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銅器把我國古代的青銅合金技術推向了一個頂峯。據《宣德彝器錄》記載:明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廷所陳設之鼎彝(禮器)均非古制,遂生復古之心,於是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侍郎吳邦佐、呂震等人仿照商周青銅器器形,鑄造仿古銅器,此外亦令仿造內府所藏名窯四款式典雅者鑄銅器。當時所鑄以上兩類仿古銅器達三千三百餘件[鼎、壺、尊、豆、爐等祭祀用禮器]。這些仿古銅器,除部分歸宮廷留用外,還奉敕分與諸王府,因而得以流傳至各地(《宣德彝器圖譜》)。這批銅器所用銅材全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風磨銅,經宣德皇帝要求十二煉後鑄造。因此,所鑄銅器的銅質精細精良,顯得珠光寶氣,在暗淡處能發出奇異的光澤,十分動人心扉。

我國銅器不僅種類豐富,而且獨具藝術特色,歷來被中外收藏家視爲重點收藏的寶物。

清代銅器與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無論在用途上,還是性質上都截然不同。商周時期,青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誌,貴族爲了弘揚祖德、刻紀功烈,鑄造銅器並記錄在銘文中。禮器使用的多寡,更是體現貴族等級制度上下尊卑的象徵。到了清代,銅器已失去了這些意義,其主要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實用器,如香爐、鼎、瓶、壺、龜、鶴、羊、鹿等,主要用於生活、祭祀及各種儀式中。這部分銅器在造型方面與原器相似,具有商周青銅器的風格,在裝飾上,沒有嚴格仿造商周青銅器的紋飾,而是使用了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等紋飾。有些器物上的獸面紋,已不是獸面紋,倒像是蝙蝠。

另一部分,鑄造銅佛像及道家用具。清代宮廷中先後設立了銅器造辦處,大量製造各種銅器,作爲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尤以乾隆朝宮廷仿古器最盛,這當然與乾隆帝博雅好古的性格與情懷有關。

近年來,明清宮陳設銅器的價格已到千萬元級別,2007年宮廷御製陳設銅器精品價格已超過千萬元。當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估35萬至50萬港幣的清康熙“康熙五十二年制”款御製鎏金銅交龍鈕八卦“無射”編鐘拍至1376.75萬港幣,一對清乾隆“大清乾隆年制”款御製銅鑄刻龍鳳紋雙耳活環方觚估40萬至60萬港幣,拍至1130.35萬港幣。北京翰海當年秋拍中,清雍正“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銅海水龍紋瓶估6萬至9萬元,最終拍至1570.24萬元。行內人普遍認爲,這三件清宮御製銅器應爲圓明園遺物,這也是拍賣價格飆高原因之一。

2009年5月,一對日本優彩庵舊藏的清康熙“康熙五十四年制”款御製鎏金銅交龍鈕雲龍紋“無射”“夾鍾”編鐘,在香港佳士得成交價達4546萬港幣。2011年4月,一對清乾隆“大清乾隆年制”款金彩仿古銅浮雕螭龍圖雙耳蓋壺拍至4322萬港幣。2014年10月,斯匹爾曼(Speelman)所藏明宣德“大明宣德年制”款鎏金銅寶鴨燻爐,在香港蘇富比拍得2924萬港幣。

此壺小口,長頸,弧腹,高足,該器主體的鑄造工藝,以圓雕、高浮雕、陰刻組合紋飾,生動準確地塑造出了“八仙”的傳統藝術形象和壺面各種圖象。執柄處塑龍首,整體造型莊重華貴.別緻生動,刻畫細膩精準。加以凸突紋飾的鎏金處理,使該器更顯皇家氣概而顯得無與倫比!底圈足爲“大明宣德年制”款,書法工整。銅胎厚實,包漿自然。

免責聲明

該文章內容及資源由會員發佈或轉載,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