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慶祝微電影“首秀”成功,韓鑑給姚凱拍了個20分鐘的專題片《倔小子姚凱》在央視《講述》欄目播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做節目後期製作時,韓鑑多次要給錢,都被姚凱拒絕。

"\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c2d684c1a46479fbc7007be9a47fc31\" img_width=\"359\" img_height=\"268\" alt=\"葫蘆島腦癱青年10年拍8部微電影多次獲獎\"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別看出生就腦癱、初中沒畢業,可他不向困難低頭,拖着殘疾身體頑強與疾病抗爭,省喫儉用先學習動畫片製作,後因繪畫時手腳不靈便改學影視拍攝與製作和寫劇本。10年共拍攝微電影8部,多部作品獲獎。國內業界人士都對他的作品和導演水平給予較高評價。“我最大夢想就是希望通過做電影製片人、導演來養活自己,還能賺錢來捐助殘疾人,通過鏡頭表達更多人間真愛,做個自食其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別人眼裏我就是個廢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叫姚凱,1989年出生在葫蘆島市建昌縣。因出生時難產造成腦癱,至今仍口齒不清、雙手有時發抖、走路不太穩。“我3歲纔會說話、6歲走路、9歲上學,但因爲殘疾,學習一般。15歲時全省挑選殘疾少年培訓,爸媽送我去學游泳1個多月,因我不感興趣就回來休了學。那時在別人眼裏我是個廢物,每天悶在家裏,有時痛苦到快要發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巧那時看了幾期央視《心理訪談》節目後,他想上這個節目。該欄目主編韓鑑聽了他的故事後告訴姚凱,因爲電視節目需要表達,他並不適合這個欄目。但是韓鑑爲姚凱指點了一條出路:學習做動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姚凱每天都打電話向韓鑑學習動畫製作,每次韓鑑都把電話打回來耐心教其動畫製作知識,還郵來教材。3個月後,姚凱學會了製作動畫。他爲媽媽單位的同事製作了幾個課件,掙到幾百元錢。這讓姚凱很興奮,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不是個廢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姚凱根據邰正宵的歌曲《一千零一夜》製做了一個3分鐘的動畫片。“那時,我正暗戀一個女孩,但我很自卑,不敢表達。當我拿着自制的動畫片去給那個女孩看時,居然被她攆了出來。當時我真的很崩潰,甚至想到了死,後來是韓老師的鼓勵救了我。”姚凱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導師專爲他製作一檔節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姚凱和韓鑑聯繫更頻繁。他每天至少跟韓老師通話2小時聊生活聊動畫,韓鑑成了姚凱最親的人之一。爲了讓姚凱系統地學習動畫,2007年,在韓鑑的幫助下,姚凱來到北京學動畫。當通話3年後第一次見到恩人兼導師的韓鑑時,姚凱撲到他懷裏哭了,心裏充滿溫暖和感激。“我在北京租了個10平方米的小房,韓老師從家裏拿來臺燈、電扇、夏涼被等生活用品。他怕我孤單,每週都來看望,還開車拉我去動物園、故宮等景點參觀,有時還帶我到他家裏做客。怕我喫得不好,他隔幾天就在家裏做好燜酥魚送來。這道菜做起來非常麻煩,要把一條洗淨收拾好的魚放鍋裏燜1個半小時纔出鍋。他做燜穌魚主要是防止我被魚刺扎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半年後,姚凱學會了不少動畫技法。可因繪畫時手哆嗦、難以畫出更高的水平,後來就改學電視後期製作。他覺得很多情感可以通過畫面表達,對人間真情冷暖的表達也有強烈的慾望,就愛上了這個職業。因爲有動畫製作基礎,再學習電視後期製作上手很快,沒多久就能做電視節目後期製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做節目後期製作時,韓鑑多次要給錢,都被姚凱拒絕。韓鑑自辦了網絡節目《韓鑑說話》,除了仍然讓姚凱做後期製作外,還讓他每天多看報紙找選題。“爲了讓我能接受報酬,他說這節目是網站做的,他製作這個節目也掙錢。我這才同意接受每期300元錢,直到做了30多期後,我才得知這個節目就是爲我而做。得知真相後,我要給韓老師退錢,可他說啥也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編劇本 拍微電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夏天,姚凱迷上了微電影。他根據小說《你肩膀上有蜻蜓嗎?》改編了一個劇本,取名爲《用靈魂來愛》。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被車撞後昏迷不醒,男朋友爲救她願化作隱身人,最後女孩被救過來。劇本寫好後,姚凱回到建昌縣拍攝並找到初中同學當男女主角。這部14分鐘的微電影8天拍完後,被姚凱放到新浪等視頻網站,點擊量很快過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慶祝微電影“首秀”成功,韓鑑給姚凱拍了個20分鐘的專題片《倔小子姚凱》在央視《講述》欄目播出。他的心酸故事也逐漸被人所知。爲了讓姚凱的病情有所好轉,2009年,韓鑑又幫助姚凱到太原腦癱康復中心進一步治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9年3月,姚凱回到建昌縣專心拍微電影。他尋找素材後,自己寫劇本還兼做製片人、導演、剪輯和後期製作。他先後拍了《爲你流下第一顆眼淚》《花生仁的愛》《應該做的》等多部電影。他身殘志堅的故事感動了人們。2010年冬,央視電影頻道爲他拍了《殘疾青年的導演夢》專題片。2012年,《我的姚凱》被拍成微電影,姚凱出任主演。這部時長24分鐘的微電影於當年播出後,反響很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0年,韓鑑爲姚凱爭取到爲北京音樂會參展動畫片做後期製作的活兒。姚凱成功地爲《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18部動畫片做後期剪輯,將每部片子濃縮成3分鐘並配上主題音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韓鑑說,姚凱面對各種阻力、打擊和阻礙,還能勇往直前去努力爭取,他自強不息的奮鬥故事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用作品贏得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8年到2012年,獲悉殘疾青年姚凱能拍攝微電影,葫蘆島市殘聯爲他買了一臺電腦。在拍攝《爲你流下第一顆眼淚》《應該做的》時,葫蘆島市殘聯、建昌縣相關部門不僅鼓勵姚凱,也提供了資金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爲提高劇本寫作水平,姚凱找到北京電影家協會編劇分會副會長陳秋平。偏巧,陳秋平看過他主演的微電影,得知其想學電影劇本寫作便答應教他。在學習期間,經陳秋平推薦,姚凱還聆聽了美國著名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主講的電影創作研修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7月2日,姚凱成立了以公益事業和製作微電影爲主的微電影創作工作室後,第一部微電影《花海》開機。讓他感動的是韓鑑和陳秋平也專程趕來。姚凱抱住恩人淚流滿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秋平說,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姚凱在導演手法、光影使用、演員調度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水準,展現出其在電影方面的才華和天賦。“他沒學歷沒人脈,不是科班出身,可他的自強不息和奮鬥故事令人感動。他用自己的實力和作品贏得了社會的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自己的電影劇本拉投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餘年來,姚凱共拍攝微電影8部,其中《街角》曾獲民政部2015年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特別關注獎;《花海》獲首屆中國成語微電影大獎賽百佳作品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拍攝微電影《街角》時,拍攝用的儲存卡丟了。當時我做導演又要管理整個劇組,拍攝時間比較緊張。弟弟爲幫我找回內存卡跑遍了建昌縣城,甚至連垃圾回收站都翻遍了……家人爲我付出太多,我感恩親人朋友的幫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令他欣喜的是,目前其創作的電影劇本《任性青春》已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通過。本片講述的是一對少男少女在情竇初開時,遇到人生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坎坷。他們在困難與危險來臨時,不改初心,將難題完美化解。因爲種種困難,該影片拍攝暫時擱淺。姚凱希望有人能幫他一把。“與我合作拍攝的都是北京上海等地的專業製作團隊,可要拍這部電影有些硬性花銷。如果有人願意投資,我願把投資摺合成股份,大家共同分享影片上線後的票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3621940795479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