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p\u003E漳州市緊緊抓住國有林場改革的有利時機,充分挖掘、利用全市16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選擇森林景觀較優美、觀賞價值較高、交通條件較便利且毗鄰羣衆聚居地的區域,通過實施景觀提升、配套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規劃建設森林人文景觀,探索“生態+旅遊”模式,將青山變成“金山”,提升生態效益,讓森林生態成爲市民可享用的生態福利,並帶動當地村莊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提升生態效益 共享生態福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幾天儘管有些熱,雲霄火田鎮白石村依然熱鬧,遊客們暢遊大帽山、暢遊古茶樹生態園後,返程時特意帶上一份當地的野生茶。

"\u003Cp\u003E漳州市緊緊抓住國有林場改革的有利時機,充分挖掘、利用全市16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選擇森林景觀較優美、觀賞價值較高、交通條件較便利且毗鄰羣衆聚居地的區域,通過實施景觀提升、配套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規劃建設森林人文景觀,探索“生態+旅遊”模式,將青山變成“金山”,提升生態效益,讓森林生態成爲市民可享用的生態福利,並帶動當地村莊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綠色通道”打通 青山不再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海林下國有林場地處漳州高新區西南角、圓山南麓,與平和、南靖兩縣接壤,橫跨4個鄉鎮、17個自然村,轄區總面積達3.8萬畝,是福建省首批創辦的國營林場之一,植被保護良好,林木保有量高,場內共擁有包括樹木、花卉、草等適宜閩南地區生長的植物共74科917種,是漳州市珍貴的植物基因寶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圓山林下生態園就是利用林下林場的一部分林地規劃興建的生態園。”林下林場原場長吳培衍說,生態園總規劃面積3000畝,一期工程規劃437畝,在場內原有的漳州市青少年碳匯教育基地的基礎上,進行景觀提升、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園核心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建一座對市民開放的生態園,交通很關鍵,林下林場距離市區雖然只有8公里左右,但原先路窄而且繞,交通不便利。”吳培衍說,在規劃興建林下生態園時,漳州市領導多次現場調研,剛好生態園北部不遠處正在興建圓山大道,領導馬上決定,從圓山大道再建一條支路拐向生態園,這樣一來,市民到生態園可節省一半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雲霄園嶺國有林場,建成白石村至大帽山道路硬化工程6.2公里,並建成管理房、山門、公廁、旅遊步道、觀景臺等配套設施工程等,今年還將續建2公里遊步道、1個觀景臺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漳浦中西國有林場,已完成3.2公里遊步道建設,休閒亭1座、休閒長廊3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場改善基礎設及打通“綠色通道”的行動在漳州各個國有林場間如火如荼進行着,這些林場開始向人們展現綠色的美妙身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漳州目前共有16個省屬國有林場,各規劃建設一個‘一場一景’項目,計劃建設規模6950畝,總投資1億元。”漳州市林業局局長姚珠成說,現在已基本完成建設並向羣衆開放的有龍海林下、長泰亭下、雲霄園嶺、華安金山、漳浦中西、平和天馬等6個國有林場的“一場一景”項目,共投資5000多萬元,完成道路硬化10公里、建設林中步道11.16公里,建設休閒涼亭3個、休閒長廊3個、景觀平臺3處、服務用房2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場一景 打造三種生態遊模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仲夏時節,走入林下生態園區,彷彿置身於綠色的海洋。“負氧離子含量9600個\u002F立方厘米”,生態園中的LED顯示屏實時顯示負氧離子含量,數值一直在9600上下跳動,在場遊人不由得深呼吸起來,陶醉在這個天然氧吧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距離城市最近的天然氧吧,十分涼爽。”吳培衍說,園區有森林生態休閒功能,建有森林陽臺、森林吧、負氧離子體驗區;有森林碳匯教育功能,建有森林碳匯教育基地、植物文化體驗;有森林戶外拓展功能,建有森林營地、森林體育、森林坊;還有林下往事知青懷舊點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霄園嶺國有林場坪水管護區地處雲霄海拔最高的大帽山山腰,高山環境孕育出獨特的生態林和茶園。這裏坐落着福建省迄今發現最早、最大、最廣的古茶樹羣落,有着2000多畝原生態茶山。“大帽山下的古村白石,是雲霄縣政府着力打造的生態旅遊村,現有古民居、陽木古樹羣、百米飛瀑等多處景點。”園嶺林場場長何德鎮說,“一場一景”建設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古茶樹生態園包括林場部分林地和白石村林地,生態園與白石村生態旅遊景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都是漳州市“林區變景區,林場變景點”的真實寫照。“一場一景”森林景觀主要體現的就是近自然,在現有自然森林景觀的基礎上,通過規劃引領,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林下套種珍貴、有花、彩葉等景觀樹種,實現季相化、色彩化、立體化的近自然生態景觀模式,讓羣衆走進森林、親近森林、融入森林,提供生態體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場建景點,不同於城市公園。”姚珠成說,要以原生態的森林景觀爲基礎,規劃設計配套設施建設,把配套設施融入森林景觀當中,體現近自然的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踐探索中,漳州的“一場一景”建設慢慢形成了三種模式。一種是主要供周邊羣衆休閒、健身、娛樂的近郊休閒型模式,如林下生態園;一種是以優美、特色森林景觀吸引人們利用節假日登高、聚會、遠眺的遠郊踏青型模式,如雲霄園嶺國有林場古茶園、華安紅錐林森林景區等;一種是利用林場森林資源、科普設施、林下經濟等爲人們提供親子游玩、科普教育、研學的科普體驗型模式,如南靖永豐國有林場的百竹園景觀林、漳浦中西國有林場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提升生態效益 共享生態福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幾天儘管有些熱,雲霄火田鎮白石村依然熱鬧,遊客們暢遊大帽山、暢遊古茶樹生態園後,返程時特意帶上一份當地的野生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園嶺林場的“一場一景”項目初見成效了,陸續有縣城和周邊鄉鎮的羣衆前往觀光遊覽,也有部分外地遊客慕名而來。有的採購商驅車前來,欣賞百年古茶樹的風姿,到茶園裏、茶農家門口收茶葉。觀光客逐綠到訪,到茶山上踏青吸氧,到果園體驗採摘樂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茶樹生態園名氣大了,白石村名氣大了,野生茶銷量大增,遊客購買量比去年增加了50%。”大茂山茶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何梅玉開心地說,今年銷往廣東的茶葉就有5000多公斤。何梅玉也是白石村茶農,得益於美麗鄉村及古茶園景區建設,茶葉銷量大增後,她還到縣城開了一間茶葉店。村民何自海引進臺灣客商,開發經營大茂山有機茶1000多畝,帶動40多名村民就業。“野生茶剛開始銷路不好,隨着白石鄉村遊、古茶樹生態園的火熱,野生茶被遊客青睞,成爲伴手禮,賣得非常好。”何梅玉開心地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場變景區,爲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帶來新商機,爲鄉村旅遊、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森林旅遊成了林業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姚珠成說,利用國有林場優質森林資源開展“一場一景”建設,進而帶動集體林地發展森林旅遊,可以使森林旅遊具有的“環境成本低、產業鏈條長、就業容量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進一步擴大,成爲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何更好地利用森林旅遊資源來提升生態效益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積極探索生態園運營管理市場化模式。”林下林場副場長吳藝東說,利用園區內設施科學合理植入商業網點、餐飲服務、體驗服務等經營項目,向社會公開組織生態園業態經營服務招投標,爲遊客有償提供茶水、點心、簡餐、兒童娛樂、碳匯教育等項目,既提升生態園的服務質量,又增加林場的收入,爲積極探索生態旅遊和森林旅遊的發展模式積累經驗。(記者 蕭鎮平 白志強 通訊員 王一雄 陳文宏 郭揚)\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504022315668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