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Z3on99VEhuU\"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675\" alt=\"從單點到體系化課程,天天學農如何滿足近3億種植戶的學習需求\" inline=\"0\"\u003E\u003Ch5\u003E錄製課程的農業專家\u003C\u002Fh5\u003E\u003Cp\u003E據悉,天天學農主要通過主動挖掘、開放專家入駐平臺、用戶推薦三種渠道豐富專家用戶資源,並通過包括專業度、實戰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在內的十幾項標準考覈專家是否適合在平臺內開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天天學農最開始並沒有以成體系的形式做課程內容,趙廣解釋說,“農業領域的知識點太多了”,再加上農業知識的強實操性的特點,起初天天學農聚焦在如何幫助用戶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上,諸如哪些病蟲害難防治此類針對性的內容。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Z3oHGTI2At4\" img_width=\"1388\" img_height=\"597\" alt=\"從單點到體系化課程,天天學農如何滿足近3億種植戶的學習需求\"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芥末堆那子 7月14日報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學習是件很反人性的事情,農民也不是很愛學習。”天天學農創始人趙廣採訪中反覆強調一個觀點,農民學習應該被當作職業教育來看待。經濟學家厲以寧在談及農村改革時曾表示,“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把農民教育看成與K12、早幼教、少兒英語等同的教育賽道時,我們勢必要回答幾個問題:用戶是誰?學習內容和習慣是什麼?農業教育的下沉市場怎麼做?這也是天天學農成立以來試圖解決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迭代課程內容,從單點到體系化\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距離上一次天天學農大規模曝光已經過去一年了,趙廣告訴芥末堆,在這一年時間裏,天天學農在內容上的最大變化就是內容品類更爲豐富。“去年,課程可能更偏向於單個知識點,今年,我們開始做一些體系化的課程內容規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悉,天天學農目前生產類的課程體系會按照品種、物候期、病蟲害防治、營養施肥、建園規劃等不同維度劃分,上線總課程達15000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所以天天學農最開始並沒有以成體系的形式做課程內容,趙廣解釋說,“農業領域的知識點太多了”,再加上農業知識的強實操性的特點,起初天天學農聚焦在如何幫助用戶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上,諸如哪些病蟲害難防治此類針對性的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農業知識體系複雜之外,趙廣認爲,不同農戶之間的學習需求存在巨大差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例如,物候期。趙廣介紹,每種作物的生長、發育、活動等不同的物候期所需要技術是不一樣的。據悉,目前天天學農會提前一個物候期推出下一階段的農業類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種植戶的經驗也是影響學習需求的因素。種植果齡長的種植戶有能力明確自己的學習內容,但果齡教短的種植需要成體系化的課程指導。趙廣坦言,去年天天學農並沒有在這方面做特別地劃分,導致部分課程用戶反饋不同。有用戶反饋課程還不錯,但有用戶反饋課程內容太簡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技相關內容是天天學農課程的主要內容,佔比80%以上。除了農技類課程之外,天天學農也會爲農場主、營銷類人員提供管理、營銷方面的內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較所有用戶都關心的農技類課程,管理和營銷類的課程則是面向營銷策劃人員、經銷商、供應商等下游的從業人員。趙廣介紹說,千畝以上的種植戶還比較關心如何進行果園管理更爲高效,果園工人如何管理農資等管理類的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電商渠道的不斷發展,再加上農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如何進行農產品的包裝,如何做品牌管理等營銷類的需求也悄然興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幾種作物到如今超十餘種作物的課程內容,背後需要有強大的專家內容團隊的支持。這也是趙廣認爲天天學農現階段的壁壘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IZ3on99VEhuU\"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675\" alt=\"從單點到體系化課程,天天學農如何滿足近3億種植戶的學習需求\" inline=\"0\"\u003E\u003Ch5\u003E錄製課程的農業專家\u003C\u002Fh5\u003E\u003Cp\u003E據悉,天天學農主要通過主動挖掘、開放專家入駐平臺、用戶推薦三種渠道豐富專家用戶資源,並通過包括專業度、實戰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在內的十幾項標準考覈專家是否適合在平臺內開課。“一旦簽約就是獨家資源。”趙廣補充說。目前專家團隊近600位、合作和入駐機構達130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天學農也會與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農業類大學合作開發課程。例如,與中國農業大學開發農藥經營許可認證相關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如何觸及更大範圍的農民用戶\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創業初期,趙廣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是農民會用這類平臺嗎?圍繞農民的學習需求,付費意願等問題都是大家對這塊早期市場存疑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廣認爲,如今這代農民與他們父輩上一代農民有本質的區別。當代農民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後,在享受着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中長大。年輕時大多外出打工,對新信息、新技術的理解和吸收、運用能力相對較強,與上一代相比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比較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學習需求但並不代表有付費意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也在不斷試探農民付費的上線,”趙廣告訴芥末堆。天天學農創始合夥人譚澤鑫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天天學農早期一直嘗試1塊、19.9塊、29.9塊、39.9塊等不同價位的單項課程售價。目前已經確定了VIP常規的盈利模式。此前天天學農VIP銷售模式是以作物爲分類標準,隨着作物品類的豐富,銷售模式改爲按年計費,每年一千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天天學農還不斷嘗試高客單價產品。今年3月,天天學農在廣西開了一場全國百香果峯會,該峯會門票爲6000塊錢。峯會課程達五天,最終報名人數幾十人。今年6月,天天學農還舉辦日本海外遊學的活動,收費三萬多元。趙廣對上述兩個活動的結果都十分滿意,並認爲這證明了農民的付費能力還是比較強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觸及到這部分的付費用戶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悉,目前天天學農用戶約爲100多萬,預計今年年底將達到500萬用戶量。如何實現用戶量近五倍的增長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廣回答說,第一階段主要以線下活動拉新爲主,積累種子用戶;第二階段,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基於成體系化的課程內容做用戶裂變。\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背後是中國農業產業的升級\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從去年開始,以天天學農、農世界、新農寶爲代表的主打農業知識付費開始興起,受到資本的關注。歸根到底,趙廣認爲這與中國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民職業教育缺失有很大的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廣告訴芥末堆,中國農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49年之前,中國農業呈現集約化種植的特點,土地全部集中在地主手中;1949年之後,中國農業進入小農經濟的時代,“打土豪分田地”讓農民都有土地;再到改革開放以後,隨着農村人口開始進城務工,農村人口減少,大量土地被荒廢。2010年,國家推出土地流轉政策,該項政策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末,全國規模農業經營戶398萬戶;農業經營單位204萬個,農業經營單位數量較十年前增長417.4%。\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時,農民從一個C端變成了小B端。”趙廣認爲,隨着農業經濟形態的變化,農民的經營思路也發生了變化。當個體農戶變成規模農業經營戶時,農民是帶着商業思維去做種植的事情,農業生產不再強調自給自足,而開始注重經濟效應。如何提高產量,提高收入的農民基本訴求被激發和顯現,不再聽天由命地種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業類知識付費的需求被激發出來,隨着農業學習意識的不斷覺醒,農業類知識付費將不斷擴大。在一次演講中,譚澤鑫提到,“農業下沉生意的核心是20.3億畝的可耕地面積,農業賽道面向的是7萬億的市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趙廣也坦言,入局的玩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蓋全國2.6億種植戶,前期需要抓住有明顯需求的種植戶,例如經濟作物種植戶。“但要相信中國農業的職業化的未來,以及農民人羣正在發生變化。”趙廣補充道。\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145102430213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