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式飲品市場格外熱鬧,尤其以新式茶飲和咖啡爲“當家花旦”。

排隊幾個小時也要喝的茶飲、資本進入迅速催生的獨角獸咖啡,不僅給年輕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味覺體驗,還引導其走向新的生活方式。

仔細觀察資本這兩年的佈局可以發現,這兩年多家新式咖啡和茶飲頻頻獲得資本的青睞,據清科私募通統計,國內互聯網咖啡近年來融資近20億人民幣,涉及VC/PE約30家。而新式茶飲的融資金額也超過了15億元。

咖啡巨頭與“新星”的廝殺

近年8月底,可口可樂宣佈以39億英鎊(約347億元人民幣)從韋博得集團收購咖啡連鎖企業COSTA,預計這筆收購將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咖啡加可樂”的奇妙搭配也讓衆多消費者好奇,然而,有意思的是,就在宣佈消息後不久,9月17日,可口可樂就在日本推出了新產品“可口可樂plus咖啡”,將咖啡和可樂真正的結合在一起。由此,可口可樂涉足咖啡市場的心昭然若揭。而且,可口可樂這一次的競爭還不僅僅是咖啡巨頭星巴克,還有國內一幫“新兵”咖啡。

國內咖啡“新兵”瑞幸咖啡在短短的四個月內獲得了兩次融資。此外,從2017年至今,咖啡零點吧、萊杯咖啡、連咖啡、友飲咖啡等多家咖啡均獲得不同程度的融資,而瑞幸咖啡則在短時間內“煉”成了行業一顆“新星”。

瑞幸咖啡的強勢崛起,甚至引來了與星巴克一爭高下的討論,其還宣佈年底前將在全國建成門店2000家,在所有開業城市的核心區域,將實現100%全覆蓋。另一邊連咖啡運用互聯網思維和O2O 打法,從外賣切入,成爲辦公室咖啡新潮流。

面對新興品牌的挑戰,星巴克當然也不會輕易讓別人撼動他的“龍座”。按照星巴克的計劃,未來5年每年新增600家門店,在2022財年末(2022年9月底)將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數量倍增至6000 家,進入230箇中國城市。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規模每年增長幅度保持在25%以上,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有機構預測,中國咖啡市場規模2020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到2025年或超10000億元。

但青山資本方面指出,在咖啡這個領域上,核心的競爭壁壘是品牌,目前創業者在速溶咖啡上沒有機會,而在咖啡店的業態上又面臨外資品牌的競爭,且咖啡這個業態門檻低、工業化程度低、資產過重且盈利和管理難度都很大。

新式茶飲萬花齊放

攪動這兩年飲品市場的,還有那些“排長龍”都要一品芳香的新式茶飲。且不說喜茶、奈雪頻獲鉅額融資,就僅在2017年,全國開了20萬家奶茶店,品牌多達數百種。除了上述兩個行業巨頭外,一點點、因味茶等很多茶品都接連融資,且估值不低。

無疑,形態豐富、顏值時尚、口味多變的茶飲服務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比起咖啡的“強刺激”,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爲“古典”的IP之一了,在新茶飲創業的嘗試中,不乏口味、包裝設計、營銷等全維度的創新嘗試,通過更爲個性化的方式賦予“茶”新的內涵,也漸漸成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心頭好。

作爲人口大國和茶葉消耗大國,中國茶葉消費羣體近5億人,而人均茶葉消費量僅處於世界第20位左右,隨着消費升級、主流消費羣體更新換代,人們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逐漸投射到“ 茶飲 ”領域。

天圖投資合夥人潘攀是奈雪的茶A輪和A+輪的投資人,兩輪融資後,奈雪的茶估值約60億元。在他看來,中國茶領域的機會很大,市場早就有了,但就是一直沒看到他們想看到的產品,而奈雪的茶的出現卻讓他眼前一亮。潘攀認爲,新茶飲市場的容量至少在千億級別,咖啡市場有了星巴克這樣的巨頭之後,還有COSTA、太平洋這些連鎖品牌並存,中國茶飲市場勢必會誕生幾個大品牌。

不難發現,新式茶飲有一些共性:品質注重健康、外觀注重顏值、產品注重推陳出新,還注重打造輕鬆愜意的環境,這些正好都迎合了年輕人的需求,因此能成爲茶飲行業一隻新生力量。對於多家品牌的競爭,潘攀認爲,中國茶飲市場足夠大,完全容得下多個品牌。

而資本的湧入也佐證了一個現象:茶飲行業正在變成一個吸睛、吸金的行業,一個具有高成長空間的行業,一個正在受到大量商業關注的行業。

重慶百瑞斯特咖啡西點培訓學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