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報記者 蒲康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3日,通江縣沙溪鎮紅雲崖民俗村正式開園,我市又新增一處網紅打卡地。人們在園中觀看村史展覽、體驗民俗文化、品味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民俗文化“復活”帶來的新震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基礎設施缺乏到市縣鄉村全覆蓋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從名不見經傳到創作實力躋身全省第一軍團,從文化活動缺乏到“文化七進”……短短几十年間,巴中人用智慧鑄造了一條文化長廊。文化設施完善了,惠民活動增多了,一件件活力四射的作品,一項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增強着380萬老區人民的自信與尊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創作豐富巴中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前雖有戲劇院、圖書館、文化館,但設施陳舊、數量有限,甚至羣衆要在漏雨的屋檐下享受‘文化大餐’。”說起以前的狀況,71歲的老巴城人張漢朝連連感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公益文化事業發展不足,羣衆文化生活極度缺乏,一度是我市文化領域發展的“軟肋”。加大財政投入、加快設施建設是必然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9月,市圖書館、文化館“兩館”建成並投入使用。2012年,南江縣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建設啓動,巴州區、平昌縣、通江縣等區縣文化館、圖書館等也逐步完善,並均達到國家級水平,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逐步改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2022年,我市將建成183個村史館,覆蓋全市各區縣,充分解決村史館品種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的問題,留住鄉村文化的‘根’與‘魂’。”去年8月,《關於村史館(農耕文化博物館)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印發,將文化基礎設施的觸角延伸到基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我市文化作品也如芝麻開花,巴中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也因文藝創作屢次問鼎國家級獎項而聲名鵲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型四川曲藝劇《望紅臺》,大型民俗音畫《下里巴人》,大型民族歌舞《巴山戀歌》,四川清音《開學第一天》《竹頌》《秋娃娃》,四川揚琴《守望》《雪梅雪梅》,舞蹈《翻山鉸子》《石破天驚》《大山的眷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0餘件文藝作品獲得國家羣星獎、戲曲牡丹獎、巴蜀文藝獎等國家、省級大獎,題材之廣、內容之豐富、獲得殊榮之多、影響之大前所未有,使我市文藝創作實力躋身全省第一軍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惠民凝聚正能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月,話劇《保爾冬妮婭》;7月,親子動漫舞臺劇《豬豬俠之時間去哪兒》;8月,音樂劇《我是川軍》……今年以來,我市打造的“精品劇目進巴中”文化惠民品牌活動叫好又叫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堅持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爲開展羣衆文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動羣衆文化活動開展。”市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市先後組織承辦了巴中慶祝建黨96週年羣衆文藝展演、紅軍入川80週年《傳承·弘揚·奮進》、全省文藝展演《巴山詩韻》等等,特別是在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巴人文化藝術節中擔任藝術指導等工作,唱響了時代主旋律,傳遞了社會正能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圍繞‘種文化’與‘送文化’,做好‘注重內涵’與‘外向延伸’兩篇大文章,通過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真正凝聚文化力量。”市文化館負責人表示,以免費開放爲契機,將羣衆“請進來”,組建了“紅葉樂團”“紅葉老年合唱團”“紅葉女子合唱團”和舞蹈隊等羣衆文藝隊伍,打造了品牌項目“晏陽初大講臺”,積極開展舞蹈、聲樂、器樂、戲曲、美術、書法等輔導培訓活動,惠及羣衆20萬餘人。主動“走出去”服務,在巴人廣場、新天地廣場等地,打造了“秦巴舞韻”“羣衆文化展演季”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惠及羣衆10萬餘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傳承守護精神家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高的大巴山,離天只有三尺三,要想翻越巴山頂,只有背二哥的鐵腳杆……”千百年來,一首首背二歌唱了又唱,在咿咿呀呀中見證了巴中文化保護、開發、交流的足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中歷史文化厚重。巴文化、三國文化、隋唐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比比皆是,6大類、169個小項非物質文化都能在巴中找到蹤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全市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步伐逐步加快。通過建成全市非遺數據庫,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個,建立“巴山背二歌”“巴山茅山歌”“爨壇戲”等非遺傳習所5個。在學校、社區、鄉鎮等地大力開展非遺傳承活動,我們又聽到了那久違的遠古的下里巴人的歌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三五”期間,我市還積極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自2010年以來,先後參加第八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暨惠民展演、第八屆中國曲藝節開幕式及惠民展演、央視“文明密碼”、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全省曲藝創作會、“百館聯動”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引起巨大轟動,極大地提高了巴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237222241127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