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Lp808ae4CkX\" img_width=\"400\" img_height=\"300\" alt=\"精品佳作奏響“紅色旋律”\"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僑批抗戰電視連續劇《出洋》、革命題材電影《春水東流》、抗戰題材電影《戲是人生》是汕頭目前重點打造的紅色革命題材文藝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雨聲表示,正是基於如此光榮的革命傳統與豐富的紅色資源,汕頭近年來的文藝創作好戲連臺,以本土紅色革命故事爲題材的地方戲創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用廣大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

"\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Lp7e26tic1d\"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精品佳作奏響“紅色旋律”\"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廣東潮劇院精心打造的新編紅色題材現代潮劇《百姓之子》首場公演在“七一”當晚舉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DLp808ae4CkX\" img_width=\"400\" img_height=\"300\" alt=\"精品佳作奏響“紅色旋律”\"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僑批抗戰電視連續劇《出洋》、革命題材電影《春水東流》、抗戰題材電影《戲是人生》是汕頭目前重點打造的紅色革命題材文藝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p\u003E今年“七一”晚上,廣東潮劇院精心打造的新編紅色題材現代潮劇《百姓之子》在慧如劇場舉行首場公演,現場座無虛席。這部根據彭士祿革命事蹟精心創排的劇目,是汕頭以文藝創作推動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成果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汕頭在“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上不斷探索,按照省委宣傳部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動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和紅色文藝題材的創作生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推動紅色資源的保護傳承和紅色文藝題材的創作生產方面,有着怎樣的“汕頭實踐”?汕頭應如何進一步收集、整理、提煉紅色資源,更好實現文藝資源開發利用,從更高的站位,以更寬的視野,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性、思想性的革命歷史題材精品?筆者進行了一番採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日報記者 張偉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訊員 黃東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色資源豐富爲地方戲創作提供素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值暑期旅遊旺季,經過一期修復改造後的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煥發生機,遊人如織,多處紅色革命舊址更是人頭攢動。筆者注意到,不少市民遊客偕家人前來接受紅色教育,其中不乏中小學生的面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外馬路步行至海平路,這段約3公里的路上有多處革命史蹟: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祕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大埔會館……每一處舊址都是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工作、生活、戰鬥過的地方,見證了汕頭光榮的革命鬥爭史和革命傳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汕頭是一座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城市,辛亥革命、東征、北伐、八一南昌起義、祕密交通線,都在汕頭留下了歷史的烙印。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汕頭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汕頭市委宣傳部副調研員劉雨聲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目前,全市各級登記上報屬於紅色文化資源(遺址)的有62處,其中,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中央蘇區祕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等6處開闢利用爲史蹟陳列館或紀念館;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等5處被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澄海區迎接南昌起義軍進汕籌備會議舊址、潮南區大南山石刻革命標語、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代會舊址等12處被列爲市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10處被列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雨聲表示,正是基於如此光榮的革命傳統與豐富的紅色資源,汕頭近年來的文藝創作好戲連臺,以本土紅色革命故事爲題材的地方戲創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用廣大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承紅色基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打造連環畫叢書講好“紅色交通站”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色題材文藝作品要想吸引當下的青少年,不僅要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更要貼合當代人的審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汕頭的紅色革命史上,一條由中央直接掌握,擔負着黨中央從上海到中央蘇區轉移幹部、信息傳遞和運送物資任務的“紅色交通線”備受矚目。它就是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祕密交通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條經汕頭通往蘇區的祕密交通線是唯一一條自始至終未受破壞的地下航線,曾護送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安全進入蘇區,源源不斷向中央蘇區運送軍需、民用物資,爲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接受採訪時,汕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黃奕瑄滿懷深情地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讓當下的青少年認識這段歷史?黃奕瑄稱,當前,汕頭正組織優秀畫家集中創作一套以“汕頭祕密交通站”爲主題的連環畫叢書,按照一個革命故事爲獨立一本的形式,共創作12本,計劃於年底前完成叢書全套初稿,2021年“七一”前完成出版工作並舉行首發儀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環畫叢書用生動活潑、淺顯易懂、寓教於樂的方式,着力打造成爲汕頭市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愛國主義教材,積極推動系列連環畫叢書走進校園、走出汕頭。”黃奕瑄說,接下來,汕頭將開展“祕密交通線”主題系列活動,以其主脈絡進行深入挖掘、延伸擴展,用文藝形式繪製“汕頭紅色基因圖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文藝精品激活更多紅色文化資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百姓之子,你們是抓不到他的!”新編紅色題材現代潮劇《百姓之子》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入宅搜捕澎湃遺孤彭士祿時,叔公勇敢喊出這句話,令在場的500多名黨員羣衆爲之動容。當晚演出結束後,多位黨員代表走出劇場時表示,《百姓之子》傳承和弘揚了紅色基因,唱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讚歌,是一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佳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止《百姓之子》,改編自吳南生報告文學《松柏長青》、潮劇《革命母親李梨英》的現代潮劇《紅軍阿姆》,同樣出自廣東潮劇院之手,該劇獲得2017年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最高獎“優秀劇目一等獎”,成爲汕頭市首個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劇中主角李梨英是解放戰爭時期潮汕地區的一名農村婦女,在嚴酷的革命鬥爭中,先後痛失五位親人。她本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期掩護部隊傷員,爲閩粵革命鬥爭和潮汕根據地建立作出卓越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另一部劇——新編現代潮劇《許包野》目前正在廣東潮劇院排練廳緊張排練中,計劃8月10日前彩排演出,9月參加全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劇目展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新的歷史時期,這些深耕過的文藝作品能持續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激活更多紅色文化資源。”黃奕瑄表示,汕頭目前重點打造的紅色革命題材文藝項目還有僑批抗戰電視連續劇《出洋》、革命題材電視連續劇《祕密交通站》、革命題材電影《春水東流》、潮劇抗戰題材電影《戲是人生》、華僑抗戰長篇小說《明月》等,爲新中國成立70週年和建黨100週年獻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文藝隊伍擺在更突出位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紀錄片《中國電影教父——鄭正秋》、話劇《風雨僑批》、現代紅色潮劇《紅軍阿姆》《百姓之子》……近年來,各種藝術類別的紅色革命題材文藝精品在汕頭接連登場。這些作品通過細膩的編排、感人的故事、演員到位的表演,贏得了許多市民的讚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繁榮汕頭文藝創作,離不開對優秀文藝人才的培養。沒有人才的文藝創作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更需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突出的位置。在人才保障方面,汕頭在省內率先出臺《汕頭市高層次文藝人才培訓選派實施意見》,加大對姚璇秋傳習所等文藝名家工作室的扶持力度,並大力推介文藝名家亮相全國舞臺。同時,實施文藝人才協同創新戰略和“基石計劃”人才培訓工程,與上海戲劇學院合作開辦潮劇史上首個本科學歷班,與華僑大學等高校合作,每年舉辦一次“基石計劃”培訓班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汕頭正扶持祕密交通站題材《鎮邦路7號》的創作生產,著名編劇尹洪波等人計劃於今年12月完成劇本創作。”黃奕瑄說,除了潮劇類別,汕頭接下來還將重點加強對汕頭市電影方面政策法規、業務內容、電影行政執法、青年編劇和導演的培養、優秀劇本孵化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推動汕頭紅色影視文化創作及產業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藝精品頻頻“開花結果”的背後,還少不了“汕頭市文藝創作基金”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2年,汕頭市委宣傳部通過舉辦潮籍名家名畫公益拍賣活動,籌集450多萬元作爲文藝創作基金的啓動資金,用於支持汕頭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和文藝作品展示等,促進汕頭文藝精品創作生產。\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8365219371469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