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似乎身为一名中国土著,每个人都会与中药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尤其“高手”在民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药的美一转眼就能看见。

"\u003Cp\u003E创八卦,尝百药,制九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仰望日月星辰的深邃而发的体悟;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是濒湖先生李时珍对本草的坚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一代医圣为救济苍生,呕心沥血著成不朽巨作……在中华泱泱千年的历史上,无数仁人医者用他们的一片赤诚守护着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铸成不尽璨若星辰的诗篇,使得中药的繁荣薪火相传,绵延不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H7oB1HdDi8\" img_width=\"810\" img_height=\"810\" alt=\"大学生中医药思潮|谁愿执手便是不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多少年多少代我们怀着对中药坚定不移的信仰和感激,却终在西方医学的洪流下如摧枯拉朽?是本就不曾拥有,还是太过理所当然以致时间让我们轻易忘却,陷入历史的虚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药的美一转眼就能看见。丽人化形以梦相托,华佗始得白芍之奇效;益母草婷婷而立,摇曳的是程咬金对母亲的忧思;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荆夫对秦娘的星夜相守只化作“当归”。续断、景天、半夏……每个起承转合的名字都易让人联想到一段荡气回肠的温柔,于心底微漾。其名可成歌,浅唱低吟;其名可作诗,汝又知否?中药美还在人美。现代西学肆虐的当下,人们走进药房便被刺鼻的消毒水笼罩,看病时心耳相通的也不过是冰冷的仪器。可曾在脑海中想过,一提到中医,浮现出的便是温润医者,望闻问切,以及那轻触脉搏的指尖微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似乎身为一名中国土著,每个人都会与中药有着或深或浅的缘分,尤其“高手”在民间。咳嗽不停,妈妈便会买来罗汉果,虽泡出的颜色、初喝起来的味道都不甚美好,但回味也总是甘的;一杯清香沁鼻的金银花茶是败火的上品,每每花丝流转,晶莹剔透,美不胜收;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家家户户遍插艾,其味清香外,亦有平喘利胆之效。在老家乡下,每位老人都对草药有着天然的亲近和熟稔,小病小痛的,想到的也并非请医生,而是上山找什么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药的是有情怀的。”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每次听到心底依旧会和第一次一样涌起一股强烈的认同感、敬畏感和自豪感。那想必做中药,更是需要一种情怀吧,对水深火热中的病患,对倏忽而去的历史,对腹背受敌的传统?不知现在中药所处的困境,又让多少以之为傲的中药人辗转反侧,深思哀叹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考填报志愿时,原本以为我既然能就一定会选择医学的父母,对我最终选了药学感到匪夷所思,甚至难以接受。但这是我的选择,一种道不明说不清的“冲动”。说是历史先辈的感召或许太过浮夸,亦尚未形成一种怎样的情怀,但我想总是少不了他们给予的一些感动,是对中药的一种迫切想要了解的渴望,一些希望得到实现的想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深入了解浙江大学科技陈列馆时发现里面有两项科技成果,给我以震撼。一项是以“中药指纹图谱”为核心技术的中药质量计算分析技术,一项是中药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厂及其模型。回想起来,依旧难以抹去传统中医采药、晒药、炼药的情景。老医师毛笔蘸墨,轻提微转,药方挥毫而就;药童执一蒲扇,守着煎药壶慢悠悠地扇着,中药一剂,最需要的便是时间。却原来,中药本身也早已与时俱进,一个个巨大的钢铁造物,终是隔绝了自然,将中药生产的效率提到了人力无法企及的程度。于是轻笑,是我妄念了。仔细一想,早在很早很早之前,便还有多少人执着依旧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也在启示我,机会与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现代西医的冲击对中药来说或许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伤痕累累,刻骨铭心。但这何尝又不是一次机遇呢?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使得中药生产的“量”和“质”大为提高;全球化的进程是中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重要渠道;西医的挑战使得中药开始找探索自身的科学性……诚然中药依旧存在很多短板,研发资金短缺、创新力不够、国际化不力。线上线下亦不乏很多大行其道的“中药黑”放肆猖獗地渲染中药的不足,有的缺点客观存在,有些却只是一味地抹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重视、中药的发展、国际的逐步认可,一次次创新性的尝试,无数“第一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中药亦将以一种新的姿态绽放出新的年华,不断壮大,焕发出新的活力。它只是需要时间,需要机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依旧忘不了的啊,还是那个药童执扇煎药伴药香的情景,每每想起便觉得心受到震动,又怎能轻易道一声割舍?只是终究还是难再。中药,中国发展无数星辰日夜的见证者,经受了岁月的沉淀,亦终在岁月中改变;华夏子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守护者,亦在挣扎彷徨中亟待自身年华的守护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H7qD3sqSZhm\" img_width=\"810\" img_height=\"810\" alt=\"大学生中医药思潮|谁愿执手便是不弃?\"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因为忘不掉,因为放不下,因为割不断,所以我愿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来自《中国中药》杂志,文章配图纯属科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788301743723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