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报记者 蒲康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3日,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崖民俗村正式开园,我市又新增一处网红打卡地。人们在园中观看村史展览、体验民俗文化、品味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民俗文化“复活”带来的新震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基础设施缺乏到市县乡村全覆盖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从名不见经传到创作实力跻身全省第一军团,从文化活动缺乏到“文化七进”……短短几十年间,巴中人用智慧铸造了一条文化长廊。文化设施完善了,惠民活动增多了,一件件活力四射的作品,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着380万老区人民的自信与尊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创作丰富巴中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虽有戏剧院、图书馆、文化馆,但设施陈旧、数量有限,甚至群众要在漏雨的屋檐下享受‘文化大餐’。”说起以前的状况,71岁的老巴城人张汉朝连连感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不足,群众文化生活极度缺乏,一度是我市文化领域发展的“软肋”。加大财政投入、加快设施建设是必然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9月,市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12年,南江县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启动,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等区县文化馆、图书馆等也逐步完善,并均达到国家级水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逐步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2022年,我市将建成183个村史馆,覆盖全市各区县,充分解决村史馆品种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留住乡村文化的‘根’与‘魂’。”去年8月,《关于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将文化基础设施的触角延伸到基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作品也如芝麻开花,巴中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因文艺创作屡次问鼎国家级奖项而声名鹊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大型民俗音画《下里巴人》,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恋歌》,四川清音《开学第一天》《竹颂》《秋娃娃》,四川扬琴《守望》《雪梅雪梅》,舞蹈《翻山铰子》《石破天惊》《大山的眷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余件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群星奖、戏曲牡丹奖、巴蜀文艺奖等国家、省级大奖,题材之广、内容之丰富、获得殊荣之多、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使我市文艺创作实力跻身全省第一军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惠民凝聚正能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话剧《保尔冬妮娅》;7月,亲子动漫舞台剧《猪猪侠之时间去哪儿》;8月,音乐剧《我是川军》……今年以来,我市打造的“精品剧目进巴中”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叫好又叫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坚持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承办了巴中庆祝建党96周年群众文艺展演、红军入川80周年《传承·弘扬·奋进》、全省文艺展演《巴山诗韵》等等,特别是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巴人文化艺术节中担任艺术指导等工作,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传递了社会正能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围绕‘种文化’与‘送文化’,做好‘注重内涵’与‘外向延伸’两篇大文章,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真正凝聚文化力量。”市文化馆负责人表示,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将群众“请进来”,组建了“红叶乐团”“红叶老年合唱团”“红叶女子合唱团”和舞蹈队等群众文艺队伍,打造了品牌项目“晏阳初大讲台”,积极开展舞蹈、声乐、器乐、戏曲、美术、书法等辅导培训活动,惠及群众20万余人。主动“走出去”服务,在巴人广场、新天地广场等地,打造了“秦巴舞韵”“群众文化展演季”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惠及群众10万余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传承守护精神家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高的大巴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顶,只有背二哥的铁脚杆……”千百年来,一首首背二歌唱了又唱,在咿咿呀呀中见证了巴中文化保护、开发、交流的足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中历史文化厚重。巴文化、三国文化、隋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比比皆是,6大类、169个小项非物质文化都能在巴中找到踪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来,全市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步伐逐步加快。通过建成全市非遗数据库,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个,建立“巴山背二歌”“巴山茅山歌”“爨坛戏”等非遗传习所5个。在学校、社区、乡镇等地大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我们又听到了那久违的远古的下里巴人的歌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三五”期间,我市还积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自2010年以来,先后参加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暨惠民展演、第八届中国曲艺节开幕式及惠民展演、央视“文明密码”、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省曲艺创作会、“百馆联动”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引起巨大轰动,极大地提高了巴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23722224112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