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cb55bb2cd0144f7b33e9153f82a7c1b\"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38\" alt=\"淞滬會戰中的三個德械師,爲什麼傷亡人數超過自身建制人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個師的師長能不能指揮另一個師的部下,至少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取決於有沒有上級的命令,在戰爭狀態下,一個單位的下屬部隊被分開來配屬給另一個方面的作戰,由這個方面的上級指揮機構指揮,這是很常見的操作,在國軍中如此,在解放軍中也如此。另一種情況則是,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在戰場上一個師的師長能否指揮在自己附近的另一個師的下屬部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來說第一種情況。比如抗戰爆發後,國軍有些炮兵部隊,其中一個炮兵旅駐在嘉興,在淞滬會戰中,這個旅下屬的兩個團基本上就被撥調給了其它作戰部隊去指揮,配合作戰,並沒有集中使用。一開始是以營爲單位,後面就逐漸變成了以連爲單位,分別在不同的戰場上協助國軍步兵部隊攻擊,最後這個炮兵旅的旅部奉命到上海蔘戰的時候,實際上只有一個營跟着旅部在浦東作戰。其中彭孟緝當時就是一個炮兵團的團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還有國軍的戰車部隊,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也都是分別配屬給不同部隊作戰的,由不同的部隊指揮。比如解放戰爭中,第五軍下屬的九十六師,後來被整編制撥調給了七十軍,這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師長鄧軍林也是邱清泉特別信任的戰將,這個師就配屬了一個戰車連,每次進攻時都是戰車在前面開路,步兵跟在後面衝鋒,在潘塘鎮戰鬥中,支援七十四軍的時候,還有在救援黃百韜的時候,這個師都被當作攻擊尖刀,而每次作戰的時候,鄧軍林都把戰車連放在前面,效果是很不錯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b044cb23fa34f0dbaccda16c384da3f\" img_width=\"950\" img_height=\"588\" alt=\"淞滬會戰中的三個德械師,爲什麼傷亡人數超過自身建制人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但在建制上,對當時的國軍來說,炮兵和戰車部隊都屬於寶貝疙瘩,所以是集中在一個部隊裏的,只是在作戰的時候臨時配屬給一些重點的主力部隊,以增強其戰鬥力。比如淞滬會戰時期國軍的戰車部隊就是杜聿明,而在解放戰爭中國軍的戰車部隊的司令則是二公子。在救援黃維的時候,李延年兵團也配屬了一些戰車部隊,但這時候部隊的士氣已經非常低落,所以戰車部隊發現解放軍炮火猛烈,就不肯前進了,直接自己撤下來了,其他人也制止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戰車和炮兵這種特種部隊之外,步兵部隊之間這種臨時配屬指揮也是經常會發生的。淞滬會戰一開始的時候,是八十七、八十八和三十六這三個德械師在打主攻,按照德國顧問出的主意,這幾個部隊因爲從一開始就參戰,所以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尤其是基層的營連排幹部,已經有經驗了,所以應該儘量把其他部隊撥調給這幾個部隊去補充,而不要整建制的把這幾個部隊撤下來,換成別的沒有經驗的部隊去接替他們。所以,從整個淞滬戰役的傷亡人數來看,這幾個部隊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了他們自身的人數,就是因爲在不斷從其它部隊抽調部隊去補充。比如八十八師就先後補充了六次,傷亡達到1.2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451e009a064401e8b2224326fffaf2d\" img_width=\"464\" img_height=\"681\" alt=\"淞滬會戰中的三個德械師,爲什麼傷亡人數超過自身建制人數?\"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我軍當然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炮火猛烈,大部隊增援補上去,只能以營連排乃至班這種小單位向前線補充上去,而後面上去的部隊往往就是直接補充進了之前已經在陣地上的部隊。整個十五軍是上甘嶺戰役的主力部隊,十二軍則在給十五軍充當預備隊,十五軍的部隊犧牲太大了,就從十二軍抽調部隊去補充,有時候是整營整連的直接補充上去。所以十二軍的傷亡實際上和十五軍相差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某個團和自己的師部失去聯繫後,碰到了另一個師的師長,而又處於敵人包圍狀態下,這就需要相互配合作戰,才能一起突圍出去。但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需要雙方的部隊長相互協商,取得對方同意,否則也是不行的。比如在信羅會戰之後,宋希濂率七十一軍撤退途中,碰到一些潰散和上級失去聯繫的部隊,宋希濂也和他們的團長、師長相互協商,取得對方同意之後,一起撤退,突圍之後又讓這些部隊各自歸建。\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u002F\u002Fsf3-ttcdn-tos.pstatp.com\u002Fimg\u002Fpgc-image\u002F15627305851550aeb715174\", \"title\": \"\\\\u8840\\\\u6c83\\\\u4e2d\\\\u534e\\\\uff1a\\\\u6297\\\\u65e5\\\\u6218\\\\u4e89\\\\u4e2d\\\\u7684\\\\u56fd\\\\u519b\", \"distribution_user_id\": 6518911111, \"price\": 8, \"column_id\": \"6711877263790440716\", \"share_price\": 1.92, \"author_description\": \"\\\\u8427\\\\u6b66\", \"thumb_url\": \"http:\u002F\u002Fp8.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5627305851550aeb715174\", \"sold\": 29}'\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082636660741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