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軍工領域建設在近5到10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得到了各方面大力的支持。尤其是裝備領域,各種新種款式武器紛紛亮相,有些已經列裝部隊。但是一般來說,中國的軍備信息在各個平臺上的傳播情況並不是非常完整,根據保密性的原則,相關研究動態發佈不是實時的,且都是以官方發佈爲準。這些因素導致瞭解放軍軍備力量建設的相關消息的碎片化,也造成最新式武器裝備相關分析中主要以的猜測分析爲主。這就對於軍事愛好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於相關碎片化和微小信息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因爲其中蘊含着大量有用信息。

正如空軍司令馬曉天回覆的那樣,對於相關問題,“有也不能說。”不過這句話用來回答轟-20的近況提問,倒是顯得有些意味深長。轟炸機一直是我國戰略武器上的一塊短板,尤其是在遠端轟炸機方面,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國擁有獨立量產這種轟炸機的能力。而中國目前列裝的轟-6K是在原有機型上進行改裝的,並不符合中國目前周邊戰略局勢變化的需要,對比世界先進戰略轟炸機而言,我國在載彈量和續航里程方面仍具有較大差距。美國B-2還具有隱身能力。這些不足都極大限制了我向外投送戰略力量的能力,尤以核投送爲主。在這種情況下,研製一種新型的戰略轟炸機是我軍目前的當務之急。

而近期放出的一則新聞在軍迷圈內可謂是激起千層浪,也被視爲我空軍轟-20巨大進展的象徵。那就是在2018年的9月18日,原總裝科技委主任李安東視察戰轟研製單位一飛院,和業內相關人員的陪同下,視察了我國某型號飛機的“鐵鳥”試驗檯。軍迷們紛紛將關注的中心放在了“某”字上。雖然沒有明確點出,但是透露出的相關信息已經十分明朗了。按照以往的慣例,“某”字面上的確大有文章。

那麼什麼是“鐵鳥試驗檯”呢?其實這是“飛控液壓系統綜合試驗檯架”的暱稱。這種試驗檯的作用是對於主飛行控制系統的通訊接口、升降舵系統、副翼、方向舵、擾流板等所有飛機必備裝備進行試驗檢查,以對後續進行的優化和修正設計提供數據積累,是新型飛機必不可少的驗證工作實驗平臺。實際上,飛機上擁有的必備系統其完全擁有,可以將其看作飛機的1:1半物理還原模型。

​根據相關動態,我飛機方面並無重大項目。目前,大飛機、水上飛機第一批機型等都已經完成了試飛,並無相關新機型研發工作。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軍機方向的試驗。而在現階段,只有轟-20正在處於研發狀態,而且轟-20的立項完成於2015年,截至今年已經過去三年,物理樣機完工符合以往事例。所以網友們的推測絕非空穴來風。

如果這個推測是準確的話,參照運-20的時間線,轟-20大概會在2021年首次試飛。到時候這架飛機的真容如何,就讓我們耐心等待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