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融數據衆說紛紜 央行三度釋疑穩定預期

與1月份數據相比,2月金融數據則是“乍暖還寒”。“暖”的是,綜合1、2月份數據來看,社融持續下滑態勢得到初步遏制,表內中長期貸款投放和企業債券融資處於較高水平;“寒”的是,社融增量和新增貸款較上月有明顯回落,表外融資收窄對社融總量的影響較爲明顯。

2月社融數據剛一公佈,多空雙方即展開激辯,市場解讀也是衆說紛紜。此時,央行三度公開釋疑,通過主動發聲對市場進行預期引導。與之對應的是,昨日市場情緒高漲,上證指數重上3000點,可見穩預期成效顯著。

金融數據乍暖還寒 市場解讀衆說紛紜

與1月份數據相比,2月金融數據則是“乍暖還寒”。“暖”的是,綜合1、2月份數據來看,社融持續下滑態勢得到初步遏制,表內中長期貸款投放和企業債券融資處於較高水平;“寒”的是,社融增量和新增貸款較上月有明顯回落,表外融資收窄對社融總量的影響較爲明顯。

對於2月份金融數據,市場說得最多的是“不及預期”。確實,相比於1月份高達3.23萬億元的當月新增貸款,以及4.64萬億元的社融數據“開門紅”,2月金融數據讓很多準備跑步入場、迎接牛市的市場人士謹慎有加,有市場聲音甚至喊出,股市將迎“倒春寒”。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認爲,從總量上看,新增信貸數據實際並不差,只是市場預期太高。對於諸如社融迴歸“平庸”、“寬信用”預期弱化等等說法,有分析師提出異議:社融數據真的有那麼弱嗎?而更多分析人士相當淡定,認爲社融企穩回升趨勢不變。

市場分析人士關注的焦點主要在於,春節擾動因素年年有,爲何今年格外大?表外融資收窄,票據融資降幅大,原因何在?M2增速出現回落,企業現金流會否受影響?

從2018年開始,央行在2月份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時,就注意到將季節性因素加入其中,綜合考慮前2個月的統計數據。而2019年不僅延續了這一做法,更是三度釋疑穩定市場預期。易綱在答記者問時還提到,應當將前3個月的數據綜合起來分析。

央行三次釋疑 預期引導主動作爲

上週日上午9時發佈社融數據後,央行行長易綱亮相全國兩會記者會,並就市場關注問題答記者問,其中就專門解答了2月份社融數據相關問題。此後央行又分別通過答《金融時報》記者問、直接發佈數據解讀的方式,解答市場疑問,穩定市場預期。

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央行相關負責人釋疑稱,今年以來,社融增速連續兩個月高於2018年底增速,社融持續下滑態勢得到初步遏制,爲2019年經濟金融開局提供了保障。今年,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及民營經濟GDP增速要保持一致,另就票據融資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在答《金融時報》記者問時,央行相關負責人主要解釋了季節性波動的問題,並表示應當把1、2月份甚至是一季度的數據加以統籌觀察。而在解讀2月份金融數據時則表示,今年M2增速繼續保持平穩是前期貨幣政策效果的集中體現。整體看,M1增速回落主要反映全社會流動性的結構變化,不代表流動性總量規模的變化。

該解讀還表示,與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表外融資情況明顯好轉。總體來看,社會融資規模中的表外融資降幅將趨於平穩,將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剔除季節性因素後,票據正常增長。2月份票據業務量快速下降主要是因爲季節性因素。另外,1月份對銀行承兌匯票增長的諸多推動作用也在減弱。不會容忍票據融資套利情況。

中信證券(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表示,央行此舉一方面是出於預期引導的意圖,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由於春節因素導致數據比較特殊,需要加以說明。綜合前期包括股市、匯市波動的主動發聲、單月數據解讀吹風會等,央行的預期引導已經獲得市場廣泛認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