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調查發現,由於高校企業改革涉及面較大且改革事項冗雜,目前對於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改革內容上,多聚集在降低高校持股比例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記者致電華工科技、天喻信息,兩家公司均表示,控股股東減持系自身資金需求,與高校體制改革無關。

"\u003Cp\u003E校企改革正在提速。進入7月,浙大網新、衆合科技、山大華特、博雲新材等公司實控權相繼發生變動。上述變化源自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政策要求。目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校企改革已獲實質性進展,且近期步伐顯著加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調查發現,本輪校企改革內容主要爲“關、停、並、轉、留”,而上市公司的改革方式大多屬於“轉讓”。結合教育部文件和高校細則可推斷,在2019年內,所有先行試點的高校企業均要完成改革。這也解釋了爲何自2019年以來,高校繫上市公司集中公告校方平臺減持或實控人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高校繫上市公司已不足30家,涉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總市值約3000億元,總資產近4000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高校企業改革涉及面較大且改革事項冗雜,故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改革多聚集在降低高校的持股比例上。若未來改革不從企業內部治理上推動,股東利益、經營團隊向誰負責等系列問題就會陸續浮出水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高校系加緊梳理持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多家校企漸次開展行動。在落實高校企業改革方面,浙江大學選擇以解除一致行動人而非減持方式,放棄實控人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8日,浙大網新控股股東網新集團的股東——網新資本、乾鵬科技、圖靈計算機、融順投資,以及圓正集團,確認各方間的一致行動關係解除。由此,因股權過於分散,網新集團的實控人由浙江大學變更爲無實控人,浙大網新也隨之變爲無實控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受網新集團解除一致行動人影響,浙江大學旗下另一上市公司衆合科技也將變爲“無主”狀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浙江大學的隱退似乎對上市公司影響不大。“與學校的關係無變化、公司經營管理模式未發生實質性變化。”衆合科技在最新披露的機構調研活動中強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初,上海交大旗下昂立教育也變身“無主”狀態。公司前三大股東向上交所出具說明,稱目前任一股東均無法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要影響,公司各主要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之間持股比例差異不大,相互間均保持獨立自主決策權,均無一致行動關係,均不能決定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因此董事會認爲,公司目前無控股股東和無實控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南大學旗下博雲新材則以引入“戰投”的方式,於7月15日完成實控人變更。博雲新材第一大股東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通過引入湖南興湘投資控股集團對其增資,致使上市公司實控人由中南大學變更爲湖南省國資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東大學旗下山大華特7月17日晚公告,依據財政部、教育部校屬企業體制改革政策要求,基於雙方均以軟件與信息技術、醫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爲戰略優勢產業,有着高度協同,公司實控人山東大學與山東國投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山東大學擬將其全資公司山東山大產業集團及所屬企業的股權轉讓給山東國投。該股權轉讓可能導致公司實控人發生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實控人層面的調整,不少高校繫上市公司的持股動向也在發生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2日,連續獲得卓爾系舉牌的華中數控在回覆交易所關注函時透露,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及其實控人華中科技大學未來12個月暫無增持華中數控股票的計劃,且其正在推動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相關工作,目前暫未確定華中數控的具體改革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中科技大學旗下另外兩家上市公司華工科技、天喻信息則遭校企減持。其中,華工科技7月19日晚間宣佈,控股股東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已減持201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減持計劃執行過半。此前公司於今年3月披露,武漢華中科技大產業集團爲籌集經營發展資金,預計六個月內減持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3.9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喻信息控股股東武漢華工創投的減持計劃也在進行中。截至7月9日,武漢華工創投累計減持430萬股,減持比例爲1%。其計劃自2019年4月10日至10月9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合計不超過21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爲4.88%。根據公告,上述減持計劃完成後,兩家公司的控制權並不會發生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記者致電華工科技、天喻信息,兩家公司均表示,控股股東減持系自身資金需求,與高校體制改革無關。“公司在高校企業體制改革方面現在還沒有什麼進展,因爲華中科技大學不屬於試點高校,所以具體的時間表還不確定,還要看具體的政策。”華工科技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有高校系正在增持上市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下屬*ST工新7月23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工大高總於7月1日至22日間增持公司744.23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72%,累計成交金額1895萬元,增持金額已達到增持計劃下限,增持計劃實施完畢。增持理由系其前期未能在承諾期限內全部完成增持計劃,以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改制路徑已經明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對高校所屬企業進行全面清理和規範。對高校所屬企業進行全面清理規範,理清產權和責任關係,分類實施改革工作,促進高校集中精力辦學、實現內涵式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各大高校陸續進行大範圍的改制。具體實施思路上,基本是按照2015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直屬高等學校所屬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若干意見》來執行。《意見》提出,在直屬高校企業中建立退出機制。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依法依規關、停、並、轉;對與學科建設無關、對教學科研無促進作用或長期不向高校分配利潤的企業,要儘快撤出投資;對產權鏈條過長難以監管的企業,要壓縮產權層級或退出投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各地的文件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的多方採訪來看,校企改革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關停,對沒有效益的殭屍校企、空殼校企進行清算、整頓或註銷經營牌照。第二是轉讓,主要是針對與大學教學科研無關的,或者已經孵化成熟的企業,將它們交給社會經營。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多屬此類。第三是保留,主要針對高校科技園、孵化器、設計院、出版社、後勤服務機構等,一級公司進行保留,清理的重點是下面的二級公司。第四是監管,教育部、財政部、國資委成立平臺,對保留的校企進行集中監管。原則上不再新辦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雖然各個地方的具體實施細則和時間表不太相同,但是大致程序與流程幾乎一樣,即選取部分高校作爲先行試點,然後全面推開。如今大部分學校都處在先行試點改革摸索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記者從上海一家高校獲取的改革資料爲例。所屬企業體制改革主要按照下列程序開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全面清理(2018年9月至10月)。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填寫企業基本情況表,制定企業體制改革方案。委託具備資質的中介機構,對所屬企業產權關係、資產狀況、債權債務、人員情況等進行全面清查清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制定方案(2018年10月至12月)。國資處會同相關職能部門與企業逐戶研究審覈企業體制改革方案。企業體制改革工作組祕書處彙總所有企業方案,制定學校所屬企業改革總體工作方案,報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議決後上報教育部,等待教育部和財政部批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實施改革(2019年1月至12月)。全面啓動並推進各項工作。依據批覆方案,做好資產審計、評估工作,合理確定資產價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四)總結經驗(2020年1月至6月)。完成所有改革工作,總結經驗,形成報告,報送教育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文件,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要在2018年先行試點,2020年全面推廣,2022年底前原則上完成改革。結合教育部文件和高校的細則可以推斷,在2019年內,所有先行試點的高校企業均要完成改革。這也解釋了爲何自2019年以來,高校繫上市公司集中公告校方平臺減持或實控人變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000億高校系版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高校繫上市公司資產總額近4000億元,目前總市值約3000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校辦企業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國內高校掀起校辦企業上市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高校一度走在潮頭。1993年1月5日,復旦復華(原名復華實業)登陸上交所,揭開高校校辦企業上市的大幕。同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下屬的昂立教育(原名南洋實業)上市。次年3月,同城的同濟大學旗下同濟科技亦實現上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後,哈爾濱工業大學下屬*ST工新,脫胎於東北大學的東軟集團,以及由國家教育部牽頭、36所全國著名高等院校共同發起創立的中國高科等相繼上市。目前,中國高科已爲北大系成員。2011年,北大方正集團通過受讓股權成爲中國高科控股股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世紀90年代後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大國內頂級學府後來居上。並且,在一衆高校繫上市公司中,清華系實力版圖最大,北大系次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方股份於1997年6月27日上市,爲清華系首家自主上市公司。隨後,紫光股份、誠志股份等依次上市。紫光國微、啓迪古漢、啓迪環境等則是清華系通過受讓股權入主其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清華大學整合清華旗下產業,成立了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清華控股。目前,清華控股旗下產業涵蓋科技產業、創新服務、科技金融、創意產業、在線教育等產業羣組,旗下擁有同方股份、誠志股份、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紫光學大、啓迪古漢、啓迪環境、辰安科技等8家A股公司,合計總市值超過1600億元。數據顯示,2018年,清華控股位居國內企業500強第137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大系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數爲4家,分別是北大方正集團下屬的方正證券、方正科技、中國高科,以及北大醫藥。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在“2018中國企業500強”中,方正集團位列第160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華中科技大學則爲清華、北大後,坐擁A股上市公司第三多的高校。2000年6月8日,華中科技大學下屬的華工科技上市,成爲中西部地區首家高校上市公司。2011年1月13日,華中科大旗下華中數控上市,成爲校企創業板第一股。僅3個多月後,該校旗下天喻信息亦登陸創業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校辦企業的誕生系服務於國家“產學研”戰略。高科技,一直是高校繫上市公司的閃亮標籤。從行業分佈看,這些公司主要圍繞計算機、生物醫藥等技術產業,多家公司研發投入力度較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專注於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開發的紫光國微,去年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達20%,研發人員數量佔比達50%。數控系統龍頭企業華中數控去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達26%,研發人員數量佔比近4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近年來,頭頂科技光環的高校繫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卻並不出色。目前23家實控人爲高校或教育部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7家近3年(2016年至2018年)淨資產收益率增長率爲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旗下的*ST工新(原工大高新)還因2017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的審計意見,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儘管因審計意見類型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公司2018年財報審計意見類型爲保留意見,但由於2018年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公司股票繼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即便是實力雄厚如清華系,其曾經的旗艦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業績表現亦堪憂。2016年至2018年,同方股份營業收入年同比增速分別爲-4.47%、-4.36%與-4.45%。受部分對外投資項目收益不理想等拖累,2018年,公司自上市以來年度業績首現虧損,淨利潤年虧損額達38.8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月,同方股份公告,控股股東清華控股與中核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向後者轉讓6.22億股公司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的21%。若轉讓完成,中核資本將成爲公司控股股東,同方股份由此脫離清華系,成爲國資委下屬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目前清華方面與同方股份的關係依然深厚。今年5月,清華控股宣佈向同方股份提供財務資助,財務資助上限爲7.5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改革依舊任重道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高校陸續興起校辦企業,主要是爲了彌補教學經費不足和完成科技成果轉化。但是記者採訪多位校方人士發現,目前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仰仗的仍是財政支持,沒有任何一家校辦企業可以輸血養活學校。若老師還要兼顧經營,反而會耗費精力,影響學校的科研成果。站在企業發展角度,現在很多高校企業發展都並不具有核心競爭力,或者競爭力並不依託於企業自身,而是依託於高校背後的政府關係等資源,便容易產生習慣性尋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過去高校所屬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健全,企業領導從業行爲監管不夠嚴格,存在無償佔用資產、企業改制行爲缺乏規範的問題。一些企業領導沒有依法依規履行國有資產報批報備程序,薪酬待遇和兼職任職管理混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改革的要求,高校所屬企業將轉變爲承擔有限責任、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的市場主體,並對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這樣高校可以安心從事教書育人工作,而企業經營業務由高校領導的資產公司獨立自主經營。中國科技管理研究院邵魯寧表示,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高校企業轉移給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未來相對明確的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改革過程並不容易,首先在對高校企業的摸底上就困難重重。多位高校人士均對記者表示,各校辦企業普遍存在產權不明晰,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劃分不清,學校與企業、企業與其他單位之間由於未及時對賬等原因造成學校投資賬面金額與企業的實收資本賬面金額不符等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一高校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在這個階段,學校與校辦企業和其他單位多次覈對往來賬、更正錯賬,在中介機構的輔導下,對無法收回和不需支付的往來款項重點列示,蒐集證明材料。該人士略帶玩笑地告訴e公司記者:“那段時間爲了蒐集有關取證文件,我彷彿是個FBI探員,交叉對接了無數個單位進行覈對。”目前,清產覈資結果已提交至相關國資部門,並得到回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校企業劃入國資統一監管,也會出現國有企業改革現在面臨的問題。例如,在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方面,須進入國家認可的國有產權交易場所掛牌依法交易。如有競買者,還應進行拍賣或招投標;無競買者時,可採用協議轉讓方式。但是實際操作中,很多改制企業考慮到時間成本等因素,未到國有產權交易場所公開交易,這樣會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之嫌。而且,如何避免直接經營管理人員的貪污腐敗行爲,也是本次改革中一大事項,近日,浙江等多個地區的重點國企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落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位高校人士均對記者坦言,改革中最麻煩的地方就是涉及的對手方太多。如改制方案中涉及公司對外投資事項,需要公司相應的權力部門做出決議;涉及債權債務轉讓問題,需徵得原債權人的同意;涉及公司股權向非股東方的第三方轉讓,須以其他股東放棄其優先購買權爲前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職工安置方案也是本次改革的難點之一。武漢一高校負責人士稱:“我們首先是對改制企業職工現有狀況進行明確,如職工的基本情況、社會保障情況、安置費用預算等事項。對擁有學校編制的人,由學校內部解決,可以選擇回學校或者到企業。擁有公司編制的員工則一般跟着企業走,依據社會勞動法協調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調查發現,由於高校企業改革涉及面較大且改革事項冗雜,目前對於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改革內容上,多聚集在降低高校持股比例上。若未來改革不從企業內部治理上推動,則是治標不治本,股東利益、經營團隊向誰負責等系列問題就會陸續浮出水面。高校企業改革依舊任重道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章來源:證券時報)\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511440026178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