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貽芳(1893-1985年),原籍浙江杭州,是中國第一屆女大學生,第一位大學女校長,是我國著名教育學家。1985年11月10日吳貽芳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她一生不斷追求真理,忠誠教育事業,專心致志爲祖國培養人才,爲人類的和平事業貢獻突出。吳貽芳1922年留學美國,先後獲生物學博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成爲金陵女子大學第一任女校長。

  1928年回國後,她出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成爲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大學女校長。先後主校23年,將金女大掌管得有聲有色,蜚聲海外。

  早在上世紀初,吳貽芳就讀於維新派人士創辦的杭州女校時,就受到愛國主義的啓蒙教育,明確主張讀書的目的是救國。以後,她在蘇州、南京的教會學校讀書,又到美國密執安大學深造,始終不改初衷,一心愛國。她認爲世界上最大的事莫過於祖國的強大。

  “五·四”運動時,吳貽芳作爲金陵女子大學學生會會長,毅然帶領同學走上街頭,投入反對北洋軍閥政府賣國投降的鬥爭。1926年,她在美國留學時,一個訪美的外國總理演講時誣衊說“中國不能算一個國家”,年輕的吳貽芳連夜奮筆疾書,嚴辭駁斥,第二天,《密執安大學日報》發表了她的捍衛祖國尊嚴的檄文。她也因此贏得了華僑和留學生的尊敬。

  194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大會,成爲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

  北伐時期,中國國提出收回教育權,吳貽芳應邀回國。擔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她在職近30年,在師生中培養了一種“金陵精神”,其核心就是從愛國主義出發,各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對國家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吳貽芳愛國,身體力行,爲人樂道。抗戰勝利後,她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歸來,司徒雷登推薦她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蔣介石派宋美齡去勸她出來任職,她乾脆地回答:“我不會做。”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後,張治中推薦吳貽芳做教育部長,正在組閣的何應欽親自找上門來,她還是謝絕了。而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吳貽芳卻樂於擔任江蘇省教育廳長。

  位於南京傅厚崗15號的吳貽芳故居

  新中國成立後,吳貽芳一直從事教育領導工作,她始終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她常說,祖國不強大,民族要捱打,人民要遭殃,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祖國而在世界上獨立存在。她在晚年還常常視察工讀學校,教育青年要熱愛祖國,勉勵他們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爲對祖國有用的人。

  故居臥室一角

  吳貽芳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1985年11月10日吳貽芳逝世。爲了緬懷和學習她的光輝業績與高尚品德,在她逝世7週年時,出版了《吳貽芳紀念集》。她曾經任教過的南京師範大學(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園裏建立了“貽芳園”,內設“吳貽芳紀念館”,陳列、展出她的生平業績。

  吳貽芳根據她幾十年的從教經驗,總結並提出兩種主要教學方法──直觀教學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和快速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第一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在於不僅讓學生學懂,還使學生學會運用,有效改變書本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兩者之間脫節和分離的狀況。第二種教學方法既符合普遍性的學習規律,又能適應少數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書房

  從青年學習時代開始,直到壯年和晚年,吳貽芳在教育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一生。作爲近代中國一位傑出的愛國女教育家,她是中國婦女的驕傲。更重要的是吳貽芳還留下了終身爲祖國,爲人民,爲事業奮鬥獻身的“金陵精神”。吳貽芳,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讓我們記住這個不平凡的女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