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为性寒之品,按照中医理论,寒能清热,能泻火,能解毒。所以,茶叶自古以为,也是一味泻火消肿止痛的良药。古人在临床上,还创立了一些以茶叶为主的中药名方,这些名方到现在都还在加以运用。这里,我们重点对单味茶叶的泻火解毒作用,作一概要论述。《本草图经》记载:茶能“祛宿疾,释滞消壅”。宿疾即为久病,壅滞即为郁积不畅,日久可以痈肿。《医宗金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塞气血凝。”讲的就是痈疽等火毒性疾病,就是由于气血郁积不畅导致的。而茶叶恰恰能“释滞消壅”,疏通气血。

  例如,《本草征要》就有:“味甘,性苦,气香,无毒。入肝、肾二经。清头目,散肝风。泻肾火,凉胞宫。活血脉,断斯螽。停耳流脓,耳鸣或聋。阴浮于上,眩晕瞈矇,孕妇忌用”的记载。又因为茶能“泻肾火,冷胞宫,活血脉”,所以强调“孕妇忌用”。

  《本草备要》认为茶既能“泻热,清神,消食,苦甘微寒。下气消食,去痰热 ,除烦渴,清头目”,又能“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止血收湿,定痛生肌。涂金疮,口疮(硼砂等分),阴疳痔肿”,所以金疮、口疮,阴部疳肿、痔疮肿痛,都可以用茶来治疗。

  茶叶还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著名的中药方剂“川芎茶调散”就是以茶叶为主要药物的一首治疗头痛的著名方剂。《本草征要》也记载了茶叶“颇疗头疼”的作用。吴瑞《日用本草》也有茶“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川芎、葱白煎饮,止头痛”的记载。《本经逢原》指出:“茗乃茶之粗者,味苦而寒,最能降火消痰,开郁利气,下行之功最速。”可见,如果选用茶叶的清热泻火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的功用,最好用粗茶、老茶。

  《本草纲目拾遗》提出茶叶能:“清咽喉,明目,补元气,益心神,通七窍,性寒而不烈,以其味甘益,消而不峻,以其得先春之气,消宿食,下气去噫气,清六经火”,提出茶叶能清能补、能通能消的双向作用,这和现代对茶叶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