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体内共有多少血?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易菁介绍,正常孕妇体内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10%,一个体重60kg的孕妇,血液总量约为6000ml左右。当人体出血量大于1200ml时,生命就会有危险。

然而,当产妇张微(化名)凌晨紧急转院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的时候,她已经出血5240ml,全身的血几乎流光,陷入休克。医护人员奋力抢救16个小时,才终于成功将她从死神手上抢回。其间为她输注的血液制品和血浆数量加起来,相当于她全身血换了2-3遍!

产后出血不止命悬一线

今年35岁的张微是第一次怀孕。在孕39周时,她突然下腹不规则疼痛,估计是即将临盆,便在家人陪伴下来到佛山市南海区的一家医院准备生产。

有句老话说,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张微没料到,在接下来的24个小时,自己真的差点儿与家人和未见面的孩子阴阳两隔。

因怀疑胎儿宫内缺氧,7月5日凌晨2时30分,张微经剖宫产生出一个男孩,随后自然娩出胎盘。在缝合伤口时,医生发现她的切口大量渗出不凝血,并尿血、宫腔出血。

意识到产妇可能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情况危急,医生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并联系转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接到转诊电话后,省妇幼的专家抢救团队立即回院备战,并联系输血科紧急备血。

7月5日凌晨4时50分,随着一阵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张微转到了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转来时,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殷红的鲜血哗哗哗从阴道流出,心率达150次/分,血压测不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已明显处于休克状态。

产妇体内凝血物质几近耗竭!

情况危急,接诊的产科团队立刻启动急危重症孕产抢救应急方案,通知输血科准备血液制品,启动绿色通道急查凝血功能。

经初步判断,产妇的凝血物质几近耗竭,不宜马上手术。于是,产妇通过绿色通道立即转入MICU(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立即打通输液通道、升压降心率、纠正休克、改善凝血功能,同时通过药物、放水囊、钳夹宫颈等促进子宫收缩止血,推注地塞米松对可疑病因进行治疗。

与此同时,分管副院长、医务科、产科、麻醉科、MICU、检验科、输血科负责人迅速进入抢救状态。

凝血检验结果显示,张微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170秒,而正常值为<35秒,这一指标的延长意味着她的血液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凝固。而她血液中具有凝血功能的Fbg(纤维蛋白原)指标也低于正常值。

产妇失血过多,凝血物质几近枯竭,正常脏器都将出现自发性出血,进行任何手术操作都可能无法止血!抢救团队专家一致认为,应在改善凝血功能后立即切除子宫,“端掉”出血源头。

再不切除子宫,产妇将性命不保!

为了赢得抢救时间,全院上下联动,积极筹备血源。1小时内,产妇输注了10g纤维蛋白,4个单位(1单位为180ml)悬浮红细、4个单位冷沉淀、1400ml血浆。

7时45分,天色已大亮,产妇凝血功能略有改善,进入手术室手术,由该院产科主任温济英主刀。

进入腹腔,张微的情况比专家们预计的还要严重:她的子宫疲软,颜色紫蓝,子宫切口自发渗血,子宫周围的组织也不能幸免地出现大范围血肿,深达盆腹腔深部。再不切除子宫止血,产妇将性命不保!

台上,温济英干净利落地快速切除子宫,小心翼翼地止血,生怕放过任何一个出血点。台下的团队尽力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避免血压波动给手术带来影响,控制液体量及输液速度,想尽办法获取更多的血液成分及凝血物质,赢得抢救的时间。

手术十分顺利,出血止住了。但是抢救专家们却一点都没有放松,产妇伤口还有渗血、全身有瘀斑,若凝血功能不改善,仍随时可能大出血。

14时45分,产妇手术切口情况略有改善,由手术室转入MICU继续监护治疗。

抢救16小时,她全身的血被换了2-3遍

就在大家刚刚准备松口气的时候,15时40分,产妇情况突然急剧恶化!她的瞳孔出现一过性地增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颅内自发性出血!

又一轮生命保卫战打响。如果凝血物质尤其是血小板等血制品不够用,纠正不了凝血功能异常,产妇最终还是难逃厄运。医院立即将情况反映给番禺区卫生局,经过卫生局积极协调,血源得到了保证。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天23时,张微的情况终于稳定,状况由病危转为病重。16个小时争分夺秒的抢救,张微终于摆脱了死神的威胁。

整个过程中,张微出血7120ml,输注纤维蛋白15.5g,白蛋白250ml,血小板21个单位,悬浮红细32个单位、冷沉淀60个单位、血浆5500ml,加起来相当于她全身的血被换了2-3遍。

6日早上,张微完全清醒,14时30分拔除气管插管。记者从医院获悉,张微已于近期康复出院。复查结果显示,她颅内的少量自发性出血已被吸收,腹腔血肿也逐渐吸收好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反应良好,未受到损伤。

【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刘元铃

【校对】吴荆子

【作者】 李秀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医疗~广东健康头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