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別稱“榕城”,廣東省省轄市,粵東潮汕三市之一地級市,地處廣東省東部,榕江從市區穿梭而過,東鄰汕頭市、潮州市,西接汕尾市,南瀕南海,北靠梅州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揭陽是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2032.61億元,總量居粵東第二。

揭陽素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華僑之鄉”之美稱,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著名僑鄉,有華僑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

黃歧山風景區

黃岐山位於廣東省潮汕地區揭陽市區北部,自揭陽市榕城向東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主峯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爲黃岐山風景區。此處林木蔥鬱,羣石嵯峨,勝蹟衆多,古有九庵十八寺之說。黃岐山是揭陽曆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自古以“黃岐晚翠”列爲揭陽八景之一,是揭陽最出名的山脈。

黃岐山位於揭陽市區北4公里,市區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榕江北河從山下緩緩流過,主峯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黃岐山是揭陽曆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徵,自古以“黃岐晚翠”列爲揭陽八景之一,是揭陽最出名的山脈。山上有九庵十八巖,山顛有岐山塔,山中有月容墓、侶雲寺、臥雲洞等名勝古蹟,有“海濱鄒魯”摩崖石刻等二十餘處。還有珍稀罕見的古槐、風景秀麗的水庫和嶺南佳果。是一處以山、石、林、水和名勝古蹟爲特點的自然風景區。

從南麓登山,岔道向東,有月容墓、竺崗巖、 鳳崗巖、侶雲寺(明天啓年間,揭陽縣令馮元飈葬 妾月容與竺崗巖,建侶雲寺賓鑄鐘銘記其事。)。 山之西,有崇光巖(即松光巖),歷代墨寶石刻甚多,頗有佳作。上頂峯,則見岐山塔,俯瞰,羣山 如聚,榕江如練,若當落日返照,近村遠郭風光無 限,盡收眼底,即爲古八景之:“黃岐夕翠”。

崇光巖景區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奇巖、怪洞和蒼翠的林木,崇光巖、潛龍洞和多處摩岩石刻均在此景區。

崇光巖在黃岐山的西面,虎頭嶺的山腰處,分東西兩巖,周圍巨石嵯峨,銳而有棱,形狀如雄獅,羣石互相覆蓋,石罅仄徑,深遠曲折。始建於唐朝,康熙年間重建,1990年再次修整,在原180平方米的基礎上擴建成300平方米。棱形巨石覆頂,酷似雄獅跳崖。寺內有又瓊法師舍利塔一座,碑刻多塊。

崇光巖亦爲明邑進士吏部員外郎羅萬傑隱居之處。位於崇光巖西巖有一潛龍洞,在明吏部員外郎羅萬傑隱居的讀書樓之內,洞幽深,長數丈,涼風習習,倍感清新,確爲尋幽避暑的好去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