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纪念蒋介石,专门建有中正神社。

中正神社是日本人为了感谢蒋介石政权“以德报怨”,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专门纪念蒋中正的神社,位于日本爱知县幸田町。

中正神社前立有石碑,写明为什么建中正神社。

日本人是这样写的:本社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而建立的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日,蒋公曰:“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才有如今日本之兴旺。想来对于战败国,这种宽容是各国领导人所未见的。大恩无以为报,特立斯社于此,以表诚挚感谢,永世不忘。

日本人认为,蒋介石对日本的伟大贡献有:

第一,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放任张学良的不抵抗,让日本占领满洲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蒋介石只要求国联和平解决,是主张只用和平,不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和平人士。

第二、因为好战的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先生抗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虽被迫抗日,但为避免战争,爱好和平的蒋介石先生还是让中原大片领土由日军占领,甚至把首都都迁移到重庆。并一直寻求和平解决。直到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后,蒋介石才屈从美国压力对日宣战。

第三、二战后,蒋介石坚决反对战胜国对日本分区占领,并拒绝美国邀请中国出兵占领日本的主张;

第四、主动放弃冲绳,美国原打算将冲绳(琉球)交给中国,蒋介石坚决拒绝。

第五,主动放弃了战争赔款;

第六,反对罢免天皇,还力保侵华甲级战犯冈村宁次,并在受降典礼之前,允许冈村宁次不必献出军刀;在蒋介石建立的审判战犯法庭中,一般只判决跟日军合作过的中国人,而对岗村宁次无罪释放,而且还邀请为军事顾问。

第七,发动当时整个中国船运力的80%,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把200多万侵华日军安全快速地遣返回日本。但对强征去日本的大批中国劳工及战俘回国不顾不问。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了停战诏书。此举意味着中国持续时间长达 14 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结束。

就在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同一天,当时的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也发表了由自己亲身执笔起草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及世界人士书》的广播讲话:

……我说到这里,又想到基督宝训上所说的“待人如己”与“要爱敌人”两句话,实在令我发生无穷的感想。我中国同胞们必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言,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我们并不要报复,更不可对敌国无辜人民加以污辱,我们只有对他们为他的纳粹军阀所愚弄所驱迫而表示怜悯,使他们能自拨于错误与罪恶。要知道假如以暴行答复敌人从前的暴行,以奴辱来答复他们从前错误的优越感,则冤冤相报,永无终止,绝不是我们仁义之师的目的……

通篇没有战胜敌人的喜悦,反而充满了“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等说辞。事实上,学界普遍认为,这篇广播讲话,确定了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以德报怨”的总基调。

现在的日本中正神社,专门建有以德报怨之碑。

蒋介石对日本战俘非常优待。据统计,共有 711951 人被遣返,其中军人有 1231251 人,平民 1480700 人。在遣返过程中,蒋介石政府对这些日本军民堪称优厚。允许日本官兵与侨民携带一件盥洗具、一件毛毯、三套冬季衣服、一件大衣、三双皮靴、三条短裤、三件衬衫、一件手提包、一件手提袋,另外侨民可带 1000 日元,军官可带 500 日元,士兵可带 日元的现款。

“与其他从南洋各国返日的人相较,从中国返日者的行李的确太多了”。这是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所承认的,连日本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不仅如此,国民政府在粮食供应上也有周密细致的安排。据估计,三个月内为日本俘侨提供的粮食多达 128.2 万余大包,如果按当时每包 8000 元计算,共需款 102.574 亿元。须知,这可是在战后的中国,经济陷于停顿,物质相当匮乏。就在这种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蒋介石政府还想方设法为日本军民返回日本提供交通便利。为了迅速遣返日本在华军民,国民政府方面拨出了 80 %的船舶和 70 %— 80 %的列车,以致国内的紧急运输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以德报怨”,以极大的善意对待在华日本军民,而同样是在战争结束之际,在日本的中国俘虏和大批的侨民却无人过问。国民党政权只追究日本军阀的战争责任而没有刻意惩罚平民,使得传统观念下的日本人觉得这是“东洋人的信义”。因此,日本人是觉得“因为蒋中正,才有战后自由、民主、发达的日本”,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加上一种对失败者的强烈同情心,使日本人对死后的蒋中正充满了崇拜和敬仰。

中正神社周围也种满了樱花。每年到了蒋的诞辰,日本政府都会组织人去供奉他。

神社写给当地维修人员的感谢信。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报纸对蒋介石的报道。

日本漫画里的蒋介石形象。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