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濟源市堅持把思政課作爲關鍵課程,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教師主力軍的作用,堅持抓黨建引領、抓隊伍建設、抓課程實施、抓活動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抓課堂:讓主渠道作用凸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清明節前夕,濟源市濟水一中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以班級之名,致敬英雄’——歡迎濟源籍志願軍烈士周少武回家”。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敵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顆毒牙,插入我們志願軍陣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篇課文介紹的是哪位人物嗎?”“邱少雲。”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是河南省濟源市黃河路小學“紅色文化進課堂”的一幕。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該校22名黨員教師走進課堂,在全校掀起“紅色文化進課堂”活動熱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濟源市堅持把思政課作爲關鍵課程,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教師主力軍的作用,堅持抓黨建引領、抓隊伍建設、抓課程實施、抓活動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抓課堂:讓主渠道作用凸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清明節前夕,濟源市濟水一中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以班級之名,致敬英雄’——歡迎濟源籍志願軍烈士周少武回家”。1951年,年僅19歲的周少武在朝鮮戰場犧牲,從此長眠異國……課堂上,教師孔寶琴組織50多名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直播視頻,並展開熱烈討論。“觀看周少武烈士的事蹟,感觸很深,英雄原來就在我們身邊,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有很大幫助。”該校學生李子木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活就是思政課最好的教材,思政課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讓校園內外、國際國內、大事小情、國事家事天下事都能走進思政課堂,來補足學生的精神之鈣,爲孩子成長勾勒好底色。”濟水一中思政課教師馬小燕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抓課程實施,提高思政教學質量是濟源市將課堂作爲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主要做法。爲抓好思政課教學,該市加強以專兼職教研員、優秀骨幹教師爲核心的學科教研團隊建設,落實“訂單教研”“送課下鄉”等,堅持每月一期學科研修活動,以教研促教學。同時,還採取同課異構、名師示範課等形式提高課堂質量;結合中小學課程建設,將思政教育融入所有學科教學,融入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學,融入中小學研學實踐和校本課程,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思政教育體系,促進思政課程顯性教育與課程思政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抓隊伍:讓思政教育根基更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濟源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爲提高育人質量的根本性工作,實施了“中小學教師素養提升工程”,從2018年起持續推進,通過師德築基、書房計劃、課程實施能力提升、科研助力、平臺建設等五項舉措,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政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紀芳是濟源市玉川路小學主抓業務的副校長,也是該校的思政課教師。在教“大自然禮物的來源”時,李紀芳給班級每個小組發放了一些大米,讓學生講述大米是怎麼來的,讓學生體會到農民春耕秋收、辛勤勞作的不易,進而懂得感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玉川路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人人都要上思政課。班子成員中李紀芳、李建偉作爲思政課專職教師,用實際行動引領全校思政課教師上好思政課;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校辦學理念爲學生上兩節思政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抓黨建引領是強化思政教育的保障。去年,濟源市委成立了教育黨工委,全市160所中小學黨組織實現了“歸口”管理。全市教育系統啓動“黨建強基三年行動計劃”,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創建學校黨建示範點,全面提升學校黨建水平。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注重選拔黨性強、懂教育、會管理、善於做思政工作的優秀黨員幹部擔任書記,目前有27所學校實現了書記、校長“一肩挑”,學校思政工作進一步加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抓活動:讓思政教育走心見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左手攏住麥稈,右手握緊鐮刀,像這樣順着麥稈底部往後斜着使勁一鉤……”今年麥收季節,在濟源市大峪鎮林仙村一塊麥田裏,濟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趙小文給30餘名學生講解割麥技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從沒割過麥子。鐮刀放在麥稈上的高度,一手攬住幾行麥子等,這些竟然都是有講究的。割麥子原來不僅是體力活,還是技術活。”第一次用鐮刀割麥子的學生翟冰濤感慨萬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勞動是最好的德育,我們要注重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勞動教育元素,上好勞動教育這堂思政課。”趙小文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背行囊,緊衣裳,路人莫笑少年狂。穿集市,過溝壑,一腔豪情,不畏遠方。”參加完研學旅行活動,濟水一中八(14)班學生李子淳即興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近日,該校1500名師生參加了研學旅行。學生徒步到王屋山地質博物館參觀,到王屋山紅色教育基地進行拓展訓練,在愚公故居重溫入團入隊誓詞,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力量,歷時兩天一夜的活動,爲學生打造了終身難忘的校外思政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濟源是全國研學旅行教育示範區,濟水一中是研學旅行試點校,也是全省研學旅行實驗學校,從2012年至今該校已舉辦了八屆“綠色·和諧·勵志”研學旅行。“讓學生立足課堂、走出課堂,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校長慎玉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峪鎮第三小學常年堅持將思政課拓展爲“品德實踐課”,安排學生到美麗鄉村大課堂中上,一個月集中開展一次。“通過品德實踐課,把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我們也從中找到思政課的創新途徑。”校長陳謝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濟源市實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把主題教育活動作爲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學校每週一舉行“國旗下講話”“大課間集訓”,每週開展3次“主題班(隊)會教育”,每月舉辦一次“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系列主題教育,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爲學生打好底色,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深厚情感。爲此,該市被河南省委宣傳部命名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範點”,榮獲“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本報記者 李見新 通訊員 賀欣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教育報》2019年07月26日第1版\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95665988162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