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邓超在个人社交网络平台发长文谈教育专家和自己对新片《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皓文教育方式的看法,称马皓文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亲,虽然他的教育方式绝不是最棒的一种,但他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大家思考,这就是开心的地方。他还表示“对于创作者来说,所有观影后理性的探讨都是最珍贵的礼物”。

邓超发文称马皓文得到很多教育专家支持,理性探讨是最珍贵礼物

邓超发文称马皓文得到很多教育专家支持,理性探讨是最珍贵礼物

《银河补习班》自7月18日上映以来,口碑呈两极分化。有些观众很喜欢该片,很认可片中父亲马皓文的教育方式;有些观众则与之相反,甚至批评该片是徒有鸡汤台词的烂片。7月25日晚,邓超在个人微博上发长文,以给马皓文写信的形式,谈教育专家和自己对片中马皓文教育方式的看法,间接回应了部分观众的质疑。

邓超称影片得到了武志红老师的好评,称马浩文对孩子的爱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抱持性环境”,“这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经过研究数以万计的母婴之后,得出来的一个概念。这是我认为的这部电影的最大教育意义。”邓超坦言自己和俞白眉都不是教育专家,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并创作了一个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父亲角色。

邓超发文称马皓文得到很多教育专家支持,理性探讨是最珍贵礼物

邓超发文称马皓文得到很多教育专家支持,理性探讨是最珍贵礼物

他表示,每种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任何人,马浩文的教育方式绝不能说是最棒的一种。但如果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就觉得很开心。他还透露,”前天在青岛,几十位来自全国著名中学的校长一起观看了电影。让忐忑的我们意外的是,校长们都对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大加赞赏。校长们说,每一位家长都要向马皓文学习。”

邓超在文章结尾表示,希望马皓文这样相信孩子、能给与孩子“抱持性环境”的家长越来越多。邓超这篇长文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有网友鼓励他“加油,电影很棒,未来教育也会越来越好。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邓超发文称马皓文得到很多教育专家支持,理性探讨是最珍贵礼物

还有网友力挺“这部电影引起观众关于教育的思考,本就是一种成功”,“影片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诠释了亲情和教育,也很好的描绘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特殊性”。

附邓超全文:

你好,马皓文

上映一周了,将近两千万的观众看过了电影。有很多观众在热烈讨论电影里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这部电影无疑还有很多缺点和遗憾,能够收获如此多的声音何其幸运,对创作者来说,所有观影后理性的探讨都是最珍贵的礼物。没有认真的聆听和学习,不会有下一次的进步。

下午的时候,看到我关注的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上谈论《银河补习班》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在八九十年代且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马皓文)居然能一以贯之、自始而终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充满爱的、支撑性的、包容性的环境。在心理学上,这种环境叫抱持性环境。这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经过研究数以万计的母婴之后,得出来的一个概念。这是我认为的这部电影的最大教育意义。”

抱持性环境,这个专业术语学到了。

我们的家庭,恰好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心理学上所谓的“抱持性环境”。我和白眉都不是教育学家,我们拍这部电影时,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试图和为人父母者聊聊,怎么做才是为下一代好。我们知道并非每个普通家庭,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具备这样的认知,所以我们创作了一个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父亲,马皓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教育方式,一千个家长大概就会有一千种。其实我们深深知道,马皓文的这一种绝不能说是最棒的一种。但如果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我们就很开心。

更幸运的是,马皓文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支持。前天在青岛,几十位来自全国著名中学的校长一起观看了电影。让忐忑的我们意外的是,校长们都对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大加赞赏。校长们说,每一位家长都要向马皓文学习。

我一直忘不了的是路演途中一所寄宿学校的教导主任。看完电影,她站起来说,我就是电影里的闫主任,我每天都会趴学生的窗户检查他们是不是认真学习。她的学生们在台下一起喊,“你比闫主任好看。”这位主任是流着眼泪走上台的,她说,“我是教导主任,但我也是妈妈,我要反思。”随即,她弯下腰对自己的女儿说,“长大之后不管你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妈妈会永远对你温柔以待。”

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这让我们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拍电影不容易,比拍电影更难的是知行合一,是不光脑子这么想,还要身体力行这么做。感谢马皓文,我从你身上深深受益,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会努力给我的孩子们创造抱持性环境,我会永远相信他们。

每个电影都是自求知己。谢谢武志红老师这样的知己。谢谢越来越多赞同马皓文教育理念的人。

文章结束的时候说,“这样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拥有核心自我价值、挺自己、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出现,并用一样的方式,去挺、爱、相信、帮助他们的下一代。”

我们希望,马皓文这样相信孩子,能给与孩子“抱持性环境”的家长越来越多。

未来一定会是这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