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透视我市经济“半年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高开稳走坚定前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黄冈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庆萍 汪秀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位开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5日,我市经济交出了“半年卷”:生产总值(GDP)862.54亿元,可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就业指标完成近六成;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速;“两夏”作物再获丰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透过“半年卷”,一幅高开稳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经济画卷跃然眼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透过“半年卷”,一种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定前行的奋斗足音铿锵有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速效双升 支撑有力工业生产稳住经济底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速达到9.1%,高于同期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1.6个百分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业增速是连续四年来最好的半年。”市统计局局长胡朝晖表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6个月处在“9%—11%”的高位区间,自一季度以来连续4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到69.4%,进规企业60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335家,位居全省第3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04.2亿元,增长16.8%,高于全省8.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利润总额34.1亿元,增长31.8%,高于全省3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武穴市嘉路喜润滑油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开足马力生产。“虽然建成投产只有一个多月,但是我们接到仅海外订单就有3000万元。”该项目负责人介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于黄冈产业园的绿宇环保项目,是我市首次引进的三大百亿项目之一,1月30日,项目一期第一阶段20万吨聚合生产线正式投产,截至6月底实现产值2.03亿元。“设备处于试运行阶段,产能每个月都在提升,6月份产值0.46亿元,7月份预计达到0.9亿元,如果全面运行,仅这条线产值可以达到1.2亿元\u002F月。”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朔说,下半年随着纺粘和短纤生产线的分别投产,第一阶段建设将全部完成,预计年内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骨干企业保持产值大体量上的增长,为全市工业骨骼硬起来,提供了有力支撑。”市经信局局长胡剑鸿介绍,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149家,完成产值416.09亿元,占总产值51.13%,挑起工业增长半壁江山。其中,祥云化工、智轩科技、中船重工、鸿路钢构、昆仑能源、华新水泥分别完成产值30.5亿元、18.82亿元、18.02亿元、11.55亿元、7.6亿元、7.21亿元。亚东水泥、广济药业、辉创重工、馥雅食品等重点企业订单充足、产销两旺,为工业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项目补短板 转型赢增长高质量项目铆足发展后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开我市经济“半年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结构不断改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投资上,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4.7%、33.4%、61.9%,分别增长46%、8.5%、6.3%。在重点领域,工业投资增长9.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0.4%,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2个、12个百分点。高新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为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02亿元,增长11.3%,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胡朝晖表示,全市农业工业生产、内外消费、金融市场、以及营利性服务业发展非常稳健,对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新产业、新产品不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充分体现了我市经济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特征日趋明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车间纤尘不染,生产悄无声息。产能816吨\u002F日,上半年产值近4亿元,仅需100名工人完成。伊利酸奶工厂,是伊利集团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单体工厂,被称为行业内建设“智慧工厂”的典范。2018年,该工厂13条生产线实现生产产值7亿元。“目前正在实施产能扩建,二期项目2.2亿元投资和改造正在进行。”该工厂负责人说,目前二期项目灌装线增加9条,产值比去年同期增加20%,二期项目完成后,灌装线总数将达到19条,预计年产值可以突破10亿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麻城圣菲之美研发中心项目将研发生产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引领企业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机制体制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索菲亚第一个工业4.0车间——亚洲第一条板件全程不落地的生产线在黄冈投入使用;获得隐形科技小巨人等称号的科峰传动,是全球动力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蕲春创美科技园领先行业生产圆弧角实验室器材;黄州华置立装饰项目是中国封边行业标准的主导制定者;武穴市嘉路喜润滑油项目自主生产基础油,再调和成润滑油的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项目含金含绿又含新。我市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发展质效 担当实干破解发展难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月签约,4月投产,目前已经与AMD公司签订了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谈及半年来我市的发展,欧克电子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董事长查元一连说了4个没想到:没想到项目建设这么快,没想到黄冈产业基础这么好,没想到本地市场这么大,没想到政府服务这么周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招商引资,引进不易,见效更难,我市不搞“一引了之”,强化后续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必须解决‘肠梗阻’,搬掉‘拦路虎’。”市发改委主任屈凯军说,我市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每一项均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方案在办理环节、办理时间等方面均给出了明确的数量指标,对工作落实推动不力的,坚决追责问责。上半年市区45个投资项目实施了集中审批监管,8个工业项目实行先建后验,平均每个工业项目至少节约2-3个月审批时间。企业开办时间从8.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开办环节从7个减至4个,企业办事提供材料减少90%。\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刀实枪,不留情面。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市纪委监委还出台了“七条具体措施”,对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既追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又追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还追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目前已有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被通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十万百亿金惠工程”、金融早春行、“四大行动”双百项目、技改项目、重大项目、地标优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复工复产困难企业投放信贷资金398.47亿元。全市引进社会投资产业基金19支、总规模221亿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府过“紧日子” 百姓过“好日子” 改善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考量经济的发展,最终看的是民生是否改善,百姓是否更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不断做大高质量发展的“果子”,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今年上半年,民生指标亮点频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2元,同比增长9.46%。其中,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750元、5839元,分别同比增长9.87%、8.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业好于预期,饭碗有保障。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2.05%,低于4.5%以内的控制目标。截至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317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4.7%。\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上半年,我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集中财力兜牢“三保”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政总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民生支出仍然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27.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其中住房保障、科学技术、节能环保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5.7%、10.2%、3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数据的背后,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惠民实事,是老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见习编辑 汪梓熙)\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211871345874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