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喜慶還餘味繚繞,“二月二”又如期而至。明天就是2019年3月8日,己亥年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也是土地神誕辰日,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今年好巧,2019年的二月二龍抬頭巧遇了“3.8女王節”。天文專家表示,本世紀100年中,“三八婦女節”和“二月二龍抬頭”出現在同一天的年份比較罕見,就本世紀來說,這種“喜相逢”只有3次。分別是2019年、2065年和2084年。

龍抬頭遇上婦女節:龍鳳呈祥,祝大家鴻運當頭

平日裏繁忙的女王們,約克澄海玩具組織婦女聯合會誠邀您們參加《女神之夜,玫瑰花語》米其林大廚激活味蕾活動。一起分享美好生活法則、品嚐米其林大廚定製的美餐,約上女王們親朋好友們來個Happy Dinner,必是極好的一次相聚。

龍抬頭遇上婦女節:龍鳳呈祥,祝大家鴻運當頭

爲什麼二月初二便“龍抬頭”呢?

在我國傳統的時間制度中,以正月爲主體,每年一度都要發生“世俗與神聖的二度轉換”。第一次轉換是“過了臘月就是年”,第二次轉換是具有“出正月”標誌意義的二月二,這時整個年節至此宣告結束,人們要從春節期間香菸繚繞、恍兮惚兮的氛圍中,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開始春耕大忙。

龍抬頭遇上婦女節:龍鳳呈祥,祝大家鴻運當頭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爲二十八宿。古人將這二十八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每宮七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爲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三十顆恆星組成。

在東方的七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構成一組,稱爲東方蒼龍。當被稱爲“龍角”的東宮七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爲春天的標誌。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龍抬頭遇上婦女節:龍鳳呈祥,祝大家鴻運當頭

爲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

其實,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爲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裏,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中國民間認爲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而農曆“二月二”是龍欲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等活動,以求一年吉祥豐收。“龍抬頭”,意味着萬物生髮、昂首挺胸、揚眉吐氣,因此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作爲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

龍抬頭遇上婦女節:龍鳳呈祥,祝大家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習俗

中國從唐朝就有“二月二,運高走,氣高揚”之說,更有二月二放龍燈、放生、祈福開運大典等儀式。

在北方,廣泛流傳着“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着燈籠到河邊挑水、放生、放祈福燈;到道觀或在家裏神堂前供燈、上香、誦經持咒,一天佈施行善。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喫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糖炒豆,比作爲“挑龍頭”、“喫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很多地方起牀前,先在神堂前念“二月二龍抬頭,感恩神龍賜福,感恩道佑衆生”等。

據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喫麪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喫豬頭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爲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爲名;還有喫麪條名曰“扶龍鬚”,喫米飯是“喫龍子”,喫餛飩爲“喫龍眼”等等。其實,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當然,其他習俗也很多,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起牀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牀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中國人素以龍爲圖騰,這一天用各種形式、儀式祈求神龍賜福,達成美好願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