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戏曲文化周| 传承人与市民互动 普及非遗前世今生

非遗项目“拉洋片”吸引小朋友驻足观看。千龙网记者 张静摄

千龙网北京10月5日讯(记者 张静)在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中,不仅有戏曲这一主角,更有非遗市集来助力添彩。在园博园的银杏大道旁,拉洋片、木板年画、剪纸、毛猴、太平燕、翻花等各种非遗产品展示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很多年轻的市民纷纷表示拉洋片、太平燕、毛猴等非遗项目是第一次看到,另外不少中年人和老年人表示这些曾经熟悉的传统文化再次勾起了他们儿时的回忆,同时对这些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纷纷点赞“非遗”展举办很有意义,可让市民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前世今生。

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毛猴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又名“中国蝉蜕”,是北京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靠四味中药材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组合,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展现老北京民俗文化与生活趣味,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毛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拟人化。随着光线变化,你能感觉到毛猴的脸上闪现出眼神,通过毛猴的一举一动,你能揣测出它的心情。”在北京毛猴展览摊位,传承人在教一位市民制作毛猴的心得。

据了解,有近百个各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参加了此次展览,还有非遗传承人与游客在现场进行互动体验。

“非遗市集”吸引市民驻足拍照。千龙网记者张静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