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褚橙”既是褚時健種植的橙子,生長於雲南山區的冰糖橙,高甜低酸,果肉充實,憑藉這個橙子褚時健躋身於中國億萬富翁的行列,3月5日,13時20分褚時健與世長辭,享年91歲,至此他跌宕起伏的一生畫上了句號。

1.矛盾的褚時健

褚時健其人生於貧苦人家,早年喪父,後參加革命,一路勤奮,1953年的時候已經是盤西區的區委書記,從政的他兢兢業業,不能說是平庸,但是與他的商業才能對比那就相形見絀了,直到1979年他去玉溪捲菸廠當廠長之後,一個“梟雄”的故事才徐徐展開。

17年間,他親手將一個地方菸廠打造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菸草企業,爲國家創造991億利稅。也就是在這裏,他成就了全國知名的“紅塔山”,光這個品牌,就價值400多億。他是一個天生的企業家。1995年開始,一封舉報信,開始打破這個傳奇。1999年,雲南省高級法院以貪污罪、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併罰,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私分公款,收受賄賂,總額與他創造的價值相比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但是上有國法,功是功過是過,他的過錯是事實,他也爲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是實事求是的說,改革開放初期混亂的情況下,草莽市儈的手段是當時想要做事情最有效的方法,這樣就難免會遊走於灰色地帶,這個矛盾是當時每一個想要做事情的人面對的困境。

2.“倒爺”,“萬元戶”,腳上有泥的鄉鎮企業家(1978~1991)

“搗鼓原子彈的不如搗鼓茶葉蛋的”,這句玩笑流傳至今,我們可以從中可以看得到市場經濟意識覺醒的勢頭,長期來看,當然是科學家這種人更重要,畢竟再多的雞蛋也換不來原子彈。但是在那個時候,搞活民間經濟已經形成一種趨勢,那個時候還沒有企業家這個稱呼,買賣人似乎更合適,買進賣出,一時間各種“倒爺”行走於國內外,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牟其中了。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500車皮日用品換來蘇聯的圖154的故事,越傳越邪乎,89年他老人家就能掙到一個億,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現在是在難以想象,後來的故事也和褚時健差不多,不同的是,他是民間的佼佼者,官方色彩沒有那麼濃重,劇烈的轉折時期,殊途同歸,改革總要付出點代價,狡黠如牟其中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兒。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去除這些星光耀眼的代表人物,那個時代更多的是許許多多的鄉鎮企業家,於城市裏靠近資源交通便利的“倒爺”不同,鄉鎮裏面的所謂能人們,只從廣播或者電視裏就能覺察到即將劇變的信息,這些人的共同點是敏銳外加膽子大,給點陽光就燦爛,扯虎皮做大旗,四五個人就敢開幹。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別的不知道,我小時候那些村裏的磚廠、木工廠都是這些人幹起來的,看過《平凡的世界》都知道,改革開放之後孫少安在村裏開起磚廠,幾十年不見的勞動僱傭關係再次出現在雙水河,借貸關係又出現了,後來因爲技術問題他的磚廠差點就一蹶不振,欠的錢也還不上了,這幫富有活力的腳上帶泥的人,可以說是最早的企業家了。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你能想象得出,九幾年的時候,我們村子生產的木質刀架就能賣到美國、德國了嗎?過年的時候,一羣大鼻子在中國內陸山區的一個小村子裏面和村民扭秧歌?可是草莽註定是要衰落的,現代化管理的缺失,目光所限,這幫人鄉鎮企業家曇花一現,陸續退場了。我們村的那個廠長,後來工資都發不出來了,好在他的廠房蓋得夠多,高速正好從那過,一大筆補償款算是給他的事業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兜兜轉轉還是房地產……

3.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做生意還是“老外”有經驗(1991~2008)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城鄉二元結構逐漸被打破,城市強大的經濟帶動作用不斷的從廣大的鄉村虹吸着勞動力、資源,城市化開始啓動,因爲這個原因,鄉鎮企業沒有未來的。轉口貿易、代加工,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接駁全世界的中低端產業,強大的生產能力開始真正帶動經濟起飛。

這個時候的企業家真正開始睜眼看世界,原來公司制度是這樣的,不在依靠創始人公司自己也能發展下去,小作坊已經不能滿足大衆需求了,中國經濟長大了,衣服明顯已經小了,想要往前走一步就必須實現現代化了。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1991到2008年這十幾年間可以粗略的分爲兩部分,新世紀之前是傳統行業建立現代化管理的時間,快消品的娃哈哈,電子產品的聯想都是這個時候完成獨立現代化的。新世紀伊始,互聯網星火燎原一般燒遍大江南北,BAT嶄露頭角,依託防火牆和海量市場,互聯網企業家們成長爲現在風光無限的各種所謂“巨頭”,但凡美國有個啥新產品,互聯網新貴們馬上覆制粘貼,在國內市場試水,屢屢得手,這個時候的環境比起他們的前輩要好很多,起碼社會認同感更強了。

4.中庸之道,相輔相成,沒有石頭可摸的時候就慢點走(2009~2019)

08年以後的經濟是屬於地產商們的,雖然互聯網藉助移動互聯網的風頭繼續擴張,但是與房地產相比,小巫見大巫罷了。經過二十幾年的積累,是到了花錢的時候了,信貸擴張,基建鋪開,城市化加速,我們看到了一個古老國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改變外貌。我們有了世界最強的高壓輸電技術,即使是喜馬拉雅山上的小村子也通電了;我們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公路體系,“村村通”工程這個略帶土氣的名字,連接了全中國;我們有世界上最龐大最便捷的高速鐵路網絡,春運時運送幾億人口運動……

而這些龐大的工程無一例外,都是國有企業完成的。與此同時強大如美國,一條高鐵吵到現在也沒修好,那都是私營企業家啊,沒有利潤造福老百姓的事情,賠本的買賣是一個理智的企業家不會幹的事情,但是不掙錢的事情就不幹了嗎?京滬高鐵賺錢了,蘭州新疆的高鐵鐵定賠錢,那也得修,這個事情必須要國家出面,國企去幹纔行。

褚時健走了,但是關於他的爭論還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家們往何處去

那我們都是國企好不好,民營企業家都是隻想着賺錢吸血鬼,我們纔不怕賠錢。這個也不對,國企精力有限,配套的企業,邊邊角角的供貨商都是私營企業家們供應的,他們可以做的更好,體量不大,重在數量衆多,帶動就業,活躍經濟,必不可少。

全是私企,想想美國人一條路都修不好,全是國企,蘇聯的屍體還沒涼透呢。所以必須是兩條腿走路,離了誰都不行,目前我們的經濟體量已經很大了,增速放緩,開始向發達國家把控的領域進軍了,這一次沒有任何參考,只有不斷的摸索前進。

民營企業家已經成熟了,在國家的指引下可以出海,去全世界賺錢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