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產業資本引領舉牌潮 個別績差公司意外被青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舉牌事件總是吸引着投資者的眼球。相較於重金入股上市公司的表象,投資者顯然更希望洞悉舉牌方相關投資的幕後動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盤點最近一個多月A股市場舉牌案例可以發現,隨着時機的成熟,一些外來資本已在舉牌的同時亮出了手中的“明牌”,但也有部分舉牌方的投資操作讓人捉摸不透,投資動機有待觀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產業資本接連出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其他投資者不同,產業資本對上市公司尤其是產業同行的認識和理解要更加全面、深刻,其實施舉牌的投資邏輯也較爲清晰明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月中旬,已在高端製造領域有所佈局的“卓爾系”完成了對華中數控的第四次舉牌,並由此取代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成爲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在同時披露的權益報告書中,“卓爾系”直言“有意向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今年1月份首次買入到7月份上位第一大股東,閻志及其領導下的“卓爾系”對華中數控此番投資快速且堅決。在業內人士看來,“卓爾系”的成功上位不僅抓住了高校企業改革的機遇,更體現了其對華中數控及公司所處高端製造業的充分認可。閻志此前也發文稱,投資華中數控是希望能爲中國的智能製造盡一份力,後續將全力支持華中數控進一步做大做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中數控是國內中高端數控系統領域的領軍者,也是國內少數在機器人關鍵部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卓爾系”若順利入主,無疑將對旗下高端製造產業的發展產生協同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上市公司“知根知底”的產業同行,也一直是舉牌的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寧波亞洲紙管紙箱有限公司通過一個月的大規模增持,於6月20日舉牌博彙紙業,而經過逐層穿透,該舉牌方的幕後控制人乃是漿紙行業大名鼎鼎的APP(中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業內人士分析,亞洲紙管紙箱的舉牌是典型的產業資本投資行爲,應是看到了博彙紙業估值被低估,特別是從重置成本的角度,博彙紙業目前的產能規模與市值明顯不匹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凌鋼股份也獲得了產業同行的大舉增持。明細來看,在今年3月8日至6月10日期間,九江鋼鐵及其實控人方威再度買入凌鋼股份5%股權,其合計所持凌鋼股份股權比例由此升至11.5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記者注意到,無論是亞洲紙管紙箱還是九江鋼鐵,其在提及舉牌目的時均是從行業角度進行闡述:亞洲紙管紙箱認爲造紙行業的未來可期,九江鋼鐵則稱本次投資是看好凌鋼股份所從事行業的未來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ST股爲何受青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梳理發現,ST股近年來已很少成爲舉牌目標。這也在市場預期之內,一是在退市政策愈發嚴厲的背景下,ST股已日漸被邊緣化;二是由於ST股普遍業績糟糕,不符合價值投資原則;此外,ST股還可能存在着外界不知的暗雷,造成相關投資“得不償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便ST股隱患多多,但*ST大洲日前卻獲得了外部資本的青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T大洲7月10日公告,大連和升控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京糧和升通過持續增持,截至7月8日已合計持有4070.33萬股上市公司股份,觸及5%(持股比例)的舉牌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升控股方面表示,本次舉牌是看好上市公司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認可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不過,舉牌方的上述表態似乎並不能讓外界信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看*ST大洲,公司2018年淨利潤虧損8.78億元,今年1月10日,公司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因存在被第一大股東的關聯企業恆陽牛業佔用資金的情形,公司股票今年4月16日起被深交所實行“其他風險警示”;因公司2018年度財務報告被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交易又從4月30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此背景下,“認可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的和升控股,究竟看中了*ST大洲的哪一塊價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磐京基金7月以來對大連聖亞的急速舉牌也頗值得玩味。繼7月4日首度舉牌大連聖亞後,磐京基金及其一致行動人又在7月10日至12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大連聖亞627.38萬股,進而以10.11%的持股比例實現二度舉牌,且表示在未來一年內還將繼續增持不超過5.13%股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注意到,磐京基金早年曾與大連聖亞有過合作。大連聖亞2017年7月曾公告披露,擬發起設立大連聖亞磐京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擬募集資金30億元用於投向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大連本地以及全國區域的優質旅遊資源開發項目和現代文化旅遊服務業項目。彼時磐京基金便是該基金的合夥人之一。但天眼查顯示,磐京基金此後從該合夥企業中退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於上述淵源,磐京基金本次快速、大比例增持大連聖亞股份,是想以股權爲紐帶謀求深度合作還是另有他因,亦值得關注。(上海證券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借殼認定窗口期變短 “三年期”易主公司重組預期升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的重組辦法將借殼認定的時間週期從5年縮減到3年,則2016年、2017年易主公司的重組進程有望提速。上證報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共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出現了易主,而在過去3年左右時間推動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僅約四成,相當一部分公司還在履行易主時的承諾,尚未啓動資產注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版重組辦法呼之欲出,兩三年前易主的公司迎來資產重組的新窗口。7月12日,嘉凱城發佈轉讓子公司嘉凱城物業100%的進展公告,該標的資產最終“花落”碧桂園。事實上,轉讓物業資產是恒大履行三年前入主時做出的“解決同業競爭”承諾的措施。按照計劃,7月31日前,嘉凱城應處置完未開發房地產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嘉凱城這樣控股權變更但未實施重大資產注入的公司而言,重組辦法的修訂提供了新的運作契機。7月20日,《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公開徵求意見的反饋期截止,其中“引導收購人及其關聯人控制公司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的表述,令“按兵不動”的易主公司的資本運作預期升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投行人士看來,易主往往是重組的前奏,但由於易主後實施重組易構成借殼上市,不少公司只能以“時間換空間”。新的重組辦法將借殼認定的時間週期從5年縮減到3年,則2016年、2017年易主公司的重組進程有望提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年變三年,窗口期變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13年初露鋒芒到2014年百舸爭流,再到2015年全民盛宴,A股併購重組熱力四射。但隨着併購重組的風險逐漸暴露,2016年,“史上最嚴”重組新規出爐,併購重組快速降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是洶湧的資本不願停歇,2016年、2017年,A股公司易主潮水仍不斷湧動。僅在2016年,就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出現實際控制人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市場發現重組難做,並沒有立刻退卻,而是選擇將易主作爲備選方案,即先拿到上市公司殼資源,待找到合適資產或政策變化後再做打算。”投行人士表示,根據當時修訂後的重組辦法,上市公司控股權變更後60個月內,如果向收購人及其關聯方購買資產,達到多項標準之一,就認定爲借殼上市,就會按IPO標準來審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新的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方案,監管層將放鬆上述約束,擬將“累計首次原則”的計算期間進一步縮短至36個月,引導收購人及其關聯人控制公司後加快注入優質資產。“也就是說,易主3年後,新實控人再注入資產,不管規模多大,都不構成借殼,不需要按借殼的標準來審覈。”投行人士解釋,“這對於那些買了殼想注入資產,但資產質量又暫時達不到IPO標準的實控人而言,現在可以加速實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該投行人士表示,考慮到借殼審覈標準等同IPO的難度,上市公司接盤方往往不願觸及“借殼紅線”,不少資本方雖然覺得60個月的時間很長,但依然願意等待,以增強重組成功率。如今這一時限可能降至36個月,倒推計算,2016年、2017年實現易主的相關公司可以加快資產注入的步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易主+重組”空間變大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記者統計觀察,實施了易主卻未有大規模資本運作的公司並不在少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證報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共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出現了易主,而在過去3年左右時間推動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僅約四成,相當一部分公司還在履行易主時的承諾,尚未啓動資產注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2016年6月,恒大啓動入主嘉凱城的方案。彼時,恒大就曾出具承諾,將在2019年7月底前以屆時法律法規允許的各種方式解決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2018年7月,恒大方面又出具承諾,在2019年7月底前逐步解散恒大院線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的相關人員,恒大院線公司及其從事院線業務的分公司、子公司將逐步停止業務並註銷,之後不再使用“恒大院線”等品牌從事院線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公司公告,嘉凱城及其控股股東一直在履行上述承諾,包括不新增房地產開發項目、處置已有房地產項目等。公司表示,將在2019年7月31日前處置完畢未開發項目,對已開發項目,公司將在項目開發週期結束後完成相關資產及公司的處置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院線方面,原恒大院線已開業的122家影城將按期完成停業、註銷等工作,不再繼續經營。恒大院線公司7月31日以後不再使用“恒大院線”等品牌從事院線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另一角度來看,隨着承諾履行完成,恒大入主嘉凱城的時間也即將達到36個月,如果重組管理辦法按預期修訂,理論上,恒大對嘉凱城實施資產重組也可提上日程了。而且,由於不會構成借殼上市,可注入資產的選擇空間也增大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各方靜待靴子落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恒大入主嘉凱城的情況類似,2016年實施“易主”的公司中,大部分尚未展開重大資產重組,有些公司做過小規模的併購或再融資,但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動力依然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美爾雅曾在2016年5月發佈公告稱,中紡絲路通過受讓美爾雅集團79.94%的股權,成爲上市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解直錕成爲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時至今日,美爾雅仍未開展重組行動,公司股價也一路下跌,目前總市值僅爲22.68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滬上某私募人士表示,2016年以來,併購重組、再融資政策持續收緊,此前易主的公司也在等待時機,如果重組辦法修訂,後續收購資產等運作也可能加快。“當然,即便易主3年後注入資產不再構成借殼,重大資產重組也是有審覈門檻的。實控人會不會藉機加快資產注入,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吉藥控股7月11日宣佈計劃收購修正藥業,但7月24日晚間又終止了該方案,原因是此次交易已構成修正藥業重組上市。公司稱,待證監會“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具體實施細則出臺及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述私募人士表示,從吉藥控股的方案來看,市場參與各方已對重組管理辦法修訂抱有較大期待,有望從中受益的前期易主公司,可能將在資本運作上邁出更大步伐。(上海證券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尋找下半年大牛股 衆多機構上調業績預期股名單來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一重工近一個月以來獲20家機構上調今年業績預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上半年業績逐漸披露出來,上市公司上半年的經營成果也慢慢呈現。相對來說,近一個月以來如果獲得較多機構上調今年業績預期的股票,意味着這些股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得到了機構較強的認可度,而且也更加容易得到市場的青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經驗表明,當一隻股票頻頻獲得機構調高業績時,往往容易走出一波大行情,標誌性代表就是以貴州茅臺爲代表的白酒股。原因在於,股價往往是圍繞着價值波動,而決定價值的則是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果有機構集體上調業績預期,那麼大概率來講就是認可公司今年的業績,從而推動股價的上行。因此,不妨關注下近期機構集體上調業績預期的股票,這類股票後期業績向好的可靠性相對更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1股近期獲機構扎堆上調業績預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證券時報·數據 寶統計顯示,近一個月以來獲得5家以上機構上調今年業績預期的個股合計共有31只,其中30只個股已經公佈了今年上半年業績相關情況。這意味着,大部分股票被機構上調業績預期,很可能是與較好的中報、快報或者預告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三一重工獲得20家機構上調今年業績,是近期上調業績機構家數最多的個股。公開信息顯示,該股是7月18日公佈了今年中報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65億元到70億元,同比增加91.82%到106.58%,主要系公司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等設備銷售保持高速增長所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司發佈業績預告後,衆多機構發佈了相關研報。比如德邦證券認爲公司中報業績超預期,上調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94.73億元、117.65億元、140.25億元,上調幅度分別爲25.04%、22.95%、23.02%。\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他個股方面,保利地產、傑瑞股份、隆基股份等8股近一個月均獲得10家以上機構上調業績,深南電路、中順潔柔、華測檢測等個股也獲得較多的機構上調業績。保利地產於7月19日披露上半年業績快報,淨利超過10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9%。西南證券認爲公司業績增長超預期,上調今明兩年每股收益至2.07元和2.48元,此前預期今年兩年每股收益分別爲1.92元和2.43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最新滾動市盈率角度看,華新水泥、祁連山、保利地產等股票市盈率低於10倍。市盈率最高的股票是聖邦股份,超過110倍。此外,溫氏股份、東方財富、愛爾眼科等個股市盈率均超過50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市值角度看,大市值股居多,貴州茅臺市值超萬億,海康威視、溫氏股份、保利地產等多隻個股市值超過千億。僅4股市值不足百億,包括天孚通信、祁連山、鋼研高納、麥格米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這些股票預測上漲空間超20%\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已經有股票走出大牛股的雛形。聖邦股份7月以來累計上漲幅度接近40%,領漲榜單。另外,天孚通信、傑瑞股份、銀泰資源等多隻個股漲幅超過10%。跌幅最大的是蘇泊爾,7月以來大跌超過8%。此外,貴州茅臺、凱萊英、冀東水泥等個股逆市下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上漲空間來看,聖農發展一致目標價近36元,較現價仍有36%以上的上漲空間。另外,創業惠康、祁連山、東方財富等個股也有30%以上的上漲空間,冀東水泥、海康威視、麥格米特等個股有20%以上的上漲空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9jb23owjpb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9\" alt=\"產業資本引領舉牌潮 誰纔是下半年最大牛股?\"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9jbK7O97rZ9\" img_width=\"600\" img_height=\"526\" alt=\"產業資本引領舉牌潮 誰纔是下半年最大牛股?\"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文章來源:證券時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712645894968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