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輝控股(00884.HK下稱”旭輝“)的合作伙伴正在不斷增加。

  2018年6月21日,旭輝與寶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就在前一天的6月20日,旭輝與中駿置業(港股01966)也達成合作協議。

  合作,貫穿旭輝近些年發展的過程之中。根據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的報告,旭輝2014–2017年合作項目的總數在不斷增加,分別爲5個、20個、26個和53個,佔公司當年總項目數的50%、80%、72.2%和67.9%,佔比較高。

  較高的合作佔比,是旭輝區別於其他前二十強房企的最大特點。2014–2017年,旭輝的合同銷售金額爲212億元,302.1億元、530億元和1040億元,當中權益銷售金額爲164億元、201億元、292億元和550億元,佔據合同銷售額的比重則分別爲77%、66%、55%和53%,逐年下降。

  對比同等規模在800億–1500億元的16家房企,權益銷售金額佔比在70%以上的有14家,其中11家權益比值達80%以上,旭輝的權益佔比並不算高。

  不過,這並不阻礙旭輝對自身規模的渴望。去年以來,旭輝董事長林中多次表態要在2022年衝入行業前八。

  低權益佔比

  過往的時間裏,旭輝的合作伙伴包括了香港置地、恆基、綠地、龍湖、萬科等。

  董事長林中認爲,合作發展的模式既能讓旭輝撬動更多的優質資源,形成良好的品牌輸出,提升資金的投資回報率,更能與合作伙伴相互學習,互通長短,促進員工與企業的快速成長,形成房地產生態圈,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與迭代。

  合作,是用更少的資金撬動更大規模的工具。2017年新增的78個項目中,旭輝所佔的土地代價合計爲452億元,照此粗略測算,平均每個地塊爲5.8億元。

  不過,2014–2017年以來,旭輝合作項目權益佔比小於50%的項目數呈現逐年增加,分別爲4個、18個、24個和32個。

  “合作固然可以達到優勢互補,降低市場風險,積累新城市項目操盤經驗,但權益不是100%的項目佔比過大,會影響到權益銷售金額的排名,畢竟權益銷售金額更能反映一家房企的實力。”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報告認爲。

  在旭輝2017年年報中列舉的53個主要項目中,權益佔比爲100%的項目有11個,集中在商業和辦公性質項目上。在合肥,旭輝所佔的權益整體呈現較低,除了合肥北辰旭輝鉑悅廬州府和合肥旭輝陶衝湖別院權益佔比50%之外,其他的項目均低於30%,權益佔比最小爲合肥旭輝西子曼城,僅爲15.2%。

  管理層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情況,在早前的2017年業績發佈會上,總裁林峯對時代週報在內的媒體表示,接下來會增加權益上的佔比。

  值得一提的是,旭輝銷售的增長,並未帶來與之匹配的淨利潤增長。2014–2017年,旭輝的營收從161.8億元、182.3億元、222.2億元增加到318.2億元,但其淨利潤僅從18.61億元、20.95億元、28.24億元增加到40.82億元。同一期間,旭輝的毛利率從25.9%、24.1%、25.4%到29.7%,連續四年處於30%以下。

  從利潤情況看,旭輝2014–2017年間,扣除表外項目後近利潤從34.44億元到79.35億元,複合增長率爲32%;遠低於未扣除表外項目業績前的45%複合增長率。

  “旭輝表外項目往往是前期投入較大,且開發週期較長的項目。旭輝通常選擇在投入初期持有少量股權,將其放在表外,待項目培育成熟後再通過增持股份的方式轉入表內,美化財務報表。”同策研究報告如是指出。

  同時,同策報告認爲,2015年原先的表外項目開始貢獻利潤,旭輝開始增持表外項目股份,將部分項目由表外轉入表內,增加了股權公平值收益及業務收益,從而起到美化報表的效果。

  這樣的模式能否延續尚未可知。從目前來看權益拿地成本在2017年已經達到了7661元/平方米,與此同時,銷售均價卻從2016年的18175元/平方米降到了2017年的16530元/平方米。成本的上升,售價的下降,或將影響對未來利潤的表現。

  此外,在旭輝的資產構成中,股東應占的保留利潤的部分也正在逐年提高,2014–2017年,該數值從78.1億元上升至了157.1億元。這意味着在旭輝的淨資產構成中,靠利潤累積而成,而非用現金股利分紅。

  失去一線大本營的優勢

  “逆週期”拿地是旭輝的擴張法則。

  對此,旭輝總裁林峯此前解釋稱:“拿地上,內部紀律是做到不錯不漏不貴。當然,踏空不會死,套牢一定是要命的。”

  2016年和2017年當一二線市場嚴峻時,旭輝開始向上海周邊比如嘉興、崑山、湖州等地進行擴散。而在大本營上海僅獲取兩幅土地。

  這伴隨着旭輝戰線的下沉,按照時代週報記者的瞭解,旭輝已經設計了“大平臺+小集團+項目集羣”的三級模式。公司認爲,這樣高效的組織結構可以滿足規模和效率之間的平衡。

  從目前來看,旭輝在一線城市的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在銷售佔比中,2014–2017年,一線城市佔合同銷售金額分別爲43.9%、39.5%、35.8%直至14.8%。

  根據財報,在2016年旭輝上海區域還是內部首個過百億的城市。102億元的銷售業績佔據集團整體銷售額的19.2%。不過在2017年則只有9.9%的佔比。

  二三線城市中的杭州、合肥、蘇州逐漸成爲旭輝的糧倉。2017年,二線城市的銷售金額佔到了82.2%,堪稱佔據絕對比重。

  “一線都市圈,二線、強三四線都要全面佈局。”林中此前解釋聲稱,旭輝的策略就是先一二線,再實施省域化城市佈局。

  另據瞭解,2018年,旭輝至少會投入700億元拿地資金增加土地儲備、擴大全國佈局。據林峯此前的介紹,在2018年,旭輝的投資重點是擴土儲、增權益、調結構、拓縱深。

  旭輝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全國縱深市場佈局,爲公司帶來更多城市輪動的投資機會。

  不過從截至今年5月的銷售來看,旭輝目前尚未呈現爆發的態勢。

  前五月,旭輝未經統計數據顯示總計只有508.3億元,與年初提出的1400億元目標還有差距。對此,旭輝相關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通常下半年會集中些,不排除會在單月裏有銷售上的爆發,該人士強調,今年1400億元的目標一定完成。

  截至2017年財年,旭輝已經有5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總貨值達7000億元。旭輝認爲,基本能夠滿足公司在未來三年裏增長的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