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據說冷戰中有這樣一幕:有一天,北約的衛星拍攝到十餘艘蘇聯潛艇停在位於克里米亞半島的巴拉克拉瓦港內,可是幾小時後再看,其中的幾艘不見了;更驚悚的是,只隔了一夜,港裏又憑空多出來5艘潛艇。美國和盟友們一度爲這樣的“怪事”感到無解,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蘇聯潛艇是如何做到神出鬼沒的。那會兒的西方國家並不清楚,靠近克里米亞半島的黑海沿岸海平面上的某座小山已經被蘇聯人挖空了,平靜的水面下被生生鑿出了一座可容納數千人的微型城市。\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eac912e42534d04825353b6e7b20b0e\" img_width=\"1062\" img_height=\"711\"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由於缺少確鑿的地圖資料,筆者也實在看不懂俄語,所以基地位置只能根據許多資料的描述大體圈一下。如有錯誤,歡迎各位大佬批評指正,謝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巴拉克拉瓦港是一個傳說。在蘇聯,極度保密的存在通常只有一個代號,這座被稱爲“825-GTS設施”的潛艇基地則是蘇聯短暫歷史中數不清的令人髮指的創造中的一樣。說起來,蘇聯人除了熱衷於武器研發,恐怕便對“搞建築”情有獨鍾了。前有“蘇維埃宮殿”這樣奇葩宏偉的設計,後來,蘇聯人在地球上開了個洞,一口氣往下鑽了1.3萬米深。如此來看,耗費大力氣修建一座軍事基地似乎合情合理,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放在建築工藝高度發達的今天,在山裏鑿出一條可供汽車穿行的隧道,1米的造價也在12~15萬元;巴拉克拉瓦基地可是開工於62年前,可見其成本之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巴拉克拉瓦港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基地,我們不排除世界上有比它還大的、仍未被世人所知的相同存在,但不妨試想一下,假如有一天去野外遊玩,看到遠處的海岸線上有座平淡無奇的小山。這時候,突然有人走過來告訴你:這座山基本上被挖空了,下面還有座小城市,這會是怎樣一種感覺?提到這座基地的由來,我們不妨從二戰末期講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97923b6ea624ec39cd56c6ca59016e4\" img_width=\"1000\" img_height=\"799\"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當日就造成至少8.8萬名日本人死亡,數以萬計的建築被摧毀。不少遇難者連影子就沒留下,就倉促地從世界上蒸發了。如此威力令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蘇聯領導人們驚出一身冷汗:要是這種玩意兒扔到我們頭上,那還了得?4年後,一朵雄壯璀璨的蘑菇雲綻放在塞米帕拉汀斯克大草原上,蘇聯人終於如願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在慶功宴上,斯大林微微一笑,言語中透出難以掩飾的激昂:\u003Cstrong\u003E“假如我們再晚個一兩年,恐怕這種炸彈就落到我們頭上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蘇聯人手中的原子彈就像是“爲擁有而擁有”一樣;或者說比起這種新型武器,他們更加信賴傳統武器。縱使手握利器,蘇聯高層仍爲一個問題而憂心忡忡:萬一哪天戰爭爆發了,美國人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把核彈頭扔過來,我們來不及反應就被一鍋端了可咋辦?爲了防止最壞的情況出現,也爲了蘇聯在損失絕大部分武裝力量後仍有找西方國家算賬的能力,斯大林親自拍板,決定要搞一張“王牌”出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1027f580d4647069791cbcf5f82f5dd\" img_width=\"1022\" img_height=\"751\"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那會兒的蘇聯地面武裝力量是強,但是核彈一打過來,怕是大多成了活靶子;機場一旦被破壞,飛機再多也得趴窩;各國都在爭相發展航母,蘇聯人卻不怎麼感冒。用赫魯曉夫的話說,航母就是漂在海面上的棺材板。想來想去,蘇聯高層最終還是把“翻盤”的重任交給了潛艇,建造一處足夠隱蔽的、能夠抗住任何強度打擊的祕密潛艇基地便成了頭等要緊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當時蘇聯領導人們預期的規格,想要設計並建造出這樣一座能夠令人滿意的祕密基地,難度真不是用一般話語可以形容的。經過反覆考慮,蘇聯人最終將基地的位置定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陶羅斯山一側。巴拉克拉瓦港是一處典型的深水港,水面開闊,蘇聯的工程師和建築工人們正是從海岸的一側入口,硬是在山體和水面下開鑿出四通八達的運河體系。據描述,覆蓋該設施的混凝土層最厚處可達56米,堆在地面上大概有18~19層住宅樓那麼高。按照最初設計,基地可以承受10萬噸級核武器的直接打擊,要知道,殺死近9萬日本人的“胖子”也只有約2萬噸(TNT當量)。\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7f73c85af14485a8b7843dccfdb02a4\" img_width=\"978\" img_height=\"614\"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另外,這座基地可以同時容納3000名官兵,其中設有指揮所、武器儲藏室、醫院、居所、餐廳、廚房、澡堂以及各種各樣的其他設施。基地中設有獨立的排水和換氣系統,即便是基地的一部分遭到打擊,其他部分也能正常運行。按照設計,基地可以同時爲7艘潛艇提供維修;其中儲存的各種物資,可以支撐整座基地的人員過整整3年與世隔絕的生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當基地落成後,它成了蘇軍手中最爲倚仗同時也是最後一張王牌,其保密工作也是令蘇聯高層費盡心思。首先,基地的幾個出口都經過僞裝,洞口只需要一艘充氣艇就可以完全堵起來。一旦這座基地不想被人發現,即便是站得很近,不知情的人也很難發現端倪。除此之外,據說克格勃在潛艇基地周圍數公里內建立了密集的監視網絡,每個入口都設有專門建立的監視設施,超過200名克格勃特工被調到這兒專門負責守衛這座基地;附近還駐有蘇軍特種部隊,幾乎是隨叫隨到。一旦有潛艇出入港口,附近民居的窗簾都要拉起來。有時候,當地居民如果不出屋子,可能好幾天都看不到太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ba300e373e44aca9dd87d1681291407\" img_width=\"1226\" img_height=\"773\"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蘇聯的保密工作做得夠絕,那麼西方國家又是怎麼一步步將這座基地撬出水面的呢?後者的手段簡單得令人無法相信。\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首先,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蹲在水底下,被捂得一丁點兒破綻都不露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正如咱們文章開頭所說,蘇聯潛艇頻繁的“神出鬼沒”早已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懷疑,在確定了當時的蘇聯潛艇不具有如此卓越的性能後,西方專家們也只能猜測附近有可供潛艇藏匿的設施。爲了證實附近是否暗藏乾坤,西方國家想到了一個很“接地氣”的辦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5ec81e1208c436290c34611650943d9\" img_width=\"1213\" img_height=\"805\"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由於蘇聯情報部門對附近相當大的區域做着嚴密的監視,即便是有“生面孔”僥倖摸到海邊,恐怕用不了10分鐘就會被逮捕或是驅逐。因此,西方國家反其道而行之,花錢買通了大量當地平民百姓爲他們刺探情報。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情報部門並不要求後者打探出多少“乾貨”,而是讓他們待在家裏,留心一些細節。試想,千百人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裏,喫喝拉撒都是大麻煩。因此,每當潛艇基地通風換氣時,或是有潛艇進出時,空氣便立馬摻進一股濃濃的食物香味。另外,雖然工事中有專門的麪包房,但其產量遠不能滿足整座基地的需求。因此,西方情報人員通過刺探附近麪包房生產情況,很輕鬆地便估算出基地中駐紮的蘇軍官兵的數量,進而估摸出了基地的規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了,這種辦法得出來的結果勢必存在很大的誤差,準確度有多少,恐怕連西方人自己都不敢下定論。蘇聯不自己把基地的情況供出來,那麼它將永遠是個謎。蘇聯解體後,這座巨型基地被烏克蘭人繼承。遺憾的是,烏克蘭大概被西方國家嚇破了膽,當年那個超級大國最爲倚仗的“底牌”反而被烏克蘭當成了禍端,基地中儲備的大量致命武器和各種儀器遭到損毀或販賣。由於疏於管理,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深入基地,稍值錢點的東西均被洗劫一空,甚至連部分水泥牆壁裏的鋼筋都被拽出一半。到了1995年那會兒,整座基地終於在一輪輪的劫掠中徹底淪爲廢墟,隨即被烏克蘭政府關閉。\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3916ef9b31b4c92a622508811d8b750\" img_width=\"980\" img_height=\"657\" alt=\"當年蘇聯最狠王牌被拆空,西方看後仍感嘆:敵人比想象中還可怕\"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如今,俄羅斯重新開放了這處基地,不過,它已經成了一處展覽館。即便是這座龐然大物只剩下一具空殼,前去參觀過的遊客,無不被其規模和氣勢所震撼。不少來自美國和西歐的遊客更是直言,僅僅看到這座基地,看着這些混凝土牆,他們就能感受到蘇聯的輝煌時代;西方國家當年的對手,恐怕比媒體渲染得還要可怕。\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7384006523342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