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配置邏輯迴歸基本面)

□本報記者 黃淑慧

A股市場在持續逼空行情之後出現大幅回調。由於2月份的出口、金融等數據低於預期,市場從前期的亢奮情緒中逐步回到經濟基本面壓力猶存的現實中來。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爲,短期市場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震盪波動,不過市場信心已經出現了巨大扭轉,預計下行空間相對有限,後市市場關注點將回到業績層面。

經濟基本面壓力猶在

上週五市場出現大幅回調,上證綜指收跌4.4%,創近5個月最大跌幅,3000點得而復失。平安基金分析表示,造成市場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開年後A股市場持續上漲,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較大漲幅,從數據來看,最近20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上漲超過13.43%,創業板指上漲30.14%,如此快速且無回調的上漲較難持續,上證綜指周線八連陽也逼近歷史極限;其次,近日部分券商發佈看空報告,直指非銀板塊內部分個股泡沫化嚴重,此舉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前期較亢奮的市場情緒;第三,海外市場的持續上漲動能趨弱,近期開始出現調整。在A股和全球市場聯動加強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也會受到海外市場波動影響;第四,目前市場在經歷估值修復向盈利預期改善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過渡過程中並不會特別順暢,經濟和盈利的數據波動會影響市場預期,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短期調整。

事實上,無論是上週五公佈的2月進出口數據,還是上週日出爐的信貸和社融數據,均低於預期。這讓基金投研人士意識到,寬信用見效和經濟企穩晚於預期的風險因素依然存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尚難以支撐全面牛市。與此同時,資金面也出現了起伏,北上資金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淨流出。

不過,總體而言,雖然對短期市場趨於謹慎,基金經理們對中長期市場依然較爲樂觀。滙豐晉信2026生命週期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淑生表示,就短期而言尤其是一季度而言,仍然較爲謹慎。最大的原因在於經濟基本面(上市公司一季報)壓力仍在,在即將進入年報和一季報的時間窗口,市場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消化短期不利的基本面衝擊,尤其是在前期短時間內已經積聚了顯著漲幅的背景下,市場的波動可能會顯著加大。但中長期依然較爲樂觀,因爲目前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偏低位置,較有吸引力。另外,市場也可能會迎來估值提升的歷史性機遇,包括:首先,國內的各類深層次改革都在大力推進,伴隨着經濟轉型,有望爲經濟注入活力;其次,全球資產配置正在對中國資產持續傾斜;最後,國內居民資產配置有望逐步從房地產向股票市場傾斜。

市場將出現結構性分化

對於下一階段的行情,基金普遍預計,市場將會從之前雞犬升天的普漲行情進入結構性分化行情,主題性的炒作有望迴歸理性,市場視線重新聚焦企業基本面,因此會關注基本面堅實、具備核心競爭力、資產負債表健康的優質公司,以及有確定性業績預期的成長股投資機會。

海富通基金經理施敏佳表示,整體來看,未來投資主線可關注科創板、5G建設、MSCI、經濟逆週期等相關板塊。今年科技板塊存在超跌反彈可能,且估值水平處於較低水平。另外隨着中國自主品牌的逐步崛起,將帶領整個產業鏈和生態圈的提升。此外,科創板的出現將會一定程度拉動現有的科技公司。今年作爲5G建設元年,由於5G的延遲較4G大幅減小,自動駕駛、遠程醫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將成爲可能,科技基建、邊緣計算均值得持續關注。

博時基金表示,市場行情暫時還看不到走向終結的信號,短期調整帶來調倉配置機會,但配置的邏輯需要及時調整。後續需要更加關注基本面支撐和有確定性業績預期的板塊,重點可關注受市場大資金青睞的精選價值藍籌,比如消費、醫藥;以及有主題和業績兌現預期的5G、農業和科創概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