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毒品的原因,金三角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然而中國人關注的除了毒品,還有一羣自稱是“明朝後裔”的果敢人。

  果敢地區與我國雲南省臨滄的鎮康和耿馬兩縣交界,歷史上一直是中國領土,秦朝時名爲“哀牢地”,東漢時改名“永昌郡”,此後“永昌”一直沿用到明朝。清順治十八年,平西王吳三桂覆滅南明後,設置了“木邦宣慰司”。

  由於山高皇帝遠,百姓又心向大明,清朝始終將其視爲“化外之邦”。光緒二十三年《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簽訂後,果敢被割讓出去。

  果敢人歷史悠久,但“果敢”一次出現卻沒多久。相傳果敢是英國殖民者根據果敢人的居住地“科幹山”轉音而來,也有人說是緬甸撣語“九戶人”的意思。因爲永曆皇帝登基前爲“桂王”,作爲南明遺民,他們自稱“桂家人”。

  永曆六年,南明接受張獻忠養子孫可望、李定國的建議,摒棄前嫌一致抗清。大西軍加入後,南明立刻對清軍展開反擊,成功取得衡陽、桂林兩次大捷,打得滿清政權甚至想放棄西南數省,與南明平分天下。

  不幸的是因南明內訌不斷,清軍最終反敗爲勝。永曆皇帝從安隆逃往雲南,在吳三桂的步步緊逼下,又從雲南逃到了緬甸,寄希望於緬王能加以保護。

  緬王並不想施以援手,但卻眼饞永曆皇帝的財寶,只派出四艘小船接駕。四艘船隻裝得下永曆的家眷,大臣和侍衛僱船隨行,其餘臣民只能走陸路,約定在阿瓦回合。

  永曆從雲南帶來四千多人,但最終走到阿瓦的僅有646人,其餘的都散落在滇緬邊境各地,成爲第一批“桂家人”。

  永曆到達阿瓦後遭到緬王的軟禁,李定國得知後立刻帶兵入緬。緬王拒絕釋放永曆,惹得李定國一路打到阿瓦城外,但因緬王的弟弟莽勐白帶了五萬援兵趕到,並切斷了明軍北歸的後路,李定國暫時往南退軍。

  不料明軍再次發生內訌。部分將領出走,雖然都以勤王爲最終目的,但都自立山頭了。就在李定國準備反攻之時,突然得知吳三桂奪走了永曆皇帝,並用弓弦將其勒死。李定國悲痛萬分,絕食七日後殉國。從此南明政權徹底破滅,臣民散落各地,成了第二批桂家人。

  緬王歷來貪婪,桂家人因不堪橫徵暴斂,部分人遷徙到了麻慄壩。同時雲南也有不少不忍外族統治的漢人紛紛南遷。他們共同形成了今天果敢人的雛形,但彼此之間互不統屬。

  原籍南京應天府的漢人楊高學明初隨沐英南征,後落戶大理。清初時又舉家遷入麻慄壩,在火燒寨落戶。雍正八年,楊家後人楊猷才接受清朝冊封,獲得合法的統治權後,不斷兼併周圍部落,最終成爲果敢地區最大的土司。

  光緒十一年,英軍攻入曼德勒,將緬甸變成英國殖民地。接受明成祖冊立的“軍民宣慰使”,即木邦土司向英軍投降,並委任楊家爲“果敢謬沙”,謬沙即二等土司。

  果敢不敢得罪英軍和木邦土司,雖懸掛英國國旗,但公文全部用清政府給的“世襲果敢縣印”,也不承認自己是英國治下子民,這種半獨立的狀態一直維持到緬甸獨立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