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于一体,以“雄”、“奇”、“险”、“秀 ”闻名于世。是避暑的胜地。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现在正是暑季,很多人会来此避暑。不过我没去庐山避过暑。但我到过庐山!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只是庐山是座大山,严格地说,我只到过东门。不能忽悠各位,在这里如实地告诉各位我在东门登山的经过。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这就是庐山的东门。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我们从东门上山,是去看庐山有名的一景:三叠泉!

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而得名。

据资料介绍,立于泉下盘石向上仰观,但见抛珠溅玉的三叠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幅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经阳光折射,五光十色,瑰丽夺目,恰似银河九天飞来。立于"观瀑亭"俯视三叠,听瀑鸣如击鼓,吼若轰雷;见瀑像喷晶抛珠,水洒溅玉,连垂素练,落入深谷。仰看与俯视各蔚壮观,自成美趣,故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有趣的是我所看到的三叠泉并没有如此壮观。呵呵,还是把我拍摄的照片给各位看看吧。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这是我当时所摄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这两张图片是从网上下载来的,供各位参考!

要说明的是,同样的山水,不同的人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当年李白所看到的庐山瀑布远没三叠泉的气势,可在李白笔下却是“飞天直下三千,疑是银河落九天。”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而画家们则据此画出了很多壮观的图画。上面这幅图就是画师们画的。这就是所谓的诗兴画意!有了诗兴画意,才会有真正的风景!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三叠泉往上是五老峰,位于庐山的东南侧,为庐山著名的高峰,海拔1436米,山顶苍穹,下压鄱湖,削辟千仞,绵延数里,山峰受岩层垂直节理的影响,形成了既相互分割又彼此相连的五个雄奇的峰岭。五座主峰俨若五老并坐,故名五老峰。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象诗人吟咏,有象武士高歌,有象鱼翁垂钓,有象老僧盘坐。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往下为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五老峰东有“三叠泉”,西南为“庐山松”、“一线天”,峰麓为海会寺,皆是庐山胜景,为游人必登之地。李白曾有诗赞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曾在五老峰后山中建筑太白书堂,隐居于此。

我登上五老峰时,已是气喘吁吁。放眼望去,乱石峥嵘,虬枝遍地,丝毫也没领略到五老峰的雄伟气象。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可当我稍事休息后,回头一望,竟有了惊人的感受。回来后还特此写了一篇文章:

学会回头

由于习惯,人们往往向前寻找希望、寻找美景。所以我们常说:希望在前、曙光在前。殊不知,有时当你回头的一刹那,也能看到你之前竭尽全力奋力向前却不能看到的风景。

记得上次去庐山爬五老峰,我们一行人拼命向前,一心想上去看那三叠泉,可当我们精疲力竭来到三叠泉时,远没我们想像中的那恢宏之美,自是有些怅然。可就在此时,站在峰顶的我们回头一望,远处长江滚滚,鄱湖淼淼------脚下绝巘争高,峭壁森然;万壑流响,悬泉飞泻。此时此刻,先前的那点怅惘早已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豪迈雄壮,万千恢宏气象奔夺而来,万千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唐朝王勃笔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镜头神助般在眼前用大幅彩屏配上小桥流水的自然音轮番播放起来。我与他不同的是,没有他那“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个人感慨。在我的心里,五老峰已成了巨人,成了天神。于是随即口占一绝:

庐山五老守天门,不惧萨得不信神。

但愿南海添巨舰,长剑在手卫和平。

其实回头的风景,不是我的发现。早年读书时,早就知道“回头一笑百媚生”。杨玉环应该是深知回头三味的,要不然,为什么在三千佳丽中,徧徧只有她知道在即将失宠的一刻,将头一回,美目流盼,巧笑嫣然,凭着那粉黛梨涡,赢得“三千宠爱在一身”呢,这不能不说是美人心计!

当然,巧妙的回头,不光是一种心计,更是一种智慧。当年面对几十万国军的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渡过赤水的红军,竟三次回头,四渡赤水,不仅弄得敌军晕头转向,就连当时一些红军高级将领也摸不着头脑,直到江山大定,真相大白后,人们才知伟人的韬略无人能及。原来每一次渡河成功后,只要向前,等待红军的都将是灭顶之灾。当年正是三次巧妙的回头,让正处绝境的红军找到了战机,赢得了胜利。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觑回头,认为只有一往无前才是勇气,只有百折不回才见精神。其实不然,回头不仅值得肯定,更重要的是回头还是一种法则。

试想一下,长江大河以其势不可挡的气势,冲开一座座大山之后,如果不迂回九曲,而是一泻而下,那情形恐怕就不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而是地没有东南了呀。因为那一泻千里之威早就裹挟一切冲向大海了,哪里还有东南之地呀。然而,大自然的法则并不允许这样,而是让这些大江大河在冲开巨缺之后,来一个回旋,来几个蜿蜒曲折,让这些脱缰之水收敛那一往无前的野性,在回旋中变得温顺驯良,从而泽惠山川万物。

就连大自然都得遵守的法则,我们自然也得遵守。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只知一味向前,不知进退,不知回头,自然会免不了头撞南墙,头上起包,额上流血。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知进退,在该回头的时候学会回头。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后来又写了几首小诗来留念这次的庐山之行

题庐山五老峰四首

其一

庐山五老峰,万古作仙翁。

曾经朝东海,而今坐迎宾。

其二

庐山五老守东门,挡住东倭百万兵。

更有中正司号令,救亡成就党国盟。

(1937年,蒋公介石,在庐山宣布抗日:战端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从此,国共两党,求大同,存小异,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三

庐山五老在天门,不惧萨得不信神。

只愿南海添巨舰,长剑在手卫和平。

其四

庐山五老隐云中,我登绝顶我为峰。

脚踏长河东到海,胸怀斗志气如虹。

正是避暑季,一定去庐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