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各地要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裏穩外貿相關部署要求,密切跟蹤外貿形勢,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發揮外貿促進政策引領作用,努力培育和壯大外貿經營主體,深耕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逐步優化貿易產品結構,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推動各類外貿平臺建設,奮力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夯實增長後勁,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我省上半年外貿成績單不錯,但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貿易緊張態勢升溫,我省外貿穩增長仍面臨一些挑戰,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d9cf42b9e2645d3abf92a24fa513b9b\"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31\" alt=\"今年上半年,安徽對外貿易額居中部第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製圖\u002F吳磊\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穩外貿”是“六穩”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安徽省一手抓穩增長,一手抓調結構,外貿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上半年,實現進出口額329.8億美元,居中部第一位,同比增長6.6%,高於全國8.6個百分點,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產品結構優化,貿易總額增長佔比提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1日,伴隨着一陣歡呼聲,由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出口菲律賓的自航甲板駁船“安徽輕工1號”,在浙江台州正式交付客戶。“菲律賓大多數港口碼頭喫水淺、設備簡陋,普通貨船無法裝卸貨物。”安徽輕工機電部門業務經理李磊說,“安徽輕工1號”無需碼頭吊機,只要一塊平坦的沙地,貨船即可靠岸,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這種類型的貨船很受當地市場歡迎,目前,我們已經向菲律賓出口了4條。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安徽輕工貨船的出口,成爲近年來皖貨出海開拓大市場的成功“縮影”。今年以來,安徽省企業克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影響,上半年,實現出口191.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其中,6月當月,實現出口36.4億美元,創2017年以來新高。 “同時,佔全國外貿總額的比重也進一步提升,較上年同期提升了0.12個百分點。 ”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初級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到如今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安徽省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機電產品出口111.1億美元,同比增長9.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9.5億美元,增長7.2%。其中,京東方、美智空調、晶澳太陽能、寶龍達等企業機電產品出口超2億美元,且增幅超20%。 “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已佔到全省的八成以上,成爲拉動出口增長的重要力量,充分展現出安徽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趨勢。”省商務廳貿發處處長孫永彬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半年,我省外貿仍保持較好的發展局面,顯示‘穩外貿’政策效應在逐漸發揮。”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李紅梅表示,儘管當前我國外貿穩增長面臨一系列挑戰,但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加快的趨勢沒有改變。 “當前,應充分發揮安徽傳統產業優勢,加快產業承接,注重延伸產業鏈條,在汽車、消費性電子產品、液晶顯示等領域,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經營主體增多,內生動力持續增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貿體量的增長,得益於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湧現和壯大。今年上半年,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705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22家。其中,進出口值超10億元的企業35家,較去年同期增加6家;在外貿10強企業中,有8家保持增長。其中,位列榜首的聯寶公司(含配套物流公司)合計進出口215.2億元,同比增長9.7%;居第二位、第三位的銅陵有色、金隆銅業合計進出口234.3億元,同比增長23.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營企業是安徽省外貿穩增長的生力軍,是“穩外貿”的重要活力和動力,它們的業績直接影響到安徽省“穩外貿”的成績。在今年上半年7000多家有外貿實績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6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061.5億元,增長31.1%,高於整體18.1個百分點,佔比47.4%,比去年同期提升6.6個百分點,對安徽省進出口增長貢獻率達97.9%,爲外貿韌性的增強提供了強大支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越來越多的皖企做起跨國生意,皖貨出海的市場日益多元。目前,安徽省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貿易發展較快。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79.5億美元,增長7.2%,增幅比1月到5月提速0.6個百分點。其中,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俄羅斯、菲律賓進出口超4億美元且增幅超過10%。 “市場趨於多元化,特別是新興市場增長明顯,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美國市場變動帶來的影響。”李紅梅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境外展會是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外貿規模的重要方式。今年以來,安徽省遴選發佈439個境外展目錄,引導企業通過參加境外展會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我們將積極組織省內有出口潛力、產品有競爭力的企業境外參展,探索開展團組展、展中展、合作辦展、推薦展等參展體系,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的境外參展辦展格局,充分發揮貿促功能,助力企業紮實穩健走進‘一帶一路’市場。 ”省貿促會副主任王消帆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夯實增長後勁,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我省上半年外貿成績單不錯,但當前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貿易緊張態勢升溫,我省外貿穩增長仍面臨一些挑戰,必須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省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張建才表示,在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挑戰之下,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是穩外貿的一個關鍵。有關部門應圍繞外貿企業特別是民營外貿企業特點和關心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爲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營造良好發展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海關調研情況看,大多數外貿企業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合肥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徐世旭建議,要聚焦擴量提質,進一步加快電子信息、汽車、家電、光伏等主導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力度,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效益;同時,補齊新動能短板和發展業態短板,積極推進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新產業佈局,加快跨境電商、市場採購、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外貿新業態發展,不斷增強發展後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貿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驅動力。合肥海關建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安徽產業特色,加大創新投入,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 “我們加大產品設計研發方面的投入,成立了兩個新的業務部,主要開發新能源和無人機產品,提高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出口業務新增長點。 ”安徽輕工總裁柳夕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省商務廳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各地要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和省裏穩外貿相關部署要求,密切跟蹤外貿形勢,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發揮外貿促進政策引領作用,努力培育和壯大外貿經營主體,深耕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逐步優化貿易產品結構,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推動各類外貿平臺建設,奮力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安徽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0233220407137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