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御”款建盏人气很高,作为帝王御用茶器,它有什么特征?如何分辨真伪?以下"供御”盏十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建盏的“供御”款,代表什么含义?

“供御”,就是“供给御用之物”。是建盏在宋代曾为帝王御用贡品的明证。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黄美金质检砸盏

因建盏烧制工艺有成品率不可控的原因,宋代建窑窑工刻款后,将大量盏坯送入窑炉内烧造,出窑后只挑精品进贡,其余次品必须就地打碎处理。

本来要给皇帝用的茶具,即使是官方挑剩不要的,也不能将整器留在民间,否则就是逾制的大罪。

所以“供御”盏完整器存世很少,残片却很多。

“供御”款一般是什么样的?

“供御”款几乎都是刻款,字体为楷书,刀法果断有力。而“進琖”款则多为印款,字体有楷书和隶书两类,字型优雅。

▼四枚「供御」款残片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供御”款盏的器形有什么特征?

“供御”款建盏,器形精准,个体间外观差异很小,器形统一度高,说明制造时,有标准化意识。

而且不同盏之间,厚度基本相同。同一只盏的盏壁之间,厚度相差也不大(与一般束口盏相比),基本在3~5mm之间。

▼“供御”款兔毫盏内盏壁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供御”款建盏侧面,可以看出盏壁较薄,且造型优雅。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这种标准的器形,具体是什么样的?

“供御”款盏的器形,多为口径12cm左右,高6cm左右,底径4~4.5cm左右的深腹盏。与建窑典型束口盏有一些区别。如下图▼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所有“供御”款盏都是这样的吗?

也有例外,“供御”款除上述器型外,还有口径12cm的撇口盏,还有口径15cm以上的翻边鼓腹盏,较为罕见。这两类器形也各自都趋于标准化。

总体来说,“供御”意味着造型标准。但是“供御”底款却是每个工匠根据自己的习惯刻成,每个“供御”基本都不一样。器形标准统一,刻款个性十足,也是一种奇妙的反差。

而“進琖”作为印款就更加整齐划一。同一个印章印出的款,自然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印才会有区别。变化种类比「供御」少得多。

“供御”款盏比宋代典型的束口盏要薄,是如何做到的?

从下图可以看出,左图的国宝油滴盏,胎色呈较深的灰黑色。而右图的「供御」款盏胎色也呈灰黑色,但明显更浅。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国宝”油滴与“供御”款建盏胎色对比。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从碎片上看,“供御”盏标本的颜色也更浅些。主要是因为“供御”款盏胎骨的原料中,高岭土含量比一般产品更高。高岭土能提高胎体的抗变形性能,也方便把盏做得更薄。

宋代窑工因为接到皇室定制的要求,既要能产生高质量的兔毫纹,又要做得薄,就需要在胎体的原料成分上作出更精细的控制。

“供御”款盏相比于经典的束口盏,有何优势?有何不足?

“供御”款盏的残件、瓷片标本存世量大,且手工刻款因工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风格,为研究建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作为皇家定制的建盏,“供御”款盏的形制统一,做工精细,匠心高于其他建盏,但也因此减少几分率性与自然。

与“供御”款齐名,同为贡品款的“進琖”款建盏,又具备怎样的特征?

同样是贡品款,“進琖”的器形和“供御”款基本一致,具有鲜明的官方色彩。

可以根据以上特征判断“供御”款盏的真伪吗?

以上数据和特征仅作为规律的总结,不是说符合以上所有特征的,就是真货。辨别老盏的真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真正的宋代“供御”款整器,必然价值不菲,加上大家都知道“供御”款主要是刻款,每个都不太一样。所以市场上各类仿品泛滥,有在老盏底部自行刻上“供御”的,有新仿后再刻的。

如果遇到“供御”相关的老器,还是谨慎为要。新人可以从收集“供御”款的垫饼、残片开始学习。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建盏 | 揭秘古代帝王御用茶器的极致做工

交流建盏、宋瓷知识,加笔者V:2970846335,暗号“玩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