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土匪的活動方式及對抗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批特務武裝的基本特點和主要成分是:以國民黨中統、軍統特務,反動軍官爲領導,以慣匪、國民黨殘餘部隊和散兵遊勇爲骨幹,以地主惡霸、封建勢力、幫會團體爲靠山,並以一部分被脅迫、受矇蔽的落後羣衆作掩護的一種武裝反革命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解放軍採用了多種多樣新的戰略戰術,在很短的時間裏取得了巨大的剿匪戰績,全國大規模的剿匪肅特鬥爭,到1953年底基本結束,全國共殲滅土匪261.59萬餘人,其中西北區9.09萬人,西南區116萬餘人,中南區115萬餘人,華東區24.6萬餘人,華北區2.9萬人。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關於新解放區土地改革和徵收公糧的指示》在新區土地改革計劃的初步安排中,反覆強調了“準備工作及羣衆的覺悟與組織”這三項條件。很明顯,這三項條件就是1948年5月25日中央指示中強調的要進行土地改革的三項必須條件,即:第一,當地一切敵人武裝力量已經全部消滅,環境已經安定,而非動盪不定的游擊區域。第二,當地基本羣衆(僱農、貧農、中農)的絕對大多數已經有了分配土地的要求,而不只是少數人有此要求。第三,黨的工作幹部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確能掌握當地的土地改革工作,而非聽任羣衆的自發活動。“準備工作”就是“第一”條,“羣衆的覺悟”就是“第二”條,“組織”就是“第三”條。1948年的情形是:如果某一地區,在上述三個條件中,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即不應被列入當年土地改革的範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建立,全國大陸已基本解放,爲什麼《關於新解放區土地改革和徵收公糧的指示》依然延續了1948年5月25日中央指示精神呢?這是由華東、華南、西北、西南等新區形勢的特殊性所決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是社會秩序混亂,環境很不安定。人民解放軍向全國舉行大進軍過程中,國民黨殘餘軍隊在紛紛被殲的同時,國民黨卻有計劃地留置下大量的土匪、特務武裝,他們在美蔣反動派支持下,負隅頑抗,進行各種破壞活動,妄圖東山再起。在全國解放前夕,國民政府行政院長閻錫山就提出所謂“戰時施政方針”,即“實行軍政配合,加強省縣職權、發展民衆武裝,進行敵後遊擊,貫徹總體戰”。他的所謂“民衆武裝”就是政治土匪;所謂“敵後遊擊”就是在解放區進行騷擾破壞;所謂“軍政配合”,“貫徹總體戰”,就是要使這種特務性的土匪武裝與殘留的地方反動政權及各種反動勢力勾結起來,進行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在西南地區解放前夕,蔣介石親自在成都陸軍軍官學校和貴陽市創辦“遊擊幹部研究班”,專門培訓土匪、特務武裝的領導骨幹,共達4700餘人。後來這些人祕密潛往各地,積極網羅骨幹,建立土匪、特務武裝組織,企圖扼殺和顛覆人民民主政權。他們趁新解放區社會秩序尚未安定之際,勾結惡霸地主,蒐羅散兵遊勇、地痞流氓,利用反動會道門,發展反動組織,採取土匪游擊戰爭的方式,煽動了一部分落後分子,和人民政府作鬥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批反動殘餘數量較大,活動猖獗。據1950年初的不完全統計,經過1949年的剿匪鬥爭以後,全國仍有土匪武裝100萬人以上。其中,華東區5.9萬多人,中南區28.8萬多人,西北區4.2萬多人,西南區65.5萬多人,華北區2萬多人。尤以浙江、福建、湖南、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甘肅、青海等新解放區最爲嚴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土匪的活動方式及對抗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批特務武裝的基本特點和主要成分是:以國民黨中統、軍統特務,反動軍官爲領導,以慣匪、國民黨殘餘部隊和散兵遊勇爲骨幹,以地主惡霸、封建勢力、幫會團體爲靠山,並以一部分被脅迫、受矇蔽的落後羣衆作掩護的一種武裝反革命集團。土匪的組織成分大體可分爲四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政治土匪。這類土匪中,一部分是國民黨的潰散部隊和有計劃留置下來,進行破壞的特務組織;另一部分是國民黨的地方武裝,其中包括僞專員、縣長和鄉、保、甲長掌握的武裝。他們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直接或間接操縱、指揮下,專以破壞人民民主專政和各項建設事業爲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慣匪,即所謂職業土匪,也稱經濟性土匪,往往是爲生計鋌而走險、落草爲匪者。他們或以搶劫爲生,或爲報私仇,多無政治目的,而容易被特務所誘惑利用,活動比較狡猾,有較長期的東搶西劫的經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遊雜武裝。這種武裝成分複雜,多爲國民黨的散兵遊勇、兵痞、流氓、慣匪之類,態度遊移不定,多爲生活所迫被特務收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封建土匪,即利用封建迷信團體以及被脅迫、欺騙來的貧民,獨霸一方或佔山爲王者,這類土匪的特點,是思想頑固,具有濃厚的地域性,有很深的社會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武裝匪特無惡不作,對社會的危害性極大。他們破壞的重點和採取的較普遍的活動方式及對抗手段是:(一)破壞新生的人民基層政權,殺害基層革命幹部和積極分子,封鎖或佔領一些小城鎮,控制農村。僅在1950年頭3個月內,廣東、廣西地區的基層人民政權機關遭受土匪襲擊就有170餘次,有68個鄉政權被摧毀。福建省的東山、明溪、泰寧、光澤、建寧、永安、清流、屏南,安徽省的立煌(今金寨),雲南省新平、易門、牟定,貴州省的正安、道真、沿河、雷山等37個縣城曾一度被土匪佔領。安徽大別山區的14個縣,基本上被土匪武裝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破壞城鄉交通,搶劫運輸物資。僅在1950年初的一個月內,蓉雅、川湘兩公路的橋樑全部被土匪破壞,成渝、渝築兩路的運輸車輛也時遭土匪襲擊,人民物資財富受到嚴重損失,並造成交通中斷,致使成都、重慶等城市的糧食供應一度出現困難。華東地區解放初期,上海至南京、浙江至江西的鐵路也時常遭受土匪的破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殺害羣衆和地方黨政幹部,綁架勒索,姦淫婦女,擾亂社會秩序。1950年1月,華東蘇南地區被匪襲擊鄉、區、縣人民政府時,有120多名幹部被殺害。雲南、貴州地區先後有數千名幹部被土匪殺害。廣東地區,1950年春,人民政府機關遭土匪襲擊近百次,有2個縣城、6個區政府被圍攻,86個鄉政權被摧毀。四川內江縣,1950年2月,土匪襲擊了5個區政府,打死幹部10多人,抓走工作人員38人,輪姦了10名女幹部。土匪還搶劫羣衆財物,致使無數羣衆傾家蕩產,僅四川遂寧、資中兩縣,就有上萬名羣衆流離失所。匪特還放火投毒,四川儀隴縣一次土匪投毒,竟使3800人中毒。湖南邵陽的陳光中匪首,親手殺過200多人,姦淫婦女400多人,使“丁男不敢耕於野,婦女不敢織於室,老弱死於溝壑,壯者散於四方”。張平及其股匪,曾殺害過3000多名無辜百姓;殺人魔王龍雲飛更是兇惡殘暴,手段毒辣:挖眼睛,破肚子,活剝人皮,無所不用其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騷擾與阻止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行動,襲擊、抓捕或殺戮解放軍零星外出人員。湖南石門大匪首侯宗漢,在解放軍解放石門時,曾立下“見解放軍不跑者殺,爲解放軍送信送糧者殺”等“十殺”禁條。1950年初,僅寧夏軍區部隊遭匪特襲擊即達26次,人員傷亡170餘名。一個司務長途經四川灌縣竹瓦時,被匪徒抓去活活煮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五)製造謠言,欺騙羣衆,發展武裝,組織暴亂。廣西解放後,土匪活動非常猖狂,在許多地區曾一度煽起全面性的暴亂。甘肅、青海、陝西、寧夏、新疆等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土匪利用民族隔閡及反動會道門,煽動和組織了大規模地區性暴亂。四川、西康地區的土匪,也曾煽起反革命暴亂。同時,華東地區的海上匪情也十分嚴重。據統計,1950年5月,浙江、福建海域和長江口外,有海匪1萬多人,盤踞在靠近大陸的40多個島嶼上,搶漁船,抓漁民,不斷進行破壞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也不能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匪患肆虐使社會秩序混亂,環境很不安定。此時,新區廣大農村的基層政權尚來不及改造,許多地方仍被地主階級操縱控制。在土匪橫行的地區,地主階級當權派與土匪有或明或暗的勾結,土匪依靠惡霸地主作掩護,惡霸地主則利用土匪當爪牙、打手,作爲統治農民的工具。在邊遠山區,惡霸地主與土匪公開勾結,與人民和新生政權爲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解放區的面積遼闊,遠遠超過原來的老解放區。從老解放區抽調幹部到新解放區,不僅數量有限,而且對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歷史情況比較生疏,需要有一個調查研究,熟悉情況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國民黨政府的長期反動統治和欺騙宣傳,廣大羣衆對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懼心理。加上農村社會環境不安定,農村基層政權尚未改造,他們尚處於被統治無權地位,還不敢起來爲改變自己的地位,擺脫封建統治而鬥爭,更談不上具有爲了獲得土地、沒收和分配地主階級的土地、消滅封建的土地制度而鬥爭的階級覺悟。要把新解放區的廣大農民組織起來,必須要培養當地的農民幹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都需要一段認真的準備、發動過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首先要使社會秩序穩定,生活環境安寧。這就要求全黨把有步驟地展開清剿土匪和反對惡霸即地主階級當權派的鬥爭放在首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的確,遍地氾濫的匪患,嚴重威脅着新生政權。不剿滅他們,國無寧日,民無寧日,當然更不可能順利進行土地改革。匪情就是命令,張開天羅地網,剿滅他們,一個也不能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解放軍長期是以游擊戰爭來反對佔統治地位的國民黨軍,這時卻要對付進行遊擊活動的國民黨殘匪,在作戰中遇到了許多新的問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對於剿匪鬥爭高度重視,指示解放軍在與這些惡匪的作戰中,要繼續運用人民戰爭和游擊戰的戰略戰術,並根據匪特的新情況新特點,對剿匪的基本方針和戰略戰術作了明確指示。制定了軍事打擊、政治爭取、發動羣衆三者緊密結合的方針:在匪情嚴重的地區,以軍事打擊爲主,政治爭取爲輔,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在一般情況下,則以政治爭取爲主,軍事打擊爲輔。同時充分發動羣衆、建立政權、加強地方武裝、進行民主改革等項工作結合進行,以求從根本上消除匪特生存活動的條件。規定了對匪特鬥爭的政策: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等一系列政策,以此達到爭取多數,打擊少數,利用矛盾,各個擊破,徹底消除匪特之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b2ae607f16544c99a99fee46e2c017e\"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85\" alt=\"建國初匪情揭祕:大別山區14個縣被土匪控制\"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遵照上述指示,在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地區,從1949年下半年開始至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抽調了共大約10個兵團部、41個軍部、144個師、2個旅另20個團和海軍一部等主力部隊,約150萬人的兵力,執行剿匪和工作隊的任務。在地方黨委一元化領導下,在地方武裝、民兵(民兵參加剿匪鬥爭185萬餘人,參加戰鬥萬餘次)和廣大人民羣衆的密切協助下,結合建立人民政權、土地改革、減租退押、鎮反清霸、抗美援朝等中心工作,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大規模的剿匪肅特鬥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個剿匪過程,大體分爲3個階段:第一,軍事進剿。主要是集中優勢兵力,選擇匪情嚴重的地區,採取奔襲、合圍、追擊等軍事行動,給匪以殲滅性打擊,使其失去集中活動的能力。第二,分兵駐剿。大股土匪被殲滅和擊潰後,小股土匪因懾於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不敢公開對抗,乃縮小目標,分散活動,避開解放軍的鋒芒,保存實力。有的竄入各省邊遠的山區;有的流入少數民族地區,利用深山密林、雲崖隧洞等條件,與解放軍繼續頑抗;也有的重整旗鼓組織暴亂。針對上述匪情,解放軍採取分區駐剿、分片包乾的辦法,使分散的土匪無法集中,並發動羣衆,依靠羣衆,深入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進一步消滅分散活動的匪特。第三,清除潛散匪特。結合農村的土地改革、減租減息、建立革命政權等項中心工作,深入發動羣衆,清除潛入深山密林,藏入地溝,逃往鄰省、鄰縣隱伏、隱蔽的匪特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解放軍採用了多種多樣新的戰略戰術,在很短的時間裏取得了巨大的剿匪戰績,全國大規模的剿匪肅特鬥爭,到1953年底基本結束,全國共殲滅土匪261.59萬餘人,其中西北區9.09萬人,西南區116萬餘人,中南區115萬餘人,華東區24.6萬餘人,華北區2.9萬人。這樣,不僅消滅了國民黨殘餘武裝特務土匪,同時清除了歷史上長期以來危害人民的慣匪,從而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1161331424302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