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诞生是一个简单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外太空中存在着许多气体和尘埃云,其中的物质通过重力聚集在一起;随着物质的增多,它们的重力也越来越大。而后,当聚集的物质达到足够数量后,它们会坍缩到一小块区域内,这样就形成了“原恒星”。接着,这颗年轻的星星会继续“生长”成为“主序星”。

图中的猎户大星云是恒星诞生的活跃区域。

恒星诞生的阶段:

星云坍缩

浩瀚的宇宙里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物质,其中巨大的星云内有大量气体。这些气体虽然分散,却是恒星形成的基础物质,只是它们需要被“赶到”一小块区域中。

那么,怎样才能使分散的星云聚集起来,形成重力的核心呢?一般情况下,超新星会向星云内部释放某些物质,使气体聚集起来;或者两团星云聚集到一起形成一团高密度星云。

恒星在星云中诞生,我想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

不论通过哪种方式,星云的气体都会慢慢聚集到一起,并且重力会随之增加。最终,当重力足够大后,星云发生“坍缩”:大量气体在一瞬间聚集到一起!

接着,意想不到的大爆炸发生了!

原恒星形成

在这场大爆炸中,大部分气体都被抛出去了;但在爆炸中心,气体的密度变得非常大,形成了原恒星。接着,刚刚诞生的原恒星会把它周围的剩余气体“推出去”。

苹果和恒星的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有核。但恒星可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严格来说,原恒星还不是真正的恒星。成熟的恒星都要经过聚变产生能量。在原恒星中,重力中心使周围的物质向其中心坠落。物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吸收,这些物质的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使原恒星中心的温度持续升高。

另外,原恒星持续地收缩也会使恒星核心的温度升高,最终,当核心温度达到10000K时,一项特殊的变化就发生了。

原恒星形成主序星

原恒星的升温过程十分漫长:温度从2000K上升到10000K需要一百万年的时间!但一旦达到10000K,原恒星的核心就会发生核聚变。

此时,它仍然不是真正的恒星。因为它还不稳定并且继续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恒星叫做主序前星。当主序前星完全稳定后,主序星才正式形成。

恒星的制作食谱:准备足够的物质和时间,慢慢坍缩,一百万年后就能够形成。

行星形成的猜想

此时,恒星已经诞生了,那么它们周围的行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恒星大致相同,太阳系中大部分行星都是太阳诞生之后形成的。

大部分星云在恒星形成后还会围绕在恒星附近,并且恒星会继续吸引金属和岩石。这些金属和岩石会像原恒星那样聚集到一起,形成了有着坚硬外壳的类地行星如地球;而星云聚集到一起则会形成巨大的气体行星如木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