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國——邊關紀行】守護國境線的北疆衛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邊陲,與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這裏不僅有陸地國境線,更有水上國境線,數千個界碑分佈其上,一代代北疆衛士穿行在各個界碑之間,他們用青春甚至生命捍衛着國土的完整,被譽爲草原胸懷、胡楊意志、駱駝品格和戰馬雄風,今天的國慶系列報道《國旗升起的地方是祖國——邊關紀行》,就讓我們走近他們。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我國北部邊陲,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達4200公里,在這裏林海雪原與大漠戈壁交相輝映,一座座要塞古蹟記錄了金戈鐵馬的歲月。

在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額濟納旗,有一個叫甜水井的地方,1962年,因爲一支30人的執勤分隊在這裏打出了一口水井,從此祖國版圖上多了一個甜水井的地名。

陸軍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原指導員 朱愛軍:打出的那個水,官兵們喝完之後是苦澀難嚥,當時連駱駝都不喝,但是官兵們爲了不讓親人,不讓祖國擔心,不讓人民擔心,也爲了自己留一個念想,就把這口井叫做甜水井。

渴飲孤獨當美酒,笑聽風沙做壯歌,這種樂觀的情懷一直激勵着一代代戍邊官兵在這裏堅守紮根。

這個雖然名叫甜水井,但是它的井水並不甜,這只是當年官兵們對這裏的美好願景,因爲乾旱少雨這裏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7毫米,但是年蒸發量卻高達3700毫米,隨着地下水位的連年下降,爲了尋找水源,連隊營房也經歷了四次搬遷。

連隊在新的水源地建起了新的營房,但水依舊苦澀難嚥。從水井裏打上來的水,雖然看起來清澈,但鐵錳礦物質的含量多達11種,每升水重金屬的總重量高達5390毫克,超過飲用水標準的十倍。2014年部隊專家研製出一套特種設備,經過七道嚴格的過濾淨化處理後,現在官兵們能夠喝上純淨的甜水。

如今的清河口連隊位於巴丹吉林大漠腹地,雖然周邊方圓百公里內無地表水和可飲用地下水,但是隨着國家的投入和科技的發展,連隊打出的苦澀的井水經過淨化可以直接飲用,營房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就連一線哨所在今年也有了第一口井,生活用水得到根本解決。

陸軍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哨長 張在迎:這邊的井主要是找水,地下水層特別少,打到了150多米才找到水層。我們採取多次少抽,一天抽水大概能抽到一噸,一噸水供我們日常洗衣服、做飯,洗澡是夠用的,比以前方便很多。

在清河口,水對於官兵來講不僅是生命之源,更是傳承的血脈。在距離哨所不到8公里的巡邏路上,一處墓碑向着哨所的方向,靜靜地矗立,在茫茫戈壁顯得格外醒目。

巡邏官兵每次經過這裏,都要看望這位老班長張良,爲老班長敬上一壺水。

陸軍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原指導員 朱愛軍:當時地面溫度突然一下上升到五六十度,天氣非常炎熱,當時有一名戰友中暑了,張良把自己僅剩的半壺救命水給了那個戰友,他自己最後因爲乾渴難耐犧牲在邊境線上。

這一天是2002年5月14日,也是張良參軍入伍的第153天,19歲的張良用生命詮釋了戍邊軍人的責任和擔當。

陸軍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原指導員 朱愛軍:他把自己的配槍埋在沙窩子裏面,把自己的紅背心撕成條塊系在梭梭樹上面,便於找槍,他這種讓水護槍,不怕犧牲,紮根邊防的這種愛國情懷戍邊品質值得我們邊防官兵學習。

當年張良沒有走完的巡邏路,現在已經全線通車,沿着170多公里邊防公路,連隊官兵可以晝夜展開執勤。

這裏夏季酷熱,地表溫度最高超過70℃,走在戈壁灘上能把膠鞋底燙破,全年7級以上大風260多天,最大風力超過陸地上罕見的12級。因爲環境太惡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這樣的荒漠戈壁,連一隻鳥都不願停留。然而,一批批優秀的年輕軍人沒有一絲遲疑半分猶豫,在這裏駐守了半個多世紀。

陸軍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連長 秦文洋:我覺得邊防軍人的崇高、受尊敬就在於他的默默無聞,一直把心靜下來紮在這兒,就像駱駝一樣,就像胡楊根一樣深深的紮在這片土地上。

從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500界碑出發,沿着八千里邊防線一路向東,穿過巴丹吉林大沙漠、翻越陰山,踏過呼倫貝爾草原,來到原始森林大興安嶺,新建不久的恩和哈達哨所矗立在密林深處。

陸軍某邊防旅恩和哈達哨所哨長 王少華:恩和哈達在中國版圖上,位於雞冠頂端,地處大興安嶺深處,漢語譯爲太平岩石,我感覺我們就像這岩石一樣,戍好邊站好崗。

從哨所向下瞭望,中國的恩和哈達河、俄羅斯的石勒喀河以及兩國的界河額爾古納河在此匯聚而成黑龍江。界河就是兩國的天然屏障,冬季闖冰道,到了夏季就乘艇巡邏。

陸軍某邊防旅艇組艇長 劉長旺:從我們小的噴水艇到現在的氣墊船,更新換代已經達到四次,性能和舒適度越來越好。

額爾古納河長達近千公里,數十個哨所分佈在界河之上,劉長旺駕駛巡邏艇累計航行20萬餘公里,熟悉掌握轄區內的航道情況,練就了全管段全天候航行能力,被譽爲"界河上的活航標"。

陸軍某邊防旅艇組艇長 劉長旺:兩個中隊上游和下游換防的時候,由於這一調整一換,對河道不是太熟悉,淺灘比較多,所以造成有時候船艇擱淺,正常的航行兩天的時間,結果航行了七天。對我可以說是刺激比較大,作爲我們軍人的話,應該是很好地把手中的裝備用好,把管段熟悉好,才能保障好執勤巡邏。

一艘艘巡邏艇就是界河上一座座流動的哨所。中俄雙方以額爾古納河中心線劃定邊界,水流的方向就是國境線的走向,界河兩側豎立的紅白界標,指引着巡邏艇的航路。

陸軍某邊防旅艇組艇長 趙飛:這個就是我們航行中的一個導標,導標的作用就是指示我們航行的方向,它這個面是有方向的,你就正對着它,然後我們的船首和這兩個標對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我們就照着這條直線航行。

陸軍某邊防旅營長 石涵:我們巡邏主要任務是沿着中俄界河在我們管段內實施巡邏,重點是掌握我們當面的一些動態情況,鐵絲網、界碑,邊境設施的檢查維護,以及打擊在界河上從事非法作業的人員。

航行兩個小時後,恩和哈達艇組與上游的伊木河艇組在預定的河段完成會哨。哨所之間的會哨可以加強對全線的掌控。

劉長旺說,隨着額爾古納河每年水情的不斷變化,也意味着國境線的變化,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國土的流失,每次巡邏,官兵們都會認真勘察。

陸軍某邊防旅艇組艇長 劉長旺:界碑有沒有損壞、其他的島嶼有沒有水土流失,我們作爲軍人的使命,就是守衛國家的每一寸土地,不讓每一寸土地流失,這就是我們軍人應有的職責、應有的使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