香港地區,2007年再超中國臺灣地區。2017年,廣東GDP達到8.99萬億元,摺合約13312億美元,進一步逼近“亞洲四小龍”中經濟總量最大的韓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字是比較枯燥的,但也是最爲生動的。的確,廣東在新中國的經濟版圖中,已仿如那聳入雲天的“珠穆朗瑪”,籠山絡野,赫赫巍巍。我在廣東工作了二十多年,算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之前也採訪過任仲夷、梁靈光、林若等改革闖將,寫過一些這方面的文章,但真要坐下來認真總結一下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倒心虛膽怯了——廣東改革開放豐功懋烈,自己力有不逮,豈敢詀言詀語?不過,躬逢其盛,總是有很多感慨,那就說一些內心感受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啓動廣東改革開放,不是偶然。歷史將先行一步的“棋子”落在南粵大地,絕非無緣無故。究其原因,既有廣東的天然優勢——毗鄰港澳,華僑衆多,氣候溫暖溼潤,嶺南文化兼容幷包,近現代革命於此策源,又有廣東的後天努力——多次向中央爭取“給廣東必要的自主權”,“多給地方處理問題的機動餘地”,“給點權,讓廣東先走一步,放手幹”等等;既有廣東率先調整政策的“熱身”“探路”,又有中央賦予廣東和福建“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信任和期待……甚至,偷渡、逃港風潮也爲廣東改革開放作了苦澀而甜蜜的鋪陳。20世紀50年代起,民謠就傳唱“夏秋水汪汪,冬春去逃港”,一些年輕人泅過幾十米寬的深圳河,到香港安身立命。截止到1978年,這樣的偷渡達56萬人次之多。習仲勳到廣東上任,第一次外出考察就選擇了逃港現象最嚴重的寶安縣。在“中英街”上,他邊看邊拋出尖銳命題:“一條街兩個世界,他們那邊很繁榮,我們這邊很荒涼,怎麼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在收容所,他問一個偷渡者:“社會主義那麼好,我們當家做主人。你們爲什麼要逃到香港那裏給人當奴僕,受人剝削呢?”偷渡者答:“我們窮,分配很低,到香港容易找工作。”後來的一次會議上,他嚴肅地講:“我們自己的生活條件差,問題解決不了,怎麼能把他們叫偷渡犯呢?這些人是外流不是外逃,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是敵我矛盾,不能把他們當作敵人,你們要把他們統統放走。不能只是抓人,要把我們內地建設好,讓他們跑來我們這邊纔好。”正如任仲夷後來所說:“是習仲勳、楊尚昆同志在廣東主持工作時,由省委提出、經中央批准,開始在我省(廣東)實行了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東改革開放的成功,有其必然。改革開放的經驗,現在可以總結出“一匹布”這麼長、“一籮筐”那麼多,但我認爲,最核心最關鍵的還是“敢爲人先”、“殺出一條血路”。所謂的海闊天空,其實就是沐風櫛雨;常說的大道通途,無非在講負重前行。如今,最嚴謹的經濟學家恐怕也無法精確統計出廣東究竟孕育出了多少個“第一”、多少個“首創”、多少個“敢爲天下先”:在全國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組建第一個出口加工區,成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個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第一個重獎科技人員,第一個放開糧食價格……以“第一支試管”蛇口港爲例,它以2.14平方公里的眇眇之身一次次爲960萬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國試水:率先推行工程招投標,率先試驗民主選舉,率先組建“壓力”團體,創辦全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創辦全國第一家合資超市……整個中國自此出發,從長期自守的狀態中解放了出來,從傳統體制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內地”的梯次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跨越。如果沒有“喫螃蟹”的勇氣,如果沒有“敢爲天下先”的精神,如果沒有“捨我其誰”的擔當,上述一切都無從談起!任(仲夷)老的一段趣言,或可佐證:“我1983年11月切除了膽囊,雖然沒有了膽,卻有點天不怕地不怕,可以說‘渾身是膽’。1993年11月,又把胃切除了五分之四,那時我已經80歲,動這樣的大手術也就‘無所謂(胃)’了,也可以說‘無所畏懼(胃具)’了。快90歲的時候,一隻耳朵失聰,但我‘偏聽不偏信’。後來,一隻眼睛也失明瞭,真是‘一目瞭然’啊。現在,兩隻眼睛都看不見了,我是徹底的‘目中無人’了。”有了這種“敢爲人先”的品質、“無所畏懼”的勁頭,必定計日奏功,縱使遭遇拉捭摧藏,也終會九轉功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擔改革開放重任,毅然決然。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出京考察,就選擇了廣東,向全世界宣佈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信念。廣東牢記囑託,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積極實施更主動的開放戰略,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使經濟總量穩步攀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有效提升。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寄望廣東“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爲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這爲新時代做好廣東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換言之,廣東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這樣的重任爲什麼交給廣東?廣東爲什麼要在這四個方面走在前列?廣東怎樣在這四個方面走在前列?非常值得學思踐行。廣東要堅決落實好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不斷創造出無愧於新時代的新鮮經驗,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貢獻廣東智慧和廣東方案。一是要深刻認識廣東所處的歷史方位,在新的起點上毅然決然挑起新的重擔,凝聚起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面向全國、面向世界謀劃推動廣東發展,把新時期廣東發展的路子走對走實走好。二是既要頂層設計,也要摸着石頭過河。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新使命光榮而艱鉅,必須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連續性和可行性,強化頂層設計。同時,“摸石過河”的傳統法寶也不能丟,要繼續重視基層探索,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羣衆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要做到頂層設計和摸着石頭過河的辯證統一。三是要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落實好總書記的三個第一——“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特別是要把實施創新驅動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開拓發展新境界。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廣東從創新大省向創新強省轉變,促進新舊動能順利轉換。在推動體制機制改革上再下一城,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再譜新篇。四是要不折不扣、優質優量地推進“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拖,一個也不能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爲了更好的未來,必須把改革當成一場持久戰,必須把改革進行到底!\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307718097802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