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5日,新京報記者前往歡樂谷景區實地探訪發現,此次實訓,大部分學生的實訓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有機電系同學在鬼屋扮鬼、景區餐廳內上貨打雜,經貿管理系在小賣店賣烤腸、檢票安檢等等。多名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7月17日,渤海理工機電系及經貿管理系100餘名2017級的學生,來到北京參加學校安排的模塊化教學,也稱作實訓。

(原標題:學生實訓被安排歡樂谷“扮鬼”賣烤腸,涉事學校承認分配不合理)

▲7月25日,歡樂谷大門。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張祁鍇 攝

渤海理工職業學校(下稱“渤海理工”)專科學生實訓,被安排到歡樂谷“扮鬼”引發關注。

7月25日,新京報記者前往歡樂谷景區實地探訪發現,此次實訓,大部分學生的實訓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有機電系同學在鬼屋扮鬼、景區餐廳內上貨打雜,經貿管理系在小賣店賣烤腸、檢票安檢等等。不少學生感到不滿。

7月25日晚,渤海理工模塊化教學工作小組負責人叢培東告訴新京報記者,一些學生的崗位分配確實不太合理,與預想有差距:“學生們還有飯補,喫住都是免費的。此次屬於模塊化教學,本身就是教學實訓,是爲了讓大家掌握技能,希望大家能通過考試,培養藍領人才。”

7月26日,叢培東又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學生有其他想去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系裏報到學院,我們考察後覺得可以了纔行,畢竟這個實訓是有學分的,還是比較嚴肅的事情。”

渤海理工位於河北省黃驊市,其官網介紹中稱,學院爲學生專接本考試提供培訓,學生可通過全省統一考試進入本科高校繼續深造。

▲渤海理工學生在歡樂谷工作的鬼屋。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張祁鍇 攝

實訓崗位:“扮鬼”、賣烤腸、服務遊客

多名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7月17日,渤海理工機電系及經貿管理系100餘名2017級的學生,來到北京參加學校安排的模塊化教學,也稱作實訓。經貿管理系的多名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一小部分本系的同學被分到了收銀崗位,被告知工作中出錯要遭到罰款。

對於實習安排專業不對口的問題,不少學生感到不滿。“又累,有沒有實習工資,連飯補都是被曝光後,纔在卡上多了200元左右。”該校一名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

一名學生向新京報記者提供了一份渤海理工教務處印發的《關於2017級開展模塊化教學工作的通知》,《通知》顯示,模塊化教學將持續16周,在此期間校方提供餐飲及免費住宿。

新京報記者在歡樂谷走訪期間發現,北京歡樂谷還有來自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套學院等學校的實訓生,新京報記者詢問後得知,他們每月均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

楊川是渤海理工2017級機電系的一名學生,在此次實訓中,他被分配到了北京歡樂谷。楊川告訴新京報記者,他的工作崗位在“異域魔窟”,主要工作內容是扮鬼嚇遊客。

楊川向新京報記者回憶扮鬼時的場景:自己身處一片黑暗之中,鏈條的碰撞聲發出的慘叫在不遠處響起,緊接着是遊客們的尖叫。他把手旁的長杆拿起,再伸出,用杆頂部“懸在空中”的斷假手輕輕觸碰遊客的後背。幕布外隨即傳出叫聲與笑聲。

紫色的光從黑色幕布的縫隙裏透進來,縫隙中的人影總是一撥撥的進入視線。

“我嚇到過人,沒感覺,也挺沒勁。”楊川告訴新京報記者。

從多位學生口中,新京報記者得知此次模塊化學習佔學生們畢業所需的部分學分,無法替換,也不能自行尋找實訓崗位。新京報記者從學生們提供的錄音與聊天截圖中得知,如果不參加本次實訓,則需要選擇休學,與下一屆的同學一起參加實訓。

對於這種說法,叢培東表示:“我們給學生提供了20多家企業以供選擇,後來經過篩選後,選出合適的企業再讓學生們從裏面挑選想去的實訓企業。學生有其他想去的企業,也可以通過系裏報到學院,我們考察後覺得可以了纔行,畢竟這個實訓是有學分的,還是比較嚴肅的事情。”

▲渤海理工學生在歡樂谷的排班表。受訪者供圖

“他們就說,當做磨礪吧”

機電系的盧國在歡樂谷的一處過山車項目工作。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的工作中他都在重複三個動作:在遊客坐上過山車後抬一下安全壓槓確認鎖死;在遊客結束一輪遊戲後在終點處向他們揮動雙手;以及在遊客下車後打開出口。

盧國身着統一發放的服裝,站立時雙手始終在身前握住。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園區規定,不能靠着牆,服務時兩人成行三人成列,在有遊客能看到的地方不能玩手機:“服務行業嘛,一般都這樣,在這裏也一週了,習慣了。”

盧國對工作沒有太大的不滿:他每工作一小時可以休息一小時,歡樂谷園區旁8人的寢室配備空調和電視。食堂的飯菜不貴,除了300塊園區的餐飲補貼還有200塊學校的額外補貼。7月25日早晨學生們還被告知有300塊的高溫補貼。水電費每月補貼100元。“對口的實訓哪有那麼好找,你看這些別的學校的不也來這裏實訓?我們那個同事學旅遊管理的。”

盧國稱,實訓前他們曾有四個選擇: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保定長安客車製造有限公司、河北宏光供電器材有限公司、北京歡樂谷這4個實訓地點的選擇。“相比之下,歡樂谷好多了”。

7月25日下午4點多,經貿管理系的吳默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來的時候被分到了經營部,後來賣烤腸冰淇淋等小喫零食:“跟父母說了,他們挺失望的,我也沒打算離開,4個月而已很快就過去了。”

機電系的羅玉則被分到了不遠處的餐廳,每天的工作是搬貨、打掃衛生。因爲餐廳尚未營業,工作輕鬆,他興沖沖地把歡樂谷的項目玩了個遍:“這裏面最刺激的極速飛車我都坐膩了”。

羅玉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對於搬貨打掃衛生的實訓,他們未作評價:“他們就說,當做磨礪吧,畢竟要拿畢業證”。

8點以後,下了晚班的學生們回到寢室,脫下上衣和外褲一頭扎進22度的空調房裏。不一會房間裏飄出了香菸的味道和學生們的笑聲。有的房間則相反,一間8人間只剩下一位即將離開的同學,剩下7人早已離開了歡樂谷。

▲歡樂谷餐廳(圖中無實訓學生)。 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張祁鍇 攝

校方:歡樂谷會給費用,都用在了學生身上

7月25日晚,渤海理工模塊化教學工作小組負責人叢培東告訴新京報記者,一些學生的崗位分配確實不太合理:“錢都花在學生身上了,學生們還有飯補,喫住都是免費的。此次屬於模塊化教學,本身就是教學實訓,是爲了讓大家掌握技能,希望大家能通過考試。”

叢培東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學生進歡樂谷之前的體檢、往返交通、資格證考試報名費等都由校方承擔:“包括在歡樂谷喫飯,住宿都相當於免費的。飯很便宜,質量也很好,葷菜兩元,素菜1元。一個月300到350塊錢一個月就能喫得很好……此外還有每人300元的高溫補貼,100元水電費。”

對於考證培訓的情況,多位在歡樂谷參加實訓的機電系同學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他們剛剛簽訂文件,參加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培訓和考覈。

新京報記者在原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官網上查詢得知,依據“京發改〔2015〕147號”文件,該證的理論與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共收費170元,執收單位是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

新京報記者致電了北京市特種設備檢測中心,一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了考試收費共170元。該工作人員稱,培訓的費用具體取決於培訓機構,大約是1000元左右。

盧國稱,自己7月24日在詢問老師後,才得知會有一週進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的培訓,其間不工作。“其他人(同學)估計還不知道吧。之前沒有人跟我們溝通培訓的事情。”而在河北宏光供電器材實訓的小逸則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之後的4個月“全是工作”,未聽說有培訓考證等安排。

7月26日,叢培東告訴新京報記者,模塊化教學是將北京歡樂谷景區作爲校企合作單位,作爲實訓基地把學習放到企業中去,出現扮鬼、賣烤腸的崗位只是前期熟悉環境的輪崗:“這是徵求意見讓大家報名的,不是強制要求的,他們知道工作內容。還會參加歡樂谷考試和技術監督局的考試,通過以後尊重學生個人意願分配崗位,不願意的話可以不參加。”

就崗位安排與專業並不對口的問題,叢培東解釋道,前期輪崗結束後,下週一會對學生進行培訓。培訓後學生們要參加考試,通過的纔可以在崗位上實訓,沒通過的要退回給學校:“歡樂谷裏有的小組安排得比較好,有的小組就安排得差一些,跟管理能力有些關係。機電專業主要參與大型設備這些崗位,會計專業就是一些收銀,或者相關的崗位。”

對於學生們反映的來之前不知道實訓崗位的具體內容一事,其表示,可能是溝通不到位,具體的需要問負責人。

對於部分學生向新京報記者投訴稱拒絕參加實訓或遭到“降年級”或警告處理,叢培東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看到報道後做了調查,這些都是下面輔導員嚇唬學生的,學院層面不知道。我們今天剛查出來,查實以後將會嚴肅處理。”

▲渤海理工職業學院官網宣傳片中的學校大門。視頻截圖

歡樂谷:考覈後可選擇崗位,以收銀、服務爲主

7月26日,歡樂谷市場部一名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學生到達歡樂谷後,會開展一週的崗位體驗,此時,所有崗位會隨機分配給學生。

崗位體驗結束之後,歡樂谷會對學生進行崗位上的培訓,內容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崗位操作、服務標準、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等,將在歡樂谷專門的實訓教室進行。培訓結束以後會針對培訓內容進行考覈。考覈通過就會結合學生的專業和本人意願,去分配正式的實訓崗位。

這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所有的實訓崗位不能和學生的專業完全地匹配,這一塊也會結合學生的個人意願和他們的專業,比如會計學就優先安排財務部門的崗位。”

上述工作人員稱,輪崗體驗一事,歡樂谷方面是與校方溝通過的。在學生工資問題上,歡樂谷不直接面對學生,而是會提供給渤海理工職業學院一筆費用。她表示,2019年是北京歡樂谷與渤海理工職業學院合作的第一年,合作在最近一段時間才確立。

專家:建議實訓學生簽訂三方協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新京報記者:“學生專業實訓主要問題是有沒有達到提高專業能力的作用,這個實訓本身就是教學的一個環節。”

熊丙奇表示,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實訓很麻煩,找實訓單位,找專業對口的很難。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高等專科學校的專業設置不是隨着市場轉換的,學生實訓很難找到對口單位。所以造成了實訓和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這在高職院校中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儲朝暉稱,深層次解決這個問題是讓辦學主體更好地根據市場的定位調整自己的專業設計。這不是一個簡單能在實訓這個環節解決的問題。

針對現在實訓生遇到的權益問題,儲朝暉建議,現在對這些實訓的學生,規範簽訂三方協議,確保學生權益:“如果該學校在過程中做到這一點了,我覺得也不應該對其太過指責。如果該學校在這一方面也有問題,當然應該依據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他這樣的做法予以糾正。”

(文中學生均爲化名)

史建磊 本文來源:重案組37號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