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全媒體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黃穎 記者 葛小林)將低價批發而來的字畫、錢幣等物冠以 " 搶手 "" 稀缺 "" 限量 " 的名頭,肆意誇大它們的實際價值和升值空間,同時許諾將高價回購或幫助拍賣、代售此類 " 收藏品 ",在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之後,誘使他們高價購買。常州一小夥劉某開了多家這樣的文化公司,誘導許多老人投資收藏品,進而一步步被掏幹了血汗錢。一位老人身患癌症卻拿不出錢來醫治,連老父去世的安葬費都拿不出來;一位老人被騙 169 萬元而精神分裂;還有人甚至賣房、揹債來買藏品坐等升值,全都被套牢。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銷售人員們

近日,江蘇省常州市武進警方經過四個多月的縝密偵查,搗毀劉某的詐騙窩點 6 個,抓獲 87 名涉案人員,成功偵破一起受害者逾千名、涉案金額 2000 餘萬元的特大收藏品詐騙案。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銷售員爲穩住客戶的伎倆。

" 消費糾紛 " 背後的收藏品詐騙

2017 年,82 歲的莊某從常州萬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手中拿到一張禮品兌換券,從此,他在推銷員的推銷下,瞞着兒女,先後 9 次,花了 27 萬元購買了錢幣、字畫等藏品,坐等升值。然而,他央求兩年遲遲不能兌現。2018 年 10 月 12 日,只好在兒女的陪同下向武進警方報警。

圍繞莊某的報警線索,武進警方對涉案信息開展了大數據分析,發現看似普通的消費糾紛並不那麼簡單了。隨後,武進警方成立了 "10.13" 收藏品詐騙專案組,抽調 35 名精幹警力,對案件進行深度經營。

隨着偵查工作的不斷推進,除 " 萬華文化 " 之外,位於常州武進的 " 翰墨天典 "、常州天寧的兩家 " 翰墨天典 "、鎮江京口的 " 華和珍典 " 和 " 華欣文化 " 共 5 家文化公司也進入了警方視線。

2018 年 12 月 20 日,專案組抽調 300 餘名警力對 6 個涉嫌窩點同步開展抓捕行動。當天,84 名涉案嫌疑人員被抓獲,劉某、張某等主要嫌疑人員全部落網,收繳了字畫、紀念鈔、玉器等所謂的收藏物品萬餘件。

據警方調查,這些錢幣、字畫等藝術品雖然都是真品,但卻是從北京、大連等相關藝術品批發市場低價批發而來,經過包裝、吹噓,千百塊錢的藝術品搖身一變成了價值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孤品。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大量的銷售記錄。

永遠無法出手變現的收藏投資

69 歲的張某花了 5 萬多元買了 2 套推介的字畫,之後聽說藏品漲了好多倍便想出手。然而,她卻被告之 " 藏品出手要排隊 "" 藏品價格跌了 "" 拍賣會要明年才舉辦 " 等不同原因拖了很久。

期間,銷售員告訴他,只要花錢升級到鑽石會員就可以優先出手。於是,張某又花了 6 萬元購下成套藏品。沒過多久,她又接到 " 北京藏品總公司 " 工作人員的電話,稱鑽石會員可以享受申購限量級藏品的資格,張某再次投入了 13 萬。" 她永遠都不可能套現 ",辦案民警介紹說。

警方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公司銷售常以價格相對低廉的第 4 套人民幣或紀念鈔爲引子,對老人們展開銷售攻勢,一步步掏空老人的積蓄。而等老人們發現他們買來的藏品一直無法出手變現不得不報警時,這些文化公司方面通常也是鎮定自若。

據辦案民警介紹,他們兜售給客戶的藏品都有購買憑證,上面都有客戶對金額、產品型號的確認簽字。雖然口頭上一再表示,公司會負責回購或拍賣,但在憑證的售後須知中,卻用極小的字,清楚地寫明 " 藏品出手,公司概不負責 "、" 公司不承諾對產品進行回購、拍賣及在具體時間達到某具體價格 " 等限定內容。

這些小字體,很少老人會注意到,即使有個別老人發現了,銷售們也會一再保證,還會使出 " 會幫着賣出好價錢 " 的感情牌和上演 " 不然要扣獎金 " 的苦情戲,目的只有一個,拿到公司想要的回訪錄音——客戶表示銷售並未做出任何回購代賣等承諾。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受害者購買藏品時的 POS 刷卡小票。

上千人被騙,還有人仍抱幻想

" 我是瀚典文化的受害者,害得我 90 多歲的老父親死了無錢安葬,害得我身患多種惡性腫瘤無錢醫治,如今年關已近,債主天天上門 ……" 受害者褚某在信中寫道。案件告破後,這些隱藏在背後的真相浮出了水面,許多受害者紛紛來信來電揭露着這場騙局,控訴這種 " 喪盡天良 " 的不法行爲。

據辦案民警介紹,很多受騙的老人是被路邊發放的禮品兌換券等小廣告吸引來的,也有公司客服通過固定電話招攬來的,理由一般是公司搞活動,可以進行藏品鑑定,重點是有禮品贈送。實際上那些禮品,也就是批發價 5 毛到 2 元之間的毛巾、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老人到場之後,最常見的是聊家常,摸清老人底細,有錢、缺少關愛的則 " 關懷備至 "。在這些文化公司的電腦中,儲存着大量的客戶分析資料。對每一位進公司的客戶,團伙成員都瞭如指掌,相應的銷售策略也有專屬的 " 私人訂製 "。

例如,這些文化公司給受害曹某精心編制了一個發大財的美夢——實際價值 2000 元一套的刀幣,被他們忽悠成了錯版幣,售價竟然達到 8.9 萬元。由於曹某沒有那麼多錢來購買,嫌疑人提出可以讓他把房子抵押貸款來買藏品。於是,曹某將自己一套價值 100 萬的房子抵押了 70 萬,最終先後花了 51 萬多購入了近 40 餘套限量版、錯幣版人民幣套裝。曹某因此揹負一身債。

而像 60 多歲的朱某,分次購買了 169 萬元的收藏品,其藏品的實際價值只有幾萬元。因爲被騙了畢生積蓄,朱某患上了精神分裂,尚在治療之中。

而令人唏噓的是,在鎮江的抓捕現場,個別來提貨的老年人不相信該公司涉嫌詐騙,執意要提取已經付了錢的 " 藏品 ",還有些老年客戶對騙子仍抱有幻想。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所謂的稀缺藏品。

建立在他人血淚上的財富神話

今年 28 歲的嫌疑人劉某,是武進 " 萬華 " 和鎮江 " 華和珍典 "" 華欣 " 三家收藏品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據警方調查,2016 年 6 月,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劉某,終於在吾悅 " 瀚墨天典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 找到了一份代理銷售的工作,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就升職 4 次,做到副店長的職位,收入也斐然。

他發現了這條發財 " 捷徑 ",乾脆於 2017 年 3 月自立門戶,與之前的同事陳某合夥開了 " 萬華 ",主要向老年人 " 推銷 " 收藏品。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盈利六百多萬元。2018 年 5 月和 10 月,劉某又與人在鎮江先後合夥開了 " 華和珍典 "、" 華欣 " 兩家藏品公司,直至案發,劉某的三家店共非法獲利 848 萬元。因爲錢來得太容易,劉某大肆揮霍贓款,短短 1 年多的時間,他先後買房,買高檔轎車,還買了一輛 180 多萬的瑪莎拉蒂豪車。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嫌疑人劉某購買的豪車。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銷售員互相交流如何忽悠受害者。

直到落網後,劉某心中才有那麼一些懊悔。在看守所裏,他坦言:知道自己犯了法,心裏也是過意不去,都是客戶的養老錢,有的也是借的錢,確實感覺對不起他們。

據警方介紹,截至目前,有 55 人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中 27 人被批准逮捕,另有 4 人被上網追逃,警方已覈實了 129 名受害當事人。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嫌疑人劉某

警方提醒:不法分子利用人們熱衷於收藏的心理,通常會虛構信息,以有鉅額回報爲誘餌,推銷低價或仿冒的收藏品,以此詐騙大量錢財。市民若要收藏物品,最好具備相應的收藏知識,若要購買紀念鈔,應走銀行等正規渠道,否則很容易上當受騙。(文中涉及人員均爲化名)

坑老人的不光是保健品,有人被騙 169 萬後精神分裂

△受害者給武進公安分局寫來的感謝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