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2018年公司因商譽減值導致業績鉅虧,2019年輕微好轉。而今其所處行業迎來風口,但高管們接二連三減持。公司稱,原股東的業績補償,可以彌補可能的商譽減值對淨利潤的不利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資者網》謝瑩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81.SZ 下稱:“奮達科技”)在其官網中如此闡述企業文化:“龜文化:不一定做500強,要做500年,基業長青,永續經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一企業文化在二級市場上亦有體現。特別是近一年來,奮達科技的股價始終在5元左右徘徊,與機構給出的目標價基本如出一轍。股價下滑背後是公司業績的低迷,2018年奮達科技歸母淨利潤爲虧損7.8億元,2019年一季度業績有所好轉達到0.48億元,但相比去年依然同比下滑10.6%。\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另一面,作爲阿里、華爲、百度等多家巨頭的供應商,奮達科技的未來前景仍受到業內肯定。中金公司預計公司全年音箱業務同比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至40-50%。智能穿戴方面配合飛利浦、迪卡儂等也將有翻倍以上增長。但與之相悖的是,奮達科技的重要股東減持動作一直不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iEWuGPh4WAR\" img_width=\"933\" img_height=\"418\" alt=\"奮達科技業績現拐點 行業風口背後的重要增長點\"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重要股東減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奮達科技的回購進程依然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公司近期發佈的《關於回購公司股份的進展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耗資8923萬元回購1.09%股份。但回購的作用似乎有限,7月以來,奮達科技股價最高不過4.55元,相比一年前的8.19元高點,股價幾近腰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投資者的顧慮之一是,與回購幾乎同步的重要股東減持。2018年10月14日,奮達科技發佈回購公告稱,擬在半年內以不超過5.5元\u002F股的價格,回購不低於2億元股份。然而,回購尚未正式開始,公司第二股東紅河州建水縣明承企業管理中心便大手筆減持,2018年11月,該股東累計套現逾1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FiEXB1t6d99C\" img_width=\"658\" img_height=\"409\" alt=\"奮達科技業績現拐點 行業風口背後的重要增長點\"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進入2019年,奮達科技高管也開始密集減持。最讓投資者不解的是,重要股東完成減持後,奮達科技公佈了上市以來首份虧損的年報。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46億元,同比增長4.23%;但淨利潤虧損7.8億元,同比減少275.92%;扣非後淨利潤虧損8.55億元,同比減少306.7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此後不久,又有三名高管宣佈減持。據奮達科技6月8日公告,公司監事會主席郭雪松、兩名監事黃漢龍、曾秀清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合計減持不超過276萬股。以公告當日4.03元\u002F股粗略計算,上述三大股東擬減持部分參考市值1112.28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4日,公司又發佈了關於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比例達1%的公告,包括公司控股股東肖奮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東肖勇、肖曉、肖文英、肖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短期資金壓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月29日,奮達科技宣佈將回購股份期限延長至今年10月底。這一消息引發了投資者對公司資金壓力的質疑。從最新財報來看,公司賬面資金充足,負債率僅32.63%,償債水平也維持在正常水平。奮達科技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本次回購不存在任何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與此同時,公司也坦誠,2019年加快了東莞清溪生產基地的建設進度,大規模的資本性支出會給公司短期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清溪產業園工程建成後可以爲公司精密金屬結構件製造事業羣提供生產、研發等服務,2019年該項目增加2.39億元,預計年底竣工驗收並陸續投產使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另一則公告中,亦可窺見公司的資金壓力。7月18日,奮達科技發佈公告,實際控制人肖奮將7841萬股進行質押,質押股數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0.06%,本次質押後,肖奮累計質押6.74億股奮達科技股票,佔其持有公司股份數的86.43%,佔公司總股本的32.6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投資者因此在股吧中表達質疑:“樂視、保千里等公司出問題前的明顯徵兆就是大股東高質押,公司將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存在的危機,及消除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前景的疑慮?”而奮達科技回覆稱:“質押率超過91%的時段都過來了,目前86.43%的質押率應該不會成爲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司最大的掣肘不在於資金壓力,而是子公司歐朋達的經營問題。近期中金公司發佈研報指出:“奮達配合阿里、百度、京東、華爲等品牌智能音箱研發和推廣力度繼續提升,預計全年音箱業務同比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至40-50%。智能穿戴方面配合飛利浦、華爲、迪卡儂等運動、健康甚至醫療級應用,預計也將有翻倍以上增長。金屬件仍是最大拖累:去年歐朋達虧損較大,今年上半年搬遷繼續虧損,下半年恢復生產後將逐步好轉,但具體表現需要觀察。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上調至5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與此同時,奮達科技高管們的減持動作仍在密集進行。《投資者網》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致電並向上市公司發去調研函,但一直未獲回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未來重要增長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開資料顯示,奮達科技成立於1993年,原是一家專注於多媒體音箱和美髮小家電研發、生產和營銷服務的企業,2012年登陸資本市場。2015年、2017年通過收購歐朋達、富誠達,涉足精密金屬結構件行業,業績一路上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對於2018年業績虧損的情況, 奮達科技稱,業績下滑只是暫時的,“目前公司電聲產品、健康電器、智能穿戴設備等主營業務發展態勢良好,金屬結構件業務方面,富誠達目前仍處於業績承諾期,即便承諾業績未能完全實現,根據併購重組協議,原股東的業績補償可以彌補可能的商譽減值對淨利潤的不利影響,因此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會持續爲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奮達科技所言非虛,近期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指出:“2019年一季度,國內智能音箱銷量達1060萬臺,同比增長近500%。奮達科技已成爲天貓精靈、京東叮咚、bestbuy等主流智能音箱品牌的重要供應商,最近又獲得百度大金剛的供應商資格。目前訂單非常充足,產線處於滿負荷運行狀態,2019年預計大概率保持高速增長,智能音箱將成爲公司未來業績的重要增長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公司還稱:“奮達科技是較早佈局可穿戴行業的企業之一,具有行業先發優勢,已成爲華爲、飛利浦、迪卡儂等全球知名企業的合格供應商。2018年公司可穿戴產品營收爲16,598萬元,同比增長133.82%,2019年上半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公司可穿戴業務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思維財經出品)■\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6335099905971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