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6a78afb33784365988ad99cbd60d75d\" img_width=\"465\" img_height=\"223\" alt=\"为什么只有人类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问问我们的祖先吧\"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7月22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称,人类祖先在两三百万年前丢失的单个基因或增加了整个人类物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球死亡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心血管疾病。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已知风险因素有很多,包括胆固醇、缺乏锻炼、年龄、高血压、肥胖和吸烟等。但大约15%的首发性心血管疾病事件(CVD)的成因是动脉粥样硬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病理学教授Nissi Varki和医学和细胞分子医学教授Ajit Varki等同事发现,科学家几乎从未在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身上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自然发作,就连人类的近亲,同样具备高血脂、高血压和缺乏运动等高风险因素的黑猩猩也是如此。与人类不同,黑猩猩的“心脏病发作”是由尚未解释清楚的心肌瘢痕造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项新的研究中,Varki和医学助理教授Philip Gordts博士发现,经基因改造丢失CMAH基因进而缺乏一种叫做Neu5Gc的唾液酸糖分子(和人类一样)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明显增加,而且严重程度几乎是后者的三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风险的增加似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过度活跃的白细胞和类人小鼠患糖尿病的倾向。” Varki说,“这可能会帮助科学家们解释为什么即使是素食者,在没有任何其他明显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仍然很容易患心脏病和中风,而人类其他进化上的亲戚则不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在食用红肉的过程中,人类也会反复暴露在Neu5Gc中,研究人员说,Neu5Gc会引发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他们称之为“xenosialitis”。在他们的实验中,给缺乏CMAH基因的类人小鼠喂食富含Neu5Gc、高脂肪的食物后,其之后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又增加了2.4倍,这不能用血脂或糖的变化来解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写道:“人类进化过程中CMAH的丧失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和外在(饮食)因素之一,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更像人类的动物模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以往的研究中,Varki和同事们已经证实饮食中的Neu5Gc也会促进Neu5Gc缺乏小鼠的炎症和癌症进展,这至少可以部分解释红肉摄入量高与某些癌症之间的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趣的是,CMAH基因的进化缺失似乎还导致了人类生理上的其他重大变化,包括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和长跑能力的增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创编译:Sky 审稿:三水 责编:张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期刊来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期刊编号: 0027-842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链接:https:\u002F\u002Fmedicalxpress.com\u002Fnews\u002F2019-07-evolutionary-gene-loss-humans-prone.html\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567686710727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