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兩個項目都是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參與,並且都是在建築工地內勘探挖掘的。爲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研究院業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地源萬熙的工地的確是他們負責。

華商網訊 (記者 劉超 實習生 李曌榮)近日有網友反映,在丈八東路天地源萬熙樓盤的建築工地內發現了疑似墓葬羣。隨後記者通過現場走訪瞭解到,此處確實爲一古代墓葬羣,但是規格不是很高,就是戰國時期普通的一個墓葬羣,目前還在挖掘中。

網友發現丈八東路工地內有疑似“古墓羣”

早在去年8月,就有網友“大唐.斌哥”發佈視頻稱“西安遍地是文物啊!天地源發現的古墓羣。” 視頻畫面中正在建的天地源萬熙天地工地上散佈着大大小小數十個矩形坑,疑似古墓羣。

近日,又有網友給華商網反映稱天地源萬熙建築工地內發現古墓羣,這次不是幾個,而是密密麻麻有近百個類似墓穴的坑。

隨後記者來到工地現場,看到工地內的確如網友所述。但是古墓羣外大門緊鎖。天地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裏的確是在考古,但是算不上等級很高的墓葬羣,而且應該已經挖掘完畢了。其他詳細情況該工作人員稱自己也不太清楚。

西安戰國墓葬羣怎麼回事?百個墓穴相連畫面壯觀

西安市文化保護考古研究院:古墓羣規格普通但有一定價值

爲了一探究竟,記者來到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研究院業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地源萬熙的工地的確是他們負責。從去年開始經過前期的勘探到挖掘,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但是還沒有徹底完成,工地南面還牽扯到一些區域還沒有達到考古條件。

工作人員稱,根據他們目前掌握的資料,這一塊以戰國時期墓穴爲主,夾雜着後期磚窯等古建築。等級雖然不是很高,但距杜城村比較近,這對於研究 “杜國”歷史有一定幫助。但是更多的細節,因爲還在挖掘中,不便公佈。

“杜國”,是歷史中較早的諸侯國之一,杜國的遺址便在杜城村周圍。

武王在滅商建立周國後三年去世,十三歲的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少而由周公旦攝政。這引發了周公之兄管叔鮮和其弟蔡叔度的不滿,他們聯合包括東夷(山東)、淮夷(安徽)、唐國(晉南)等地,舉行了大規模叛亂,於是周公抓緊籌建豳師進行東征平叛。 周公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將這場叛亂鎮壓下去。他將戰敗的唐人從汾水下游遷到鎬京東側,建立杜伯國城進行管束,讓這些人充當京師外圍的勞動力。被迫離開家鄉的戰俘唐人,千里迢迢,一路艱行,來到鎬京城東大路左邊一棵高大的杜梨樹下定居,杜城從此形成。投誠的唐國君祁聰 (有的古文獻記爲姬聰) 忠心效力於周國,故封他爲伯爵的臣國,建立杜伯國,繼承他的子孫世代稱爲杜伯,以地名爲姓,也是今天杜城村杜姓人的祖先。

西安戰國墓葬羣怎麼回事?百個墓穴相連畫面壯觀

長安區北里王漢代積沙墓

“考古中國”公佈4項考古成果 西安工地上挖出了2項

在今年5月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工作會上,公佈了4項重要考古成果,西安就佔了兩席:陝西西安長安區北里王漢代積沙墓、陝西西安南郊焦村墓地。

這兩個項目都是由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參與,並且都是在建築工地內勘探挖掘的。

陝西西安長安區北里王漢代積沙墓是在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辦北里王村北側,千林郡小區二期用地範圍內。挖掘出來的墓墓葬規模大、等級高,製造精良,代表了西漢晚期較高的建築工藝與水平,同時也反映了墓主人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實力,是研究西漢晚期高等級墓葬葬制葬俗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陝西西安南郊焦村墓地是在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鑫苑世家項目(原名鼎潤新城)範圍內。該項目發現的十六國大墓,是目前發現的十六國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相對完整、隨葬品較爲豐富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就是在一次次建築工地內“被動式”勘察,才保住了這些應該被保護下來,並且一旦失去就再也追不回來的“歷史”。

西安戰國墓葬羣怎麼回事?百個墓穴相連畫面壯觀

央視報道西安文物保護和開發建設

西安開發建設離不開文物保護 曾被央視點名表揚

人們都知道西安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根據之前資料顯示,西安目前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點有3246處之多,而其中有級別文化保護單位382處,世界遺產2處6個點。由於建成區與遺址區的高度重疊,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建設之間的矛盾也異常凸顯。

文物保護與民生改善相輔相成,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長時間原來一直在這兩者之間探索,並且在經過不斷的積累經驗和摸索中似乎也找出了自己的經驗,並且在央視的《經濟半小時》中被點名表揚。

在央視的這檔欄目中,表揚了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參與的 “渼陂湖文物勘探”項目。

早2016年開始修復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工程時,相關的文物考古工作就已經展開。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對所有施工區域進行地下文物勘測,一共勘探出147座古墓,搶救出了大量珍貴文物。渼陂書院地塊(4區)所發掘的M70爲漢代墓葬,墓葬形制爲豎穴墓道單室土洞墓,文保人員到現場對該墓出土的鐵劍採取現場打包的方式提取,轉入室內進行保護和清理。同時,對已發掘完成的古墓葬進行考古資料提取,包括文字記錄、線圖、照片等。同時對已完成發掘的區域進行無人機航拍,確保考古資料的翔實、準確、完整。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員表示,在這裏出土的文物大概有1000餘件,種類包括陶器、青銅器 還有部分鐵器,種類比較多。而所有的這些工程建設過程,都要等全部的考古發掘工作結束之後才能繼續開展。

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後,不但對於連通河湖水系、恢復綠色生態,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些年西安經過保護與開發的多項努力,已經讓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越來越融合。而這些發掘,更是推動了西安市文物保護工作,更好的連接古今文化,提升城市品質,推動西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