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市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个以达斡尔族为主体,以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以及汉族等多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村,牙克石市牧原镇前进达斡尔族村,历经风风雨雨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9年坎坷而辉煌的历程。

据历史记载,达斡尔民族清朝末期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沿岸,时为清朝末期的索伦部。17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沙俄入侵,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被迫南迁到嫩江两岸。后来,清朝政府在达斡尔族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隶属于布特哈八旗。日伪时期,日本侵略者为达到对其分而治之的目的,大搞民族分裂,建立了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兴安东省。从1933年到1941年向阿荣旗移民200余户,向布特哈旗移民400多户,向索伦地区移民450多户。1945年8月15日,东北解放,嫩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于10月批准在齐齐哈尔成立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纳文旗。但由于达斡尔民族成分比例太低,无法实现达斡尔族区域自治,1946年4月,纳文旗被撤销。当时,关内移民大量流入齐齐哈尔郊区,使该地区达斡尔族赖以生存的土地、草场、猎场等自然资源被挤占并受到很大的破坏,生存受到极大的影响,加之达斡尔族有兴办教育延续本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渴望和要求,尤其是实现达斡尔民族自治的呼声强烈,纳文旗被撤销后便促成了1947年达斡尔族群众大量移居牙克石的移民运动。1947年5月12、13日,居住在齐齐哈尔和嫩江流域的194户达斡尔族群众500余人经嫩江专署批准,分乘两辆火车先后来到牙克石。一部分在街里定居,大部分居定居在八号屯、恩勤屯和布鲁扈木屯。

迁入市区的前进达斡尔村

1953年成立前进达斡尔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址设在八号屯。由于当时所建房屋不适应牙克石寒冷的气候,加之饮水困难,致使很多移民患病,当时又缺医少药,生存条件恶劣,生活十分艰难。 三年自然灾害时农作物大幅减产甚至颗粒未收,为了生存,很多达斡尔群众不得不迁回原籍,从此恩勤屯、布鲁扈木屯荒废。1954年7月,国家在八号屯设立国营农牧场,居住在那里的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改善,以后,年年有达斡尔群众投亲靠友来此定居。1956年,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八号屯搬迁到牙克石东七道街东三中央街口处,1958年改制为喜桂图旗前进生产大队,有社员500多人,其中95%是达斡尔族。张耀先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鄂生保任大队长。1966年开始,前进生产大队和达斡尔族干部群众无法避免地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期间,许多达斡尔干部群众被诬陷为“内人党”,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一些干部群众甚至被摧残致死。

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1968-1969年,鄂铁国,她娜、曲香云、鄂志前等20名知识青年下(回)乡先后插队到前进生产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识青年的到来,补充了当时生产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知识。1971-1978年,又有135名知识青年下乡到前进生产大队,使生产队以老弱病残为主体的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鄂志前(达斡尔族)、丽娜(蒙古族)、亚娜(达斡尔族)被选进生产大队委员会,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生产队革委会副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职务。亚娜、李吉平、王景君于1976年10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大批知识青年走上会计、出纳、赤脚医生、代课老师等工作岗位,知识青年成为生产队的主力军。期间,一些知青相继被推荐上了大学、中专,有的招工参加工作,有的入伍参军。知识青年的到来,像一阵春风给生产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在思想、意志和体能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生产工作之余,积极开展文体等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1976年-1978年的知青汇演、篮球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前进生产大队成立时,共有耕地草场5万余亩,分别在牙克石地区的河北和马鞍山、护林沟、馒头山(以上均为牙克石地区)一带,其中3万亩土地进行农耕,2万亩作为牧业草场。在牙克石西郊的海满屯建立了牧业生产小队和蔬菜队,农业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当时,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广种薄收,小麦单产仅在70~90斤左右,油菜40斤左右。上世纪70年代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热潮,开始推广科学种田,挖掘生产能力,努力提高产量。1976年在生产大队委员会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工作组。组长杨明德、副组长杨海相等人的领导下,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产队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摘掉了吃返销粮的落后帽子,而且有余粮上缴国家,开始为国家做贡献。同时,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副业,在海满屯办起了采石场、砖厂,在护林地区砍桦木杆创收。发展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使生产形式多样化。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提高了生产队社员的收入,改善了社员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员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6年生产大队革委会选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鄂志前(达斡尔族)、林树檀(汉族)任主任,亚娜(达斡尔族)、孟托克托(达斡尔族)、单志文(达斡尔族)任副主任。

民族村原址

随着牙克石城市的发展,1983年,坐落在汇流河地区的前进生产大队部因汇流河电厂占用建设家属楼而解体,鄂志前被调到牙克石镇工作。

1989年7月,设立牧原镇政府 ,2000年 1 月,以原来前进生产大队为基础在海满屯成立了前进达斡尔族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组织法》选出村委会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曹汝成(汉族),村委会主任鄂春生(达斡尔族)。2003年选出第二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鄂春生(达斡尔族),村委会主任安立锤(达斡尔族)。2012年选出第三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杜美荣(女,达斡尔族),村委会主任安立锤(达斡尔族),2015年选出第四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仁伟(达斡尔族)。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市委和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经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条件,2002年在市民族宗教局的协调和支持下,争取到自治区民委民族发展资金20万元,建立前进达斡尔族村养牛基地,实施连环脱贫致富工程,致富奔小康。

牙克石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善前进达斡尔族村村民的住房环境,把前进达斡尔族村列为棚户区改造区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开始,分期分批将在前进达斡尔村居住的社员和村民群众,搬迁到牙克石市区的天悦城小区和牙克石新城区,共 358户,村集体经济置换170户住宅楼,办公场所置换了860㎡的村委会办公楼,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施,村图书室、健身活动室、中老年健身活动室功能齐全,建起了150㎡的便民超市,建起了具有达斡尔族特色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大大地方便和满足了达斡尔族群众的生活和需求。前进达斡尔民族村现有村民1041人。

2016年,前进达斡尔族村搬迁至建设办事处天悦城小区,结合前进达斡尔村的实际情况与天悦城社区联合成立了联合社区党委,前进达斡尔族党支部书记杜仁伟兼任联合党委副书记。

作为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前进达斡尔村党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致力于民族团结,维护政治稳定,利用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正月十六“抹黑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活动等,协同牙克石地区达斡尔族联谊会举办达斡尔民族联欢会、民歌比赛,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各地学习文化交流,以多种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斡尔族历史、文化、习俗等传统教育,提高社员综合素质,加强各民族团结,为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做出来了应有的贡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