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參加家長會的爸爸即興演講,說出無數父親的心聲!(全文如下)

各位老師、家長、孩們:

有首歌叫“明天會更好”,曾給予很多人信心與鼓勵。

而現實生活裏明天會不會更好不知道,但明天會更老是確定的。

不知不覺,我們80後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

這個年紀有點尷尬,器官樣樣俱在,只是都下垂,所謂的“萬般皆下垂,唯有血壓高”,頭上是“白髮拔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場很多爸爸們的髮型也如莫言所說的“地方支持中央”──兩邊往中央梳。

更可怕的是記憶力明顯衰退,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竟想不起要做什麼?笑到一半忘記爲何而笑。年紀大了但內心不能老,因爲我們重任在肩,未來的工程師、會計師、廠長、經理們需要我們共同培養。

藉着這個機會,我想分享五句話,和大家共勉!

01
我會給你肩膀換個陪伴

供不起3萬塊的興趣班,也買不起800萬的學區房,但我會給你肩膀和陪伴。

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理想化目標的牽引。這個最佳人選,毫無疑問應該是父親。

何爲“父”?父字乃斧之初文,其字形爲兩把板斧:一把是思想和智慧,另一把是方向和力量的給予。

雖然,我只是一個月薪只有3500元的工薪族,供不起3萬塊的興趣班,也買不起800萬的學區房。但我能給予的是陪伴和肩膀,是你遭受委屈時的擁抱、遭遇困惑時的信念、經歷挫折時的力量。

我希望通過這些,讓你對人生始終有恆定的價值觀、對自己始終有堅定的自信力,在社會上始終懷有人格尊嚴。

孩子的心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你播種什麼,就會生長什麼。你教會他歧視和偏見,他必然學會冷漠和刻薄。教會他尊重和寬容,他的世界就充滿理解和友善。

你想讓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做一個那樣的人給他看。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勇於挑戰,那麼你也要用行動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就是這樣勇敢,這樣堅強,這樣不懼怕任何困難。如果你罵孩子是垃圾,那你就是垃圾之父。

我常提醒自己,要多讀書、多見識、多思考、少看手機,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表率,努力做一個稱職的爸爸,拒絕讓自己的愚蠢、保守、短見,毀了孩子的一生。

02
意識到哪些對孩子最重要

美國一個很知名的教授經常說,我兒子是一個很好的司機,開大卡車,開得可好了。

我想,如果是一箇中國教授,絕對不會逢人就講這事。我是個教授,兒子開卡車有什麼可自豪的?

一旦中國人覺得就算自己兒子是個卡車司機也很坦然的時候,就說明他們開始尊重孩子的價值觀。

反思生活,現在很多的孩子其實很苦,跑了這個培訓班,又跑那個培訓班。孩子還不想去,爲什麼?那些培訓班並不是他真正喜歡的,都是我們父母選擇、強加給他的。

整個“父親界”都在犯一個錯誤,孩子認爲的大事,你卻認爲是小事。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兒子最喜歡的東西不見了,哭得滿臉通紅。在他眼裏,敘利亞炮火連天、特朗普情緒多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歡的東西弄丟了,這對他來說太嚴重了。

你有時要把自己當作孩子,才能體會到這件事在他成長中的重要性。

03
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溫度的人

身爲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善良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孩子人生中許多精彩的故事、偉大的行爲都來自於情感。如果一個孩子不知道情感爲何物,就不會有美善的心靈,不能夠變得真正的勇敢和堅強,也就不會有責任、夢想和快樂,甚至不能發展爲一個有自我的完整的人。

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自由和平等,讓他學會“愛”, 讓他擁有一個有感情、有溫度的靈魂,能正確解讀別人的情感,讓他懂得家庭的溫暖、朋友的愛心、陌生人的無私,從而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回報關愛、感恩他所遇到的所有美好事物。

04
幫助孩子建立“認知格局”

認知,幾乎是人和人之間唯一的本質差別。人和人一旦產生認知差別,就會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而這些決定,就是你和這些人最大的區別。

所以孩子們,你一定要知道你是誰,發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熱愛什麼,這比“我能得到什麼”更重要。

同時,我想讓你知道,這個世界發生的任何一件與你相關的事情,無論過程是順利還是不順利,無論你高興還是不高興,都只是一個過程,即使“失去了”,或者“失敗了”,都是生活的一種體驗。

你要做的,就是從中學到一些知識和經驗,讓自己有足夠的能量保護自己,和一切你欣賞的美好事物,也包括你喜歡的姑娘。

05
提升面對這個複雜世界的能力

這個社會很複雜,需要很多種能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

這種能力小到遇到一個水窪如何跨過它,大到公司遇到重大困難如何突破;

小到怎麼和小夥伴相處共用一個沙池,大到怎麼和同事家人朋友共事;

小到怎麼訴說一件開心或傷心的小事,大到怎麼拍攝一部動人心絃的佳片;

小到怎麼爬出小小的沙坑,大到怎麼走出人生的低谷……

遇到這些,你都能坦然面對,積極地去解決所有問題。

你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

比如你要學會自己換燈泡、自己疏通下水道。你必須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可能不一定讓你明白,但是你起碼能知道坐在你對面的那個人胡說八道。你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遵守規則,懂得“有所不爲”,把握行爲的“度”,才能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標,穩妥地前進。

幸福不在於得到多少,而在於感知!一個能夠感知幸福的人,無論他多麼平凡,都是幸福的。

我的演講就到這兒,希望能給每一位家長帶來思考,給每一個正在經歷困惑、迷茫、挫折的孩子啓發,找到開啓美好人生的鑰匙,早日找到通往美好世界的那扇門,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