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姚培偉

德德和清清一直很癡迷於劍,小夥伴們送他們雅號“劍癡”。

劍,兩面開刃,頭部尖銳,造型秀麗,姿態挺拔,十分鋒利,適合格鬥,俗稱百兵之君。

德德說:“劍如同君子,技法講究輕靈瀟灑,動作優美,敏捷多變,剛柔相濟。”

“而刀如同猛士。技法講究剛猛沉重,勢大力重,不搞花招,一擊致命。因此,刀劍有時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風格。”清清說。德德覺得清清對刀劍的感悟高於自己。

劍術,也被稱爲中國的國術,是中國衆多武術中最重要的一門武功。一提到劍法,人們自然會想到白衣飄飄的西門吹雪:落花吹雪,劍術超絕。劍神一笑,可令仙佛鬼神動容。也會想到“一劍西來,天外飛仙”的劍中之仙“白雲城主”葉孤城。還會想到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敵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爲友的“劍魔”獨孤求敗。這些鮮活的武俠小說人物是幾代人的崇拜偶像。

而德德和清清更崇拜的是裴旻,唐文宗時,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爲“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爲“詩仙”、“草聖”、“劍聖”。

相傳裴旻曾經指點過“詩仙”李白的劍術。好劍術,喜仁俠的李太白經過他的指點,劍術大爲精進,試想如果李白沒有高深的劍術,恐怕也寫不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千古絕句。

在裴旻百年之後,唐代喬潭曾經寫下《裴將軍劍舞賦》,顏真卿和王維都也都寫下《贈裴將軍》的不朽詩篇。

德德說:“歷史上有多少劍,如“棠溪”、“墨陽”、“龍泉”、“莫邪”、“干將”,“魚腸”、“巨闕“等劍都是由當時著名鑄劍師所造的名劍。”

清清說:“劍有着衆多典故,並與歷史上的名人及重大事件有着密切聯繫。其中的一些劍更是因爲直接參與歷史事件而永載史冊。如專諸用”魚腸劍“刺死了王僚,荊珂用”徐夫人匕首“刺秦王嬴政等等,而像“劉邦劍斬白蛇”,“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類的故事不勝枚舉,這些著名的人物與那些有名或者無名的劍一同鑄造了中國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英雄傳奇,流傳至今,令人耳熟能詳。”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種兵器能夠像劍一樣承載着那麼多的傳奇和神祕、無數歷史上、神話中、演義里人物的命運都因與名劍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而得到昇華。可以說、劍與那些至今仍被人耳熟能詳的典故一起融進了我們的文化,成爲華夏文明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聽德德和清清一席話,他們完成當的起“劍癡”這個稱呼,更何況他們本身就是萬中無一的用劍高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