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引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強烈共鳴。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日前組織社科領域20位專家學者,分赴湖北、四川開展爲期10天的暑期國情調研。在時代現場和實踐深處,專家學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聆聽時代聲音,觀照人民生活,回答現實課題,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學問寫進羣衆心坎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湖北武漢、潛江、宜昌、孝感、隨州、襄陽,四川成都、涼山、甘孜、廣元、遂寧,35次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基層幹部羣衆、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座談會,24家企業、農業生產基地和小商品批發市場,11個社區和村委會,24次內部集中研討,近10000公里行程……地圖上的經緯顯現出現實溫度和時間刻度,泥土中的足跡詮釋着知識分子的初心使命和家國情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懷赤子之心 勇擔時代之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青山巍巍,大河奔流,萬物生長。專家學者一路見證歷史巨大變遷,感受時代發展脈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1400多米超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大渡河大橋在崇山峻嶺間飛架;武漢光谷,1根預製棒拉出的2萬公里光纖能夠繞地球半圈;成都戰旗村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把沉睡多年的土地激活;宜昌從“化工圍江”發展模式中突圍,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蝶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踐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和發展機遇。知識分子作爲推動實踐變革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增強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投身偉大實踐,感受時代脈搏,在現實砥礪中認識真理、把握真理,在時代奮進中追求價值、創造價值,更好實現實踐活動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機統一。”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石建勳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祖國山水間,知識分子愛國奉獻、知行合一的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匯流、激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涼山彝族自治州,山高雲深、溝壑縱橫。這裏是全國典型的區域性整體深度貧困樣本。專家學者驅車沿着彎急坡陡的山路盤旋而上,向大山更深處、海拔更高處行進。碎石滾落、山溪漫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鄭功成有感而發,“我們深入基層搞調研,就是要走這樣的路”。走進一戶戶彝族羣衆家,大家認真傾聽、關切詢問生產生活情況、發展瓶頸和願望訴求,寫下密密麻麻的筆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越海拔4000米的折多山,專家學者克服高原反應,來到甘孜州康定市瓦澤鄉水橋村。在藏式民居改造的客棧裏,他們詳細瞭解民宿旅遊創業支持、電商平臺推廣等幫扶機制給藏族羣衆帶來的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陰雨連綿的遂寧,專家學者挽起褲腿走進田間地頭,把脈鄉村振興重點難點問題;在溽暑難耐的襄陽,他們馬不停蹄走訪企業、村鎮、社區,力求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瞭解得更加全面些深透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入基層方知情切,走進羣衆方知意濃。基層幹部將調研組專家奉爲“座上賓”,誠懇邀請他們爲當地發展出謀劃策;脫貧的藏族羣衆丁真汪秋捧出酥油茶和糌粑,熱情招待專家學者;彝族男孩敵日羅美和小夥伴羞澀地舉起右手,向他們行禮致意。熱切的目光、懇切的話語、無言的心意,以沉甸甸的分量叩擊着專家學者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路跋山涉水,一路情懷砥礪。“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答案更加鮮明,學術爲民、知識報國的信念更加堅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新時代社科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主體性和原創性上,而原創性又爲主體性所決定。學術研究要擺脫西方學徒心態,立足中國、閱讀中國,從生動實踐中發現新問題,從火熱現實中挖掘新素材,構建具有中國特質的學術理論,以更多精品奉獻人民。”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鄢一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調研組專家一致表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研究導向,把學術創新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把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打造“原版”“新版”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才能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植根中國大地 求解時代課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專家學者瞄準老百姓訴求強烈的真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問題,從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視角,展開思想激盪、學術探討、觀點碰撞。意猶未盡的討論,還在餐桌旁、行車中、房間裏延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涼山州西昌市馬什洛村村委會的小小院落裏,一場專家學者和駐村第一書記之間的“頭腦風暴”正在進行,話題由幫扶困難羣衆飼養香豬、栽培泡桐引起,向如何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延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條水泥路通向花椒樹飄香的彝族羣衆沙馬家。剛從職業院校放假回來的孩子,引發了大家關於推動民族地區教育資源有效供給、擴大現代文明傳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討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州,集醫療、養老、護理於一體的老年康復護理醫院裏,專家學者着眼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就醫養企業准入退出機制、行業標準化管理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設計展開探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潛江,10餘個萬畝蝦稻共作生態種養基地和小龍蝦延伸出的科研示範、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旅遊、電子商務全產業鏈,將如何更好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討論點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現實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也成爲專家學者拓展新視閾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的源頭活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李計廣看來,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們來說既是一次“壓力測試”,關乎中國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地位、中國產業發展空間和未來全球經貿規則走向,又是一次“冷水浴”,激勵我們更加清醒地審視發展的結構性短板,努力搶佔新一輪產業變革制高點,爲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中國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林閩鋼認爲,涼山彝族深度貧困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導致該地區社會結構傳統、文化積累鈍化、產業基礎缺失,這難以用單一的收入貧困理論、多維貧困理論來解釋,而需要從綜合性的深度貧困視角進行整體分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都是在實踐中發生的,離開實踐的知識只能是純粹的經院哲學,對於實踐變革絲毫不起作用。”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趙長茂說,“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實實在在的調查研究,才能摸清真實情況,辨識問題真僞,找準事物癥結,以有價值的諮詢建議更好服務黨和政府決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踐行“四力”要求 增強報國本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路走來,調研組專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在祖國的山河大地中,歷練善於觀察敏於發現的火眼金睛,提升洞悉規律預見趨勢的思維水平,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大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腳力窮時眼力通”。在從事社會科學工作30餘年的鄭功成看來,“如果有點滴收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每年花很多時間去各地調研並從中汲取學術養分。”他說,“這次調研,我發現了區域與民族發展的差異性,增進了對國情與國家現代化進程複雜性的瞭解,爲今後研究提供了鮮活素材和有益啓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富生動的所見所聞,經由理論思維的提煉昇華,化作敏銳判斷和前瞻思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涼山彝族這樣一個從奴隸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的民族來說,扶貧不能只關注吹糠見米的短期效果,更需從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的多維視角長遠謀劃,通過進一步優化扶持結構,推出針對性舉措,穩步推進彝族羣衆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現代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現高質量發展需徹底扭轉拉投資鋪攤子、拼資源拼財力的工業文明思維慣性,走出“高科技企業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誤區。中部地區可結合實際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因地制宜發展加工貿易,進一步探索“產業鏈落地生根、從最終產品組裝到中間產品替代”的製造業發展路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天大道行思,夜晚筆底波瀾。專家學者每晚集中研討,把調研情況凝注於筆端,常常工作到凌晨。“我們努力在調研報告中把現象背後的本質講清楚、把解決問題的方案講透徹,通過有思想、有溫度的表達,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智力支持。”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原所長鄭秉文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家學者的調研收穫,也將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文炯表示,會將調研中獲得的一手案例帶到日常教學科研中,爲知識體系構建和學術理論時代化增添冒着熱氣的素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調研組專家普遍表示,這次調研組織形式好,成果豐厚紮實,既明顯增進了大家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又通過不同學科領域互學互鑑,大大拓寬了理論視角和研究視野,希望以後多參加這樣的調研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山河萬里,家國縈懷。新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實踐縱深和創造力量,呼喚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走出方寸天地,走進大千世界,實現使命擔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報記者 賈宇)\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879503540229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