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8月,徐海鵬又將從臺灣啓程,帶着15人隊伍前往大陸,目的地是西藏。這只是他每年探險旅行計劃的一部分。近些年,他去過新疆20多次、雲南逾15次、西藏10多次,足跡還遍及四川、青海、內蒙古等地。\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5de12d3e19e4639aaa751cd5b0ece14\"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2\" alt=\"來大陸不下50次——記臺探險奇人徐海鵬\"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徐海鵬與友人在戈壁沙漠。\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從大漠、雪山,到河川、海岸……過去20年間,這位臺灣探險奇人不斷“登陸”,追循古人足跡,在山海間觸摸厚重歷史、領略壯美風光。\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祖籍在徐霞客家鄉的旅行家\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近日,記者在臺北見到徐海鵬,他個頭不高,身材精瘦,皮膚黝黑,性情爽朗樂觀,言談幽默,就如朋友對他的形容:“逍遙大師,隊伍中的開心果,常常笑開的嘴佔了半張臉。”\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徐海鵬1959年生於臺灣,祖籍與明代著名探險家徐霞客同屬江蘇江陰。他自小在海邊長大,喜歡逐浪奔跑,喜愛與自然融爲一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8歲那年,他從400多人中脫穎而出,獲選臺灣“環球徒步”4名成員之一,每天負重30公斤、耗時2年完成了一次“丈量地球”的特殊旅行。這段經歷在他心裏埋下探險的種子。40歲時,他辭去待遇優渥的工作,賣掉名車名錶,正式走上專業探險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當時,家人都以爲我瘋了。”回想起當初的選擇,徐海鵬直言,雖然遇到很大阻力,但對自己的堅持從未後悔。\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再造古船\u003C\u002Fh1\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循鄭和航跡\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探險要有意志力,還要有想象力和創造力。中國人骨子裏並非沒有探險精神,張騫、玄奘、鄭和等都是傑出探險家。”1999年,徐海鵬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山河探險協會,他們希望從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尋找探險足跡,規劃屬於中國人的探險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重新探勘沉寂已久的“古絲綢之路”,成爲協會首要目標。當時,他們規劃前十年的探險主題之一是“鄭和下西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造古船是個大難題。造訪過40多家造船廠後,他們終於在海南找到8位老師傅,花2年時間打造出全長15.8米、遠洋航行最多可搭乘12人的“鄭和1號”仿古船。爲完成計劃,徐海鵬還學習駕船技術,考了船長執照,並10多次到大陸,與專家學者交流,聽取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07年,該船實現環臺灣島熱身航行;一年後,從臺灣基隆往返江蘇太倉。按照規劃,要完成循“鄭和下西洋”航跡旅行,需經2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個港口,航線逾3萬海里,至少耗時2年。遺憾的是,由於沒有足夠的水手,這項計劃最終被迫“擱淺”。\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徐海鵬看來,那次致敬前人的海上探險活動,不僅爲圓自己的夢,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喚醒同胞對民間海事能力的重視,將古人的精神傳承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h1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與大陸朋友共探祖國風光\u003C\u002Fh1\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這些年,徐海鵬逐步將重心轉爲帶領更多臺灣朋友來大陸探險。到新疆感受“絲路”風情,去西藏攀登雪山,走進香格里拉,踏訪三江並流處,體會西雙版納……“祖國大陸歷史悠久厚重,邊疆風景壯美,將探險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相結合令人心動,最受臺灣朋友喜歡。”\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在大陸探險旅行,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大陸同胞濃濃的情義。”一路走來,徐海鵬交了很多大陸朋友,雲南青年金永剛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他們在昆明結識。被徐海鵬的探險精神所感動,金永剛許下騎自行車環遊世界的心願。\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17年後,金永剛完成了夢想,歷時2年,行程4萬多公里。他特意將臺灣作爲最後一站,以此“感謝臺灣的師父”。徐海鵬說:“我們一起探險培養的友誼,純粹而特別。”\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20年來,徐海鵬到大陸不下50次,親身感受到大陸發生的鉅變。“西部地區交通越來越好,旅行更加便利,也讓更多人有機會到邊疆地區開展歷史文化之旅。”\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每天做一件接近夢想的事。在長年與大自然相處的生活中,所學習到的樂觀、進取、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堅定的意志力,已深深成爲我的精神力量與身體記憶,而這纔是我終生的寶藏。”徐海鵬曾在旅行手記上這樣寫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談到未來,這位臺灣探險家說,他將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老了以後就到山之巔、海之角,安靜地生活。(石龍洪 何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95450292716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