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農村教育在中國教育的版圖上佔有重要位置。70年歲月滄桑,70年壯麗輝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濱州大地上,鄉村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青陽鎮唯一的一所小學—青陽鎮醴泉小學裏,全鎮1500多名適齡孩子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中午放學,這些孩子又列隊來到學校食堂統一就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鎮醴泉小學副校長 張政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現在這1500多孩子,只有20個學生中午回家喫飯,其他的都在學校就餐,學校乘校車也是國家負擔,家長就是交餐費,其他就不用考慮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統一就餐、統一午休、統一授課,這些都發生在2016年青陽鎮醴泉小學啓用之後。而在以前,青陽鎮17個行政村,每個村莊都有一處小學,村莊大的,學生多,村莊小的,學生就少。有着30多年鄉村教學經驗的老師劉志軍經歷了鄉村學校的變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鎮初級中學工會主席 劉志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有的村還存在着複式教學的現象,就是在一個教室內,有好多的班級,有2年級,3年級都有,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忙忙活活,但是教學的質量得不到保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就出現了一種頗爲奇特的衰敗景象,鄉村小學越來越“小”、老師越來越老、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在一些學校里老師比學生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鎮醴泉小學副校長 張政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分散的學校,他們有的人兼着好多的頭,工作非常繁重,在這種情況下課還開不全,沒有精力去教研,沒有時間,沒有條件,也沒有人力資源,你像當時的南陳村,它是在一個糧庫裏,石頭屋子裏學習。\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南陳村,也就是現在的醴泉村,我們看到了作爲小學教室的石頭屋,現在已經成爲村委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鄒平市青陽鎮醴泉村主任 張念和:\u003Cstrong\u003E這房子是1970年蓋的,當時蓋起來以後是屬於國家的備戰糧庫,盛了幾年糧食之後,就不在盛了,那時候叫濱州地區,成立了糧食幹校,糧食幹校一走了以後,原先村裏的條件很落後,全是土坯房、草房當學校,孩子越來越多了,也盛不下了,村裏和鄉里領導,找到縣糧食局和人家協調,就把這些房子成爲南陳小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協商,村裏100多個孩子全部搬進了石頭房子學習,相比以前的土坯房、草房,在這裏不用擔心颳風漏雨。然而即便是這樣,冬天寒冷、夏天炎熱,缺少老師依然是學校面臨的最大的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鎮醴泉村主任 張念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那時候很艱苦,草房也好,在這裏也好,連個風扇,連個土爐子也沒有,確實挺艱苦,那時候老師還不是現在的正式老師,都是高中畢業的高材生,回到村裏以後,當民辦教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石頭屋學校一用就是十幾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爲發揮鄉村教育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2016年,青陽醴泉小學正式投入使用,各村分散教學成爲歷史,合校授課登上舞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醴泉小學副校長 張政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合校之後,經過資源整合,學生們有了統一一個起點,現在學校有1542名學生。(學校)能夠成立專門的教研組,老師們能夠互相學習,你像語文、數學、英語,如果教研組有一個老師比較優秀,就能夠帶一片,在優質課、學生輔導、課題、論文等教研方面都有提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中國成立7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陽鎮在推進鄉村教育現代化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不僅建設了現代化的校舍、設施、圖書館、操場等基礎設施,更加快建立鄉村校外教育體系,推動鄉村教育中對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鄒平市青陽鎮初級中學工會主席 劉志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過去學生不讀書,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爲家裏比較窮,有的是認爲讀書無用論,有些家長談起來總是誰家的孩子掙了多少錢,誰家的孩子在在哪裏去打工的了。到現在,我們家長討論的話題,已經移到誰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了,考上的是哪一類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還是985還是211,以這個能上了大學感到驕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手記:70年來,鄉村教育的變化,不僅僅在於硬件的升級改造,更在於軟實力的提升。鄉村振興,教育先行,描繪好鄉村振興這幅時代畫卷,鄉村教育絕對不能缺席。鄉村發展最終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對鄉村來說,學校不僅是傳播知識、塑造靈魂、提高素質的場所,更是實現文明的重要基礎。\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977920481531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